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腦袋抽了抽,把羅馬帝國分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這么一來,羅馬帝國就成了東羅馬和西羅馬兩個國家。 過去羅馬帝國信奉基督教,也就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天主教??傻蹏鸱忠院?,東羅馬這邊衍生出了東正教,也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他們開始與天主教爭奪正統(tǒng)地位。 所謂東正教,也就是東方的正統(tǒng)教會。這顯然是要跟羅馬的天主教對著干了。當時的基督教格局大致上是這樣的:
這么一來,從公元395年,東羅馬和西羅馬分開以后,宗教之間的斗爭,就沒有停止過。可是到了公元476年,情況發(fā)生了變化。 一、日耳曼人滅了西羅馬,這可把東正教給整興奮了。西羅馬北邊的日耳曼人,逐漸崛起。這幫人就好比漢朝北邊的匈奴人一樣,一直被羅馬人視為蠻族。 可日耳曼的戰(zhàn)斗力,實在是相當驚人。公元410年,日耳曼人的分支西哥特人,南下圍攻羅馬城,搶了不少好東西。 公元418年,西哥特人索性賴在羅馬帝國的伊利比亞半島不走了,也就是如今西班牙、葡萄牙的地盤。他們在這里建立了西哥特王國。 西羅馬帝國,被活生生剜去了一塊肉,那叫一個心疼啊。但是沒辦法,他們壓根打不過西哥特人。為此,西羅馬開始招募日耳曼雇傭兵,希望用以夷制夷的辦法收拾日耳曼人。 結果啪啪打臉的時候來了,公元476年,日耳曼雇傭兵的老大奧多亞塞,索性廢掉了西羅馬的皇帝,取代了西羅馬,建立了意大利地區(qū)的第一個日耳曼王國。 這下可好玩了,天主教的教皇幾乎傻眼了,昔日的西羅馬朝廷被毀于一旦,那么羅馬教皇在世俗世界的靠山不就倒了嗎? 這事兒對天主教來說,可大可小,或許可以劫后重生,但也可能是萬劫不復。西羅馬被滅,東羅馬這邊的東正教牧首可就興奮了,他們甚至認為自己可以取代教皇的地位,將東正教正兒八經(jīng)地搞成基督教唯一的正統(tǒng)。 結果有意思的事情出現(xiàn)了,日耳曼人雖然滅了西羅馬,可他們對天主教居然沒有惡意!甚至有不少人開始信奉天主教,瑟瑟發(fā)抖的教皇,總算是松了口氣。 二、丕平獻土,羅馬教皇開始建立教皇國。西羅馬被滅了以后,西歐大陸上的日耳曼民族們,進入到了互相兼并的階段。其中有一個叫法蘭克的王國,逐漸成為了其中最靚的仔。 法蘭克王國的宮相矮子丕平,在奪取了王國的軍政大權以后,對羅馬教皇異常親近。為了表示自己對羅馬教皇的友好,矮子丕平甚至在意大利的羅馬城周圍,劃出了很大一片土地,將這里交給教皇管理,這片地區(qū)就是日后的教皇國。 公元756年,教皇國成立。矮子丕平也在這事兒中,得到了羅馬教皇的支持。因此羅馬教皇向所有基督徒宣稱:日耳曼人做羅馬人的皇帝,沒毛??! 矮子丕平的兒子查理,接管父親的地位和權勢以后,開始了南征北戰(zhàn)的步伐。這個時候法蘭克王國的國王去世,且沒有留下子嗣。查理索性沒有再選舉新任國王,而是在羅馬教皇的支持下,和他的弟弟一起成為了法蘭克王國的新國王。 弟弟早逝以后,查理成為了整個法蘭克王國的國王。他開始南征北戰(zhàn),攻城略地,擊敗了薩克森人,拿下了巴伐利亞。此后又擊敗了斯拉夫人、阿瓦爾人,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史稱查理曼帝國。 公元800年,羅馬教皇利奧三世,為查理加冕,讓他成為了羅馬人的皇帝,史稱查理曼大帝。 至于教皇國,在查理曼大帝的統(tǒng)治之下,獲得了絕對的自主權。教皇國內(nèi)的所有軍政大權,都歸教皇所有,這就是天主教有那么多活動經(jīng)費的主要原因。原來教皇本人就是個超級大地主。 如果世俗的人,都知道了羅馬教廷依附于法蘭克王國,那羅馬教皇豈不是一點面子都沒有。這個時候羅馬教皇又當又立的典型嘴臉就這么出現(xiàn)了。 羅馬教皇在公元750年,偽造了一份“君士坦丁獻土”的文獻,意思很明顯,就是為了告訴世人,如今教皇國的土地,并不是日耳曼人所送,而是公元4世紀的時候,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贈送給羅馬教皇的。 三、誰得到羅馬教皇的加冕,誰才是羅馬帝國真正的合法繼承人。這個事情就比較復雜了,過去羅馬教廷和羅馬帝國,是綁定在一起的。可西羅馬滅亡以后,羅馬教廷一度和日耳曼人建立的法蘭克王國綁定在了一起。 這事兒不光東羅馬的東正教瞧不起他們,就連他們自己都覺得很悲哀。