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40年,古希臘名醫(yī)希波克拉底曾說:“讓食物成為你的藥物,而不要讓藥物成為你的食物?!边@句名言概括了食物與健康的關系,經過數(shù)千年的檢驗,如今已被奉為真理。
大量研究證實,吃多少、吃什么、怎么吃,都會對健康產生影響。而且,理論上講,我們可以通過調節(jié)飲食習慣,讓自己更長壽、更健康。
那么,怎樣的飲食才算“長壽飲食”呢?一項近日發(fā)表于《細胞》的研究對此進行了系統(tǒng)性探討,并提出了一些確切建議,供大眾參考。
吃多少?
對非人靈長類動物及人類的過往研究都表明,熱量限制(CR,指對食物攝入總量的限制)與健康長壽息息相關。
比如,接受熱量限制的猴子可延緩肌肉損失、保障肌肉質量、下調炎癥水平......因此,吃得少的猴子往往體重輕,可以健康地活到老。對人類而言,熱量限制也與更慢的大腦衰老、更低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強關聯(lián)。
自八十年代以來,美國居民的日均熱量攝入增加了20%(425千卡),這些高熱量飲食往往伴隨著高糖、高脂肪,從而令他們脂肪囤積,血糖及膽固醇水平升高。它們一方面激活衰老途徑,另一方面促進胰島素抵抗和肥胖,給人們帶來一系列肉眼可見的健康問題,悄無聲息地縮短人們的壽命。
由此可見,適當“少吃”,對長壽很有必要。
什么時候吃?
間歇性禁食是另一種公認的健康飲食方式。
不過,到底哪種形式、頻率的間歇性禁食最有效?是隔天不食?還是每周禁食2天?研究顯示,每3至4月進行一次為期5天的禁食,就能帶來降低血壓、胰島素抵抗及其他疾病風險等多方面益處。
可惜的是,對常人而言,要保證數(shù)天不進食的同時讓頭腦正常運轉,難度顯然不低。
因此,研究者推薦了一種更科學、更“人性化”的禁食方式:將一天的進食窗口限定在某一范圍內,其余時間禁食。絕大多數(shù)相關研究表明,此類禁食的減肥效果良好。但具體需要禁多久呢?
經過大量數(shù)據對比,研究者指出,理想的進食窗口時間為每天11-12小時(例如,在早7點至晚7點間完成一日三餐),更嚴格的禁食時間控制反而可能造成一些副作用(注:已有研究證實,涉及不吃早飯的每日較長禁食時間與較高死亡率相關)。
低碳水、高蛋白不一定好
在對43萬名參與者進行薈萃分析后,研究者發(fā)現(xiàn),一味追求低碳水對健康無益。
與適度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相比,低碳水化合物攝入(<40%的能量)和高碳水化合物攝入(>70%的能量)都增加了死亡風險。對于從碳水化合物中獲取能量不到20%的人群而言,其總體死亡風險增長了50%。
另外,“高蛋白”“低脂”也不能與“長壽”劃等號。蛋白、脂肪是否有益,不光取決于量,更取決于來源。平衡能量結構是進食的重中之重。
研究指出,植物性蛋白、脂肪總體優(yōu)于動物蛋白、脂肪。數(shù)據顯示,動物來源的蛋白質或可增加衰老相關疾病的風險;而補充植物脂肪(堅果及橄欖油)的飲食組發(fā)生嚴重心血管事件的概率,相較于低脂飲食組,反而降低了30%。
據此,研究者列舉了理想的飲食特征:從非精制來源攝入中高水平的碳水化合物(50%-55%);攝入低量但足量的植物來源蛋白質(15%);以及足量的植物來源脂肪,以滿足約30%的能量需求。
想長壽該吃什么
綜上所述,我們將“長壽飲食”的關鍵特征列舉如下:
? 熱量攝入不超標;
? 每天在11-12小時內完成進食;
? 中高水平的碳水攝入,適量植物性飲食(以大豆類為主),以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及脂肪。
若將食譜具象化,“豐富的豆類、全谷物及蔬菜,適量魚肉,是首選。此外,別吃紅肉和加工肉,少吃白肉,注意低糖、低精制谷物,再適當補充些堅果、橄欖油和黑巧克力。”研究者表示。若從20歲開始采用以上“長壽食譜”,女性的預期壽命可增長10.7年,男性則增長13年。
不過,研究者同樣強調,對于不同群體,應根據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及遺傳學等因素,量身定制不同的飲食方案。比如,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就需要補充更多蛋白質,避免骨骼、肌肉流失引起的虛弱或疾病。
https://www./releases/2022/04/220428125433.htm·1
https://www./cell/fulltext
https:///news/2022-03-team-guidelines-intermittent-fast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