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甚至,有的父親或母親,不知哪天,突然便離開了這個世界,來不及道一聲告別。 據(jù)網上一個統(tǒng)計,一個殘酷的事實,留給我們陪伴父母的時間,并不多。 假如父母還能健康再活30年,你每年能和父母在一起20天,除去睡覺、應酬等,一天真正陪伴父母只有4小時。 算下來,這一生,你能陪伴父母的時間,其實不到100天。 再試問,父母還能健康再活30年嗎? 又有多少人,每年和父母在一起超過20天? 迫于工作的繁忙,迫于生計的壓力,很多人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百善孝為先。留給我們的,是越來越少的陪伴時間,又如何能報答得了父母的涌泉之恩啊! 父母陪我們長大,我們卻無法陪父母變老。 而我們更要懂得,清明去掛山掃墓,除了緬懷先人,最重要的是慰藉生者。 “一次生前孝,勝過墓地萬次掃;墳前淚一行,不如在世一碗湯。” 清明告訴我們,凡事可等,唯有盡孝不能等,因為來日并不方長。 03 非常認同的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兩千多前的孔子,就曾告誡我們,“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span> 喜,是因為父母的高壽。 懼,是因為父母的衰老。 人,一旦失去了父母,就再也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了。 好好珍惜,及時行孝。千萬別等到失去以后才珍惜,因為到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那天,剩下的只是歸途上無限凄涼和不盡悔恨。 費玉清在告別演唱會公布親筆信:
這是紅塵萬丈、世事浮沉后的人情練達和心燭閃光。 所以,趁歲月還好,一定要?;丶?/span>看看! 別總將“下一次”“以后”“明天”掛在嘴上,珍惜每一次的相聚,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不再匆忙隨意對待每一次離別,輕描又淡寫,因為每一別可能就是永訣。 我一位朋友,逢年過節(jié),都會毫不猶豫帶著妻兒,踏上回鄉(xiāng)的旅途。 在故鄉(xiāng),他不厭其煩跟兒子講這講那,都是陳芝麻爛谷子的事兒。 而那幾天,也是祖孫們難得親近的日子。剛回家,還有點陌生;離家時,已難舍難分了。 最難得的是,那幾天,父母臉上,時刻都能笑出一朵花來。 他說,故鄉(xiāng)是我們的根,祖輩是我們的根,父母是我們的根。 而現(xiàn)在,這個根正在枯萎。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多陪伴。這才是最好的尋根,這才是最好的盡孝。 深以為然。與君共勉。 (圖片及視頻源自互聯(lián)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