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朝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過零丁洋時寫下的這首千古名句不知激勵了多少愛國志士。在深圳南頭古城,有一座修建于清嘉慶年間的文天祥紀念祠堂。文天祥被俘后,羈押過深圳嗎?零丁洋,在哪? ——深圳.南頭古城 拍攝于2014年 一個城市再沒有歷史,也會有一些過去的斷垣殘壁遺留下來,或者,埋藏在地底下,帶著疑問,我去了南頭古城。 和周圍聳入云霄的高樓大廈相比,南頭古城的城牌樓更像一位衣衫單薄的漁家姑娘,嫻靜地佇立在車輛川流不息的深南大道路邊,青灰色的素雅蒼涼了她的基本色調,赭 紅色的凝重透過窗欞嘆息她漸去的年華。沒有金階白玉堂,沒有雕梁盤龍柱,甚至,門前也沒有一對聲張?zhí)搫莸氖{,只有正中門楣上白底青色的四個字——南頭古城,在太陽的照射下,孤傲而寂寥。 從城牌樓拾階而上,里面是一塊空曠的草坪,有幾個曬太陽的老者和三兩個游人。右手邊,是一座香火頗旺的關帝廟,在綠樹翠竹的隱映下升著起裊裊青煙。 一條小路從牌樓前往左通到“南頭古城博物館”。這是一棟2層的小樓房,里面3個展廳,有圖片、文字和考古發(fā)掘的實物,這些,似乎在告訴人們,深圳,也是有古老文明和悠久歷史的。 南頭古城又稱新安古城,是歷代嶺南沿海地區(qū)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對外貿(mào)易的集散地。 南山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期人類遺址,證明6000多年前,這里就已有先民繁衍生息; 春秋戰(zhàn)國時是越楚屬地; 秦屬南???; 漢時為鹽官駐地; 三國筑司鹽都尉壘“莞城”; 東晉咸和六年,在此筑東官郡城和寶安縣城,從此南頭由嶺南鹽場中心轉為 行政中心。 唐宋時期,成為海防要塞、設屯門鎮(zhèn)、屯門寨 明萬歷元年(1573年)設新安縣,民國三年改寶安縣; 1949年10月,設寶安縣人民政府,到1953年,寶安縣政府遷走,南頭古城降為行政村。 *自晉代以來,香港、澳門、珠海、中山、東莞等地長期隸屬南頭古城管轄。 從博物館的后門出來,我順著青磚青瓦的一堵圍墻往前走,轉過拐角,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一塊疏于打理、露出灰黃土塊的草坪;草坪再過去是高高低低的民宅,墻面,涂抹成青灰的顏色,據(jù)說,靠近宅基那一溜即是老城墻遺址。 現(xiàn)在城外己看不到歷史的遺跡,那就進到古南頭城去吧。 南頭古城的城牌樓面南朝海(這需要想像——很多年前,面南應該是荒涼一片海鹽晶結的鹽堿地或者疏疏密密的紅樹林吧,再往前,便是海),城牌樓直通南門。南城門保存完好,雖然墻面紅一塊黑一塊污跡斑斑,磚縫里長著青苔和雜草,但仔細看風蝕剝脫的城墻磚面,是很有些年代的。拱形城門上方嵌著一塊長方形石塊,上用小篆陰刻“寧南”二字,城門上的城樓看顏色便知是重修的,墻上掛著一塊橫匾,書“嶺南重鎮(zhèn)”四個字。 穿過門洞,一條直街通到縣衙門?,F(xiàn)在我腳下的這座南頭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距今有1670年歷史。城內六橫一縱的街巷格局與自然地勢完美結合,辟有縣前街、顯寧街、永盈街、聚秀街、和陽街、迎恩街、五通街、牌樓街、新街等9條街道,俗稱新安古城“九街”,城門保存完整的是南門和東門。 