因此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一直都以東羅馬的皇帝,為羅馬帝國的正統(tǒng)皇帝,只是單純地否定東正教的地位而已。 可東羅馬的皇帝,與東正教的關系顯然更加親密,這事兒對天主教和羅馬教廷一點兒好處都沒有。因此當797年,東羅馬的皇帝君士坦丁六世被廢了以后,他的母親伊琳娜皇太后自立為羅馬女皇時,羅馬教廷立刻出來發(fā)表宣言,拒絕承認東羅馬女皇是羅馬帝國的皇帝。 這事兒有點兒惡心,但是勢在必行。公元800年,羅馬教皇這才將查理曼大帝加冕為皇帝,使得羅馬帝國依舊與天主教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這事兒給了后人很大的啟發(fā),因此,公元936年,奧托一世成為了德意志的國王,公元962年,由于他打仗太猛,教皇不得不加冕奧托一世為皇帝。這就是神圣羅馬帝國的由來。 哪怕到了19世紀初,拿破侖在打服了周圍鄰國以后,依舊要請羅馬教皇來為自己加冕。因為只有走了這個流程,大家才能認可你是真正的皇帝。 而憑借這一優(yōu)勢,使得教皇國能夠左右逢源,歷經(jīng)千年的風霜。不管誰來接管意大利,都要給教皇國幾分面子。教皇國風雨不動安如山,不是沒有原因的。 四、法國長期以來,都是教皇國的保護國。公元843年,查理曼大帝的3個孫子,將法蘭克王國給分成了3份。也就是: 東法蘭克王國,相當于如今的德國、奧地利。 西法蘭克王國,相當于如今的法國。 中法蘭克王國,相當于如今的意大利。 他們所簽訂的《凡爾登條約》基本上把歐洲的整體規(guī)劃,都給確定下來了。法國又被稱為法蘭西,其實就是從這個時候演變而來的。 那么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除了法國以外,其他國家的名字,和法蘭克王國似乎一丟丟關系都沒有了。所以說,由此可見,法國對法蘭克王國的懷念,是其他國家比不上的。 因此,歷代法國國王,一直都以法蘭克國王的身份自居。而法蘭克國王,是要在世俗世界保護教皇國的。因此法國國王們,也一直以保護教皇國為己任。 所以說,當歐洲大陸從16世紀開始,彌散著一股宗教改革的風潮時,唯有法國,是堅決反對宗教改革的!為啥?因為宗教改革是反對天主教對政務的插手,這事兒嚴重傷害了教皇國的利益。這幫人又建立了一個新教,后來成為了基督教的第三大分支。 自此,法國開始大批量逮捕新教徒。甚至在1589年,法國國王亨利三世去世以后,他指定的接班人新教徒亨利四世想要繼位,都遭到了法國貴族們一致反對。最后亨利四世不得不重新改信了天主教。 很顯然,亨利四世是假裝信奉天主教,他繼位以后,對新教徒別提多好了,給了他們在國內(nèi)的平等待遇。最終亨利四世也因為這件事,被極端的天主教徒給刺殺了。 由此可見,在如火如荼的宗教改革面前,法國國內(nèi),都有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在保護教皇國的存在。 不過從歷史角度來看,這恐怕是法國的一廂情愿。因為在歷史上,對教皇國保護最多的,其實是德意志地區(qū)的神圣羅馬帝國,因為他們始終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而且他們的多位皇帝,都曾經(jīng)得到過羅馬教皇的親自加冕。 總結:梵蒂岡成了教皇國的縮影。法國大革命對教皇國的影響,無疑是非常巨大的。法國的軍隊占領了教皇國,將這里改成了羅馬共和國,同時生擒羅馬教皇庇護六世。 拿破侖執(zhí)政以后,更是將教皇國的西部,并入了法國,教皇國的東部,則并入了意大利王國。而意大利王國的國王,還是拿破侖。 認清事實的羅馬教皇,不得不選擇向世俗世界低頭。因此即使后來拿破侖戰(zhàn)敗,他們恢復了教皇國,也必須要采取一些世俗世界的自由策略,來治理這片土地,否則必將不能長久存在下去。 即使如此,到了1870年,教皇國依舊被意大利王國給吞并了。羅馬教皇庇護九世不得不逃入了梵蒂岡城堡,從此過上了囚徒一般的生活,他戲稱自己為梵蒂岡囚徒。 所以說,這個時候教皇國已經(jīng)名存實亡了,不過由于羅馬教皇依舊存在,所以這事兒一拖再拖,一直到了1929年,已經(jīng)是59年以后了。這個時候羅馬教皇庇護十一世不得不向意大利王國妥協(xié),承認了他們的統(tǒng)一,并且只要求在梵蒂岡城內(nèi),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這么一來,昔日赫赫有名的教皇國,就算徹底滅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人口只有800人、面積只有0.44平方公里的梵蒂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