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加載圖片 你好,我是后圣。 今天,和大家分享下[信念系統(tǒng)]這個話題。 結論可以總結為一句話:信念系統(tǒng),是一個人的底層程序,真正阻礙一個人成長的,是他的信念系統(tǒng)。 01 外面的世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許多年前,我讀到了身心靈作家張德芬老師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的世界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這句話,曾給了我非常大的力量。讓我在面臨一些重要情境時,將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身上,覺察自己感受和情緒,而不是將別人的看法置于首位。 那會,只是覺得這句話很對,但為什么對,卻沒有太多的思考。 隨著經歷的增加,才慢慢體會到了其中的玄妙。 我們每個人通過自己的內心體驗建構客觀世界,這種內心體驗通過我們的語言和感官表象系統(tǒng)而形成,是我們個體生命經驗的結果。 舉個例子: 大部分人看到流浪狗的第一反應是嫌臟、躲遠一點或忽略,但一個真正的愛狗人士,想的是如何救助它。 人,是意義動物。我們內心的想法,而非事實本身,決定我們如何行動。 這么一思考,外面的世界,確實沒有別人,有的只是我們的內心體驗。1000個人,會有1000種不同的內心體驗,1000種不同的內心體驗,產生了1000種不同的行為和結果。 02 如何認識內心體驗? 我們不禁要問,既然內心體驗這么重要,我們該如何認識它? 如果將人腦比喻成計算機,內心體驗是一系列復雜運算的結果,且每個人的運算公式都不一樣,得出的結果自然不一樣。 對于計算機而言,我們可以調整其算法,以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因為我們在計算機這個系統(tǒng)之外。 但對于我們的內心體驗而言,卻沒這么容易。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我們就是我們的內心體驗,二者同屬于一個系統(tǒng)之中,而我們又很難跳出這個系統(tǒng)。(就像愛因斯坦所說的:我們在問題產生的層面解決問題。) 一旦跳出這個系統(tǒng),就是佛家所說的開悟。 那怎么辦?我們只能受內心體驗的支配嗎?如果我們的內心體驗是錯誤的,那我們豈不是一輩子都會很愚蠢? 有辦法。 我們需要認識內心體驗這個復雜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一位成員——信念系統(tǒng)。 03 什么是信念系統(tǒng)? 信念,是對我們自己、他人和周圍世界的評估和判斷。 比如,我們在小時候被教導,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出人頭地。 這就是一個簡單的信念系統(tǒng)。如果我們接受了上面的信念,我們就有可能做到好好學習,反之,則不會。 信念系統(tǒng),有“自我證明”效應,它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于某個領域,而過濾掉其它信息,甚至會帶來生理效應。 舉幾個例子: 一個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會越來越自信,一個對自己失去信心的人,會越來越頹廢。 收養(yǎng)了嬰兒的媽媽,由于她相信媽媽應當母乳喂養(yǎng)嬰兒,于是她開始分泌乳汁。 信念系統(tǒng)不同于邏輯推理,它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也很難通過邏輯規(guī)則和理性思考而改變。 別放棄,我們仍然有工具可以認識它。 04 兩種信念系統(tǒng),兩種人生 信念系統(tǒng)總體可以分為兩大類: 一類稱為[限制性]信念,一類稱為[鼓舞性]信念。 光聽名字,你就知道,前者可能是不好的,后者可能是我們要養(yǎng)成的。 基本正確。 鼓舞性信念,連接對生命意義的追求與現(xiàn)實體驗,指引我們向上、向善。 限制性信念,指的是對我們的成長設定限制的信念總和,限制性信念又分為三大類別:沒有希望、無能為力、沒有價值。 用大白話解釋就是:根本不可能、能力不夠、我配不上。 舉幾個例子: “無論我做什么都沒用,他不可能改變的,我只是個受害者。” “其他人有可能完成這個目標,但不是我,我不夠好,能力不夠?!?/p> “幸福是他們的,我什么也不是,我不配擁有。” 這些限制性信念,仿佛“思想病毒”一樣在我們的心智后臺運行,沒有專門的殺毒系統(tǒng),我們很難看到。久而久之,就會讓我們心智癱瘓,徹底與這個世界失去聯(lián)系。 我們需要轉換這些限制性信念,將[限制性]信念,轉換為更多的[鼓舞性]信念。 05 如何轉換信念? 轉換的技巧有很多,這里介紹兩種。 第一種,將問題轉換為“如何/怎樣”式。 很多限制性信念,都是因為沒有回答“如何/怎樣”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怎樣改變他的行為,他很容易建立這樣一個信念:這個行為無法改變。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如何完成某項任務,他會產生這樣的信念:我沒有能力完成工作。 還記得我們在前文說過,內心體驗是個體經驗的結果。如果我們在工作或生活中,積累的總是一些和上面類似的經驗,我們的內心體驗就會是這樣。 當我們覺察到自己存在限制性信念時,識別出信念背后的正面意圖,用“如何/怎樣”式的問題,做一個框架轉換。 這個時候,我們才是真正將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第二種,識別信念的結構,從結構上突破。 信念之所以根深蒂固,是因為它存在著穩(wěn)定的結構,最常見的結構有兩種:復合等同、因果結構。 復合等同,是將不同的事物進行經驗等同。比如,有錢意味著成功,將“錢”和“成功”等同起來。 因果結構,是我們世界觀的基礎,比如,A是B的原因,B是A的結果 一因一果是最簡單的一種因果結構,除此之外,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都有可能存在。 認清楚信念的結構,是為了破除限制性信念。如果一件事情,從結構上不成立,這件事情自然是不成立的。 比如,很多人,特別是男士,會傾向于隱藏自己的情緒。當問他們?yōu)槭裁催@么做時,他們會說:男兒有淚不輕彈,表露情緒,只會讓其他人看不起,會讓人覺得沒有出息。 這句話中,隱含了因果結構。 為什么男兒不能表露情緒?因為這樣會被他人看不起,讓別人覺得沒有出息。 問題是,這個因果結構真的成立嗎? 是否被別人看得起、是否有出息,其實和表露情緒這件事情,沒有多大關系。 這就是從結構上打破信念框架。 寫在最后 用幾句話對全文做個總結: 1、人,是追求意義的動物,我們的想法,而非事實本身決定我們如何行動; 2、內心體驗是個體經驗的總結,在此基礎上,我們建構客觀世界; 3、我們的內心體驗,是一套極復雜的系統(tǒng),在系統(tǒng)之內,我們無法破局; 4、信念系統(tǒng),是內心體驗中非常重要的一員,它具有“自我證明”效應; 5、限制性信念,猶如“思想病毒”,會讓我們的心智癱瘓,我們需要識別并打破限制性信念; 6、常見的限制性信念有三種:不可能、做不到、我不配。 7、要打破這些信念,我們多用“如何/怎樣”式的問題,也可以從信念結構層面突破,識別結構的缺陷,建立新的結構。 愿你能破繭而出,成為生命的主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