河北省深州市千年古鎮(zhèn)李晏口今何在 許書齋 李晏口,亦曰李晏鎮(zhèn),漢時就有此村,唐代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口規(guī)模的增多,李晏口逐漸開成了集鎮(zhèn)。
五代周顯德二年(955年),周世宗擔(dān)心綿延數(shù)百里的胡盧河(今滏陽河)水無法阻擋遼軍騎兵南下,于是派韓通前往疏通。遼軍趁機南下,韓通擊退遼軍后,還在李晏口筑城屯軍,朝廷命名為靜安軍,李晏口稱為靜安軍城。 五代周顯德中(957年),深州治由陸澤縣(今深州市舊州村)移到下博縣,州治和縣治同城(今深州市下博村)。 分深州的下博縣隸屬靜安軍,使李晏口成為一方的政治、軍事中心。后來下博縣復(fù)舊,還屬深州。 宋初靜安軍城仍為靜安軍治。宋太平興國七年(982年),下博縣復(fù)隸靜安軍。《宋史》張茂直傳:茂直又做了靜安軍的通判。靜安軍沒有自己管轄的縣,靜安軍城墻的外面就是深州的下博縣,張茂直上奏朝廷請求割下博縣,隸屬靜安軍。 宋雍熙二年(985年)廢靜安軍,下博縣仍屬深州。三年(986年)省下博縣入深州。 宋雍熙四年(987年)年復(fù)置下博縣,因下博縣曾隸屬靜安軍,所以改為靜安縣,靜安縣治和深州州治均遷到新的靜安縣城。靜安縣城遺址今河北深州市賈城西村東,城東村西之間,俗謂南舊州。 宋景德中(1006年)時,因深州治所在靜安縣城(今深州市賈城西一帶)自然條件差,想遷州于李晏口,但因傅潛反對最終沒有遷成。宋代沈括著《夢溪筆談》詳細(xì)記載了此事:深州舊治靜安,其地堿鹵。不可蓻植,井泉悉是惡鹵。景德中(1006年),議遷州。時傅潛家在李晏,乃奏請遷州于李晏,今深州是也。土之不毛,無以異于舊州,鹽堿殆與土半,城郭朝補暮壞;至于薪芻,亦資于他邑。唯胡盧水粗給居民,然源自外來,亦非邊城之利。舊州之北,有安平、饒陽兩邑,田野饒沃,人物繁庶,正當(dāng)徐村之口,與祁州、永寧犬牙相望。不移州于此,而恤其私利,亟城李晏者,潛之罪也。 明永樂十年(1412年),滹沱、漳水決溢,城壞,知州肖伯辰徙深州治吳家莊(今河北深州市深州鎮(zhèn))。 那么靜安軍城李晏口今在何處?現(xiàn)在好多介紹都說在今深州市賈城西一帶,我認(rèn)為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更是不負(fù)責(zé)任的。賈城西一帶是靜安縣城的故城遺址,與靜安軍城無有任何關(guān)系。為了查找靜安軍城李晏口在何處這個謎團,我翻閱了大量的古籍資料,找到了詳細(xì)的記載。 深州隋開皇十六年(596年)置,取州西故深池為名(以安平城西故深池為名),自此乃有深州之號。古代深州境內(nèi)先后有兩個靜安城,一個是五代時期后周的靜安軍城,一個是宋代的靜安縣城。
五代至北宋初年大臣、史學(xué)家薛居正(912年-981年)主持編撰的《舊五代史》,也稱《薛史》云:顯德二年(955年)三月辛未,以李晏口為靜安軍,其軍南距冀州百里,北距深州三十里,夾胡盧河為壘。先是,貝、冀之境密邇?nèi)纸?,居常敵騎涉河而南,馳突往來洞無阻礙,北鄙之地民不安居。帝乃按圖定策,遣許州節(jié)度使王彥超、曹州節(jié)度使韓通等領(lǐng)兵他徙,筑壘于李晏口,以兵戍守,功未畢,契丹眾尋至,彥超等擊退之。及壘成,頗扼要害,自是敵騎雖至,不敢涉河,邊民稍得耕牧焉。 由此可見靜安軍駐地李晏口南距冀州一百多里,北距深州三十里。當(dāng)時深州州城在下博縣城,就是今天的深州市下博村。因為李官村正好北距州城下博三十里,南距冀州一百多里,所以李晏口可能就是今天的深州市喬屯鄉(xiāng)李官村。而深州市賈城西是東距州城下博三十里,南距冀州一百多里,很顯然賈城西不是李晏口。 《夢溪筆談》記載的深州遷州一事也說明了靜安縣城與李晏口不是一個地方,深州州治也并未治李晏口。 歷史地理學(xué)名著《讀史方輿紀(jì)要》中也詳細(xì)介紹了靜安縣城(賈城西一帶)在今州(今深州鎮(zhèn))南二十五里,靜安軍城李晏口在州(今深州鎮(zhèn))東南五十里,而深州市東南的李官村距離深州鎮(zhèn)五十里。 綜上歷史古籍資料分析,我認(rèn)為靜安軍城李晏口位于今深州市喬屯鄉(xiāng)李官村。此結(jié)論既符合史料記載,又印證了深州市李官村民間歷史的傳說。 資料來源:《舊五代史》、《宋史》、《夢溪筆談》、《讀史方輿紀(jì)要》等。 2022年5月22日于云濤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