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眼、養(yǎng)腦、養(yǎng)心... 點上方綠標(biāo)收聽主播誦讀美文 來源:物道(ID:wudaoone) 近來有數(shù)據(jù)表明, 許多百歲老人都有 一個共同愛好:園藝。 每日對著花花草草, 如居于自然之間。 蒔花弄草,心閑手忙, 更有益于身心愉悅。 【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jīng)】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花草頗為親近, 更以花草喻人明心。 如梅蘭竹菊為四君子, 如養(yǎng)菖蒲為明心志。 人生貴有三養(yǎng), 養(yǎng)眼、養(yǎng)腦、養(yǎng)心。 “沾花惹草”,三者全占, 不愧是最好的養(yǎng)生。 養(yǎng)眼,花草之美 中國文人自古有“臥游”的傳統(tǒng)。 臥游,是因以前交通工具簡陋, 古人難以到遠(yuǎn)處玩, 只好在山水畫中瀏覽山川草木, 一解云游之饞。 侍弄花草,也有幾分相似之意。 雖足不出戶,但在片花寸草間, 亦能感受天地自然。 種幾盆蘭花,在惠風(fēng)嫩清的天氣里, 坐在窗邊,看著蘭葉輕飄, 再煮上一壺茶,聽上一曲古琴, 心曠神怡。 種幾盆芍藥、月季, 春來時嫵媚動人。 種點茶花,冬天時孤芳自賞。 案臺之上,植一盆菖蒲, 一簇新綠,綻于青石泥土里, 如入山間。 蘇東坡曾在蓬萊閣拾了數(shù)百顆彈子渦石頭, 回來鋪于菖蒲盆中,是為“日與山海對。” 花草之美, 乃自然之美,天然之美。 人依于天地而活, 但居于城鎮(zhèn),便遠(yuǎn)于自然。 唯有在蒔花弄草時,姑且親近自然。 百花叢中,萋萋草木, 如一洗清泉,浸潤眼界。 “沾花惹草”, 眼見即為美,生活自然愉悅。 養(yǎng)腦,蒔花弄草 友人曾送胡適一盆蘭花草, 他很是歡喜。 每日要看三回,澆水施肥, 天一涼趕緊抱回屋里,怕凍著。 可直到秋天,蘭花依然未開, 只有幾片清翠的葉, 惹得他寫出《希望》一詩。 “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希望開花好。” 養(yǎng)花草,須得每日記掛著, 了解習(xí)性,留意天氣。 若是疏忽不怠,有的可能難再現(xiàn)生機(jī)。 老舍愛養(yǎng)花,工作時寫幾十個字, 便到院中看看花草。 澆澆水,搬搬盆,再回去寫幾十個字。 一天如此反復(fù),在他看來, 腦力與體力皆在運動,有益身心。 若遇上天氣突變, 無論多累,都得搬回屋里。 一身暴汗,腰酸背疼。 但想到花香四溢, 難得一見的曇花之美, 便再無怨念。 花草有靈,你照顧, 它自有回應(yīng)。 唯有付出勞動,付出照顧的心意, 才有可能收獲花草芬芳,樹木蔥然。 “沾花惹草”,讓人心閑手忙。 忙中不想出錯,須動腦思考, 須耳聽八方,方乃養(yǎng)腦。 養(yǎng)心,花草四時 生活家李漁愛玉蘭樹,將其比作玉樹。 此花盛放時,樹上無一葉, 全是光潔如玉的白花兒。 但倘若遇雨,可一夜落盡。 所以李漁言:“弄花一年,看花十日。” 對于種花之人,切莫東等西等, 莫初放時等全放,莫全放時等盛放。 而是玉蘭花一開,便去欣賞。 “玩得一日是一日,賞得一時是一時。” 花期有限, 若無這“沾花惹草”之辛勞, 卻無以體會見得花開的珍貴。 春花秋實,夏絢冬藏, 花草有四時,人間亦有起落。 懂得此理之人, 自是明白花草自然之美, 人生之無常。 “沾花惹草”,看是閑功夫, 卻能在其中了悟生活,實乃養(yǎng)心。 世間草木皆有靈,難得一顆平常心。 “沾花惹草”,看似無用。 但無用,往往最深情。 是在蒔弄花草時, 是我們在某一刻的留心觀察, 某一刻的盡心照顧,某一刻的傾心欣賞, 讓草木花香在人間有了回應(yīng)。 那一刻的回應(yīng), 亦讓花草樹木在我們眼里落實, 在心里踏實,落葉卻生根。 美,是最好的治愈力。 “沾花惹草”,才成為最好的養(yǎng)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