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張氏隱居二首》 杜甫 其二 “之子時相見,邀人晚興留。 霽潭鳣發(fā)發(fā),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 在其一中,我們看到杜甫那次可能是初次造訪張氏,以致于在出山的時候,有些迷了路。那么這回呢,可能是比較熟識了。具體來看原詩: “之子時相見,邀人晚興留。” 字詞典故 “之子”:【這個人?!对?周南 漢廣》:“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编嵭?箋:“於是子之嫁,我愿秣其馬。”】“時相見”:【時常相見。】“晚興”:【至晚未衰之興致。杜審言 《宿羽亭侍宴應制》“圣情留晚興,歌管送馀杯。”】 賞析 杜甫說,張公此人啊,我們時常相見,每次邀人來他這里,興致都很高,留得都很晚。 從這個描述來看,很像張玠的性格,豪爽好客。關(guān)于“之子”,如果按照《詩經(jīng) 周南 漢廣》中的詩句來解釋,那么是朋友關(guān)系很鐵的一種稱呼,在他的婚嫁上,愿意為他喂馬牽馬的關(guān)系。 “霽潭鳣發(fā)發(fā),春草鹿呦呦?!?/span> 字詞典故 “霽潭”:【一作“濟潭”,說濟水可能就在旁邊。而“霽”是雨雪之后的放晴。感覺“濟潭”比較有道理。雨雪天去拜訪人,似乎不是很適合?!俊?/span>鳣zhan1發(fā)bo1發(fā)”:【《詩經(jīng) 國風 衛(wèi)風 碩人》“施罛gu1濊huo4濊,鳣鮪wei3發(fā)發(fā)。”詩經(jīng)里這兩句的意思是,施網(wǎng)的聲音“濊濊”作響,魚在網(wǎng)中“發(fā)發(fā)”亂跳。是一個捕魚的過程?!俊?/span>鹿呦you1呦”:【“呦呦”象聲詞,鹿的叫聲。《詩經(jīng) 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賞析 杜甫說,張公說這里旁邊就是濟潭,一網(wǎng)下去就有活蹦亂跳的肥魚。附近,還有很多呦呦叫的野鹿在吃著春草。 這兩個句子似乎在銜接上很奇怪,位置好像很有問題。前面提到,張氏是一個很好客的人,總是興致很高,把人留到很晚。而再后面兩句,講的是張氏拿杜康酒來請杜甫,拿自己的梨來請杜甫。那么中間這兩句,難道是寫風景嗎?似乎邏輯上很不通順。所以我懷疑,這兩句其實是在寫張氏招待杜甫的美味佳肴。在《碩人》中,“施罛gu1濊huo4濊,鳣鮪wei3發(fā)bo1發(fā)。”事實是寫捕魚的過程。而在《小雅》中的“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講的其實是宴請客人的。所以我懷疑杜甫的意思其實是,張氏擺上了魚肉和鹿肉來請他,這完全是有可能的。只是他表達得非常婉轉(zhuǎn),就好像是從張氏的口中說出的,我們這里魚多得很,一網(wǎng)下去,活蹦亂跳的,都是新鮮的魚。(這里倒不必糾結(jié)“鳣”究竟是什么魚,反正泛指魚。)而“鹿呦呦”可以理解為鹿肉,也可以理解為其他野味。如此,也就符合前后的邏輯承接了,先是挽留客人下來吃晚宴,然后不斷勸酒,加上餐后水果。 “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span> 字詞典故 “杜酒”:【杜康酒?!俊皬埨妗薄緩埵霞业睦?。西晉 潘岳 《閑居賦》“張公大谷之梨”?!?/span> 賞析 杜甫說,我杜家的杜康酒,偏偏勞煩張公來頻頻勸酒。餐后水果就是他張家種的梨子,這就不必向外尋求了。 杜甫這里是調(diào)皮話,不過關(guān)于“杜酒”,我認為理解作“杜康酒”是很合適的,不應去理解為什么薄酒,差酒。我們在其一中分析過,張氏是富有的,因為“夜識金銀氣”。而如果確實是“張玠”的話,那么請杜甫吃山珍海味是完全有可能的,包括請杜康酒。一來是杜甫的才華,二來是杜甫是兗州司馬的兒子。其三“張玠”本來就是一個輕財重士之人。 “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 字詞典故 “前村”:【即村前,南朝 沈炯 《六府詩》“火炬村前火炬發(fā),林煙樹下昏?!薄?/span> 賞析 杜甫說,村前的那段山路比較險要,可是我每次喝醉了回去,都根本不用愁。 為什么不用愁呢?這倒是有些奇怪,我們還是回看其一的結(jié)尾,杜甫在回去的路上迷路了。事實不管這個主人是不是張玠,理論上都應該派人送杜甫出山的。我們從兩首詩中可以看到,這個張氏是比較殷富的,而且這里還提到了“村”,可見人不少,派下人打著火炬去送是很正常的。所以說,在其一中,杜甫說自己迷路,說主人可能是乘虛舟,這話可以理解為,是在跟親自送他到溪邊的主人說的話。如此,也就很好理解了,為什么“歸醉每無愁”,因為主人都會很熱心地送他出山,再返回。至少是派下人來送。如果是張玠,更會如此了。這樣的理解,也更表達了張氏對杜甫的熱情與周到。 《題張氏隱居二首》 杜甫 其二 “之子時相見,邀人晚興留。 霽潭鳣發(fā)發(fā),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勞勸,張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險,歸醉每無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