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十六字令, 是唯一一個直接以詞的字數(shù)為名的詞, 而且是公認的最短的詞, 全詞僅十六字。 又名《蒼梧謠》《歸字謠》《燕銜杯》。 《十六字令》詞牌字數(shù)雖少, 但句序排列長短交錯, 起承轉(zhuǎn)合,騰挪跌宕,頗具表現(xiàn)力。 其均為單調(diào)四句十六字, 分正體和變體兩種。 正體的十六字令,第一句為單字句, 三平韻,第一、二、四句押韻。 變體的十六字令,第一句為三字句, 兩平韻,第二、四句押韻。 ![]() ![]() 《蒼梧謠·天》 南宋·蔡伸 天。休使圓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嬋娟。 這是現(xiàn)存最早用《十六字令》調(diào)填的詞。 通過對圓月觀感,抒發(fā)出誠摯的思念之情。 月圓之夜,孤身一人,離家的人無法安眠。 心中的那個她在哪兒呢? 月宮里,只有桂樹的影子斑斑駁駁, 無人賞看。 《歸字謠》 南宋·袁去華 歸。目斷吾廬小翠微。 斜陽外,白鳥傍山飛。 袁去華是南宋初期的文人, 他進士出身,胸懷大志, 奈何朝中有秦檜等人把持,報國無門。 這首十六字令,以一個“歸”字開篇, 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想要歸隱的決心。 青翠掩映,茅屋幽靜,夕陽西下,百鳥歸巢, 一片安寧祥和, 他想象中的田園生活唯美如畫。 《蒼梧謠·歸》 南宋·張孝祥 歸。獵獵薰風颭繡旗。 攔教住,重舉送行杯。 張孝祥,是南宋著名詞人、書法家, 唐代詩人張籍的七世孫。 有名句“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等。 這是一首送別詞。 瑟瑟風中,繡旗搖曳,不忍離別, 攔住友人,重新舉杯送行, 惜別不舍之情令人動容。 《十六字令·眠》 元·周玉晨 眠。月影穿窗白玉錢。 無人弄,移過枕函邊。 這是周玉晨唯一一首傳世的詞。 正是周玉晨,將此調(diào)改名為《十六字令》。 該詞聲情錯落搖曳,意蘊含蓄深沉, 出色地刻畫了一個 孤獨無聊、深夜不寐之人的心理, 遂使得作者終能在元代眾多詞人中 占有一席之地。 《蒼梧謠 二首》 清·曹貞吉 團扇舊,猶堪贈所歡。 秋風起,戀戀故人難。 寒澗水,粼粼白石間。 終難去,滄海作波瀾。 曹貞吉這兩首十六字令為變體, 首句皆為三字句。 第一首,由舊團扇引出對故人的思戀; 第二首,哀嘆山澗水終究歸海難。 據(jù)專家考證, 十六字令原本只有首句單字起式一種, 后來在傳抄中斷句失誤,因錯就錯, 衍生出“三字起”新格式。 《十六字令 三首》 毛澤東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這三首小令作于 1934年到1935年紅軍長征期間, 都以山為題材,運用了整體象征的創(chuàng)作方法。 三首詞,分別通過 山之高、山之大、山之堅, 表現(xiàn)紅軍藐視困難的精神氣概、 英勇戰(zhàn)斗的雄偉氣魄、 中流砥柱的偉大作用。 三首詞雖是小令,但格調(diào)雄渾豪放。 氣勢之磅礴, 可謂古今無二、天下無雙。 ![]() ![]() ![]() 最后,荷生現(xiàn)學現(xiàn)賣, 依照十六字令格律填寫 四首詠荷/蓮詞,以饗荷友。 不妥之處,還請指正! ![]() 《十六字令 四首》 荷,不染污泥立碧波。 微風起,花葉共婆娑。 荷,映日接天何其多。 亭亭立,墨客共吟歌。 蓮,初夏時分露角尖。 游人醉,月下伴花眠。 蓮,出水凌波宛若仙。 迎風舞,香氣滿人間。 四首拙作,權(quán)當拋磚引玉。 期待各位多才多藝的荷友, 留言寫下你的十六字令詠荷佳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