南頭古城景點區(qū)和生活區(qū)不分。我走的這條南北方向的主干道街面不過3米,兩邊是一棟接一棟鋼筋水泥的民宅。以前,這里跟深圳眾多城中村一樣,街鋪街面亂糟糟,賣衣服鞋帽的,賣藥電器的、賣燒烤麻辣燙的,什么都有。 拍攝于2014年 2020年,南頭古城改造成集文物古跡、文創(chuàng)小店、本地美食、藝術展覽、城市居所(民居和特色酒店”、產(chǎn)業(yè)辦公等的“深圳特色文化街區(qū)”,因為疫情,改造后的南頭古城今天是第一次來,只感覺一股濃濃的藝術氣息和現(xiàn)代前沿氣息迎面而來,街面也整齊干凈了很多,好在,所有的文物古跡都沒什么變動,除了表面重新上漆上色、弄得有點夸張之外。 (文章需要,選用照片拍于不同時期,以前拍的作了標注) 站在“新安煙館”的門前,我心情總是格外的沉重,仿佛看到舊社會青天白日里,一個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男人,手里哆哆嗦嗦攥著變賣家產(chǎn)的最后一塊銀元,急急跨進那道青石的門檻,后面,哭天搶地追著他那面呈菜色的女人和餓得奄奄一息的兒女。 “含珠銀燈通仙域,臥云香塌吐春風?!?/p> 平生最痛恨的,便是黃賭毒,明明是魔鬼窟、殺人窩,卻總有人沉湎其中,不能清醒。 一個“癮”字,害得多少人家破人亡、妻離子散! 拍攝于2014年 “廣州府新安縣衙”,重新裝飾后好像沒那么肅靜莊嚴了。 左圖攝于2014年,右圖現(xiàn)在 東莞會館、陶朱公錢莊、報德祠等,都夾雜在民居之間 ,有時,經(jīng)過一條小巷的巷口,也會看到一些舊時的雕刻或者壁畫。 拍攝于2014年 縣衙門往右經(jīng)過報德祠,是“信國公文氐祠”即文天祥紀念祠堂,門里門外,翠竹蒼郁。 拍攝于2014年 拍攝于2014年 這里插一段歷史: 公元1278年,南宋朝廷被蒙古人追趕至廣東沿海地區(qū),退無可退,于是集結千余戰(zhàn)艦和十萬軍民在崖山(今廣東江門),準備做最后的殊死一博。12月,做為南宋丞相的文天祥抗元兵敗在汕尾海豐被俘,由于文天祥在南宋軍民中有極高的威信,抓捕他的元軍伐宋總指揮張弘范想讓他寫一封勸降信,于是挾持到元軍戰(zhàn)艦上,前往崖山。從汕尾沿海岸線一路向西駛向崖山,途中要經(jīng)過零丁洋,在途中,文天祥寫出了這首著名的愛國詩《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圖片為網(wǎng)絡截圖 零丁洋,即伶仃洋,也就是現(xiàn)在的珠江口水域,深圳南山的赤灣港,便在伶仃洋位置,南頭古城做為宋時的海防要塞,文天祥有沒有在經(jīng)過伶仃洋時在深圳被羈押過,不得而知,但肯定路過深圳。 文天祥跟深圳的聯(lián)系,并不只是伶仃洋上的匆匆路過。早在南宋滅亡之前,文天祥的后人就隨著流亡政府南下,流散至香港、深圳松崗一帶避難,其中有一支到了深圳崗廈,見這里土地肥沃,四面都有魚塘,環(huán)境幽靜,便定居了下來,而崗廈作為村莊的歷史由此開始。 在深圳,文天祥紀念堂館有好幾處,這里,暫且不述。 拍攝于2014年 南頭古城是目前深圳最具規(guī)模的歷史文物旅游景點,不過和這座古城里保存的一切,包括歷史、文化、習俗,和深圳這座高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城市似乎也沒有太多聯(lián)系(管窺蠡測呵)在我的看來,做為一線大城市深圳的歷史,是從一個老人在南海邊畫一個圈開始的。 南頭古城東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