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dǎo)讀:補腎一定要分清腎虛類型,辨別陰陽,對證施補。不同腎虛類型的中成藥給大家整理好了,一定要收藏! 腎氣虛 患者表現(xiàn)如下:腰膝酸軟,面白神疲,聽力減退,小便頻數(shù)而清,或尿后余瀝不盡,或夜尿頻多,女子白帶清稀。舌淡苔白,脈沉弱。 1.濟生腎氣丸 【藥物成分】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肉桂、附子(制)、牛膝、車前子。 【藥物規(guī)格】大蜜丸,每丸重9g。 【使用方法】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2.七味都氣丸 【藥物成分】醋五味子、山茱萸、茯苓、牡丹皮、熟地黃、山藥、澤瀉。 【藥物規(guī)格】每40丸,重約3g。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鑒別應(yīng)用】以上藥物都治療腎氣虛導(dǎo)致的虛勞病癥,但是通過藥物分析可以看出各藥物臨床應(yīng)用各有側(cè)重。濟生腎氣丸溫補腎陽,化氣行水。七味都氣丸滋補腎陰,具有補腎納氣、澀精止遺的功效。用于虛不能納氣之喘促,或久咳而咽干氣短,癥見遺精盜汗、小便頻數(shù)。腎不納氣者亦可以服用七味都氣丸。 腎陰虛 患者表現(xiàn)如下: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甚則耳聾足痿,失眠多夢,男子遺精,女子經(jīng)少或閉經(jīng),五心潮熱盜汗,溲赤便干。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1.六味地黃丸 【藥物成分】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藥物規(guī)格】大蜜丸,每丸重9g。 【使用方法】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2.左歸丸 【藥物成分】熟地黃、菟絲子、牛膝、龜板膠、鹿角膠、山藥、山茱萸、枸杞子;輔料為蜂蜜。 【藥物規(guī)格】水蜜丸,一盒裝54g。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9g,一日2次。 3.大補陰丸 【藥物成分】熟地黃、鹽知母、鹽黃柏、醋龜甲、豬脊髓。 【藥物規(guī)格】大蜜丸,每丸重9g。 【使用方法】口服。水蜜丸一次6g,一日2~3次。 【鑒別應(yīng)用】以上藥物都治療腎陰虛導(dǎo)致的虛勞病癥,但是通過藥物分析可以看出各藥物臨床應(yīng)用各有側(cè)重。六味地黃丸是補腎良藥,腎陰虧損證患者可任選一種六味地黃制劑進行服用,應(yīng)每日服2次。若患者在服藥后出現(xiàn)了腹脹便溏的癥狀,則應(yīng)調(diào)整用藥量或停止服藥;脾腎陽虛者不可服用。 左歸丸的用法同六味地黃丸,需要注意的是,左歸丸是純補之劑,久服易滯礙脾胃,影響食欲,因此不宜長期服用。大補陰丸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該藥是針對陰虛火旺證患者而配制的,其方劑中同時使用了滋陰藥和降火藥,但以滋陰藥為主。大補陰丸適合有潮熱、盜汗、咳嗽、咳血、耳鳴、遺精等癥狀的陰虛火旺證患者服用。 腎陽虛 患者表現(xiàn)如下:腰膝酸痛,畏寒肢冷,男子遺精陽痿,或女子宮冷不孕,多尿,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瀉,面色?白或黧黑。舌質(zhì)淡胖,有齒痕,苔白,脈沉弱。 1.金匱腎氣丸 【藥物成分】熟地黃、山藥、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澤瀉、桂枝、附子(制)、牛膝(去頭)、車前子(鹽炙);輔料為蜂蜜。 【藥物規(guī)格】每100粒重20g。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20粒(4g)~25粒(5g),一日2次。 2.四神丸 【藥物成分】肉豆蔻(煨)、補骨脂(鹽炒)、五味子(醋制)、吳茱萸(制)、大棗(去核)。 【藥物規(guī)格】每袋裝9g。 【使用方法】口服。一次9g,一日1~2次 3.右歸丸 【藥物成分】熟地黃、附子(炮附片)、肉桂、山藥、山茱萸(酒炙)、菟絲子、鹿角膠、枸杞子、當歸、杜仲(鹽炒)。 【藥物規(guī)格】①小蜜丸,每10丸重1.8g;②大蜜丸,每丸重9g。 【使用方法】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3次。 【鑒別應(yīng)用】以上藥物都治療腎陽虛導(dǎo)致的虛勞病癥,但是通過藥物分析可以看出各藥物臨床應(yīng)用各有側(cè)重。 金匱腎氣丸適合有腰痛、腳軟、小腹拘急、下半身常有冷感、小便不利、尿頻、腳氣、痰飲、消渴等癥狀的腎陽不足證患者服用。四神丸方中補骨脂補命火,散寒邪,為君藥;吳茱萸溫中散寒,肉豆蔻溫暖脾胃,澀腸止瀉,均為臣藥;五味子收斂固澀,是為佐藥;生姜暖胃散寒,大棗補益脾胃,同為使藥。諸藥共成溫腎暖脾,澀腸止瀉之功。 右歸丸方中以附子、肉桂、鹿角膠為君藥,溫補腎陽,填精補髓。臣以熟地黃、枸杞子、山茱萸、山藥滋陰益腎,養(yǎng)肝補脾。佐以菟絲子補陽益陰,固精縮尿;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當歸養(yǎng)血和血,助鹿角膠以補養(yǎng)精血。諸藥配合,溫補腎陽,填精止遺。 溫馨提示:以上僅供參考,需辨證使用。請在專業(yè)醫(yī)生指導(dǎo)下用藥。 媒體來源:昆明信息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