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沿革】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設(shè)立屬義安郡(今潮州)管轄的綏安縣(據(jù)《大清統(tǒng)一志》記載,設(shè)立于三國吳永安三年的綏安縣是建寧縣的前身,設(shè)立于東晉義熙九年的綏安縣是漳浦縣的前身)??h治設(shè)在綏安溪畔(明《八閩通志》載:綏安溪在今漳浦縣八都),轄境包括漳浦、云霄、東山、詔安、平和一帶。 隋末唐初發(fā)生“蠻獠嘯亂”,唐高宗總章二年(669年)派歸德將軍陳政南下平亂。陳政于鳳儀二年(677年)病故,其子陳元光奉詔替代其職,平定地方,于垂拱二年(686年)奏準(zhǔn)在故綏安縣地設(shè)立漳州,轄漳浦、懷恩二縣。漳浦縣在漳江以北,附州為縣,懷恩縣在漳江以南。開元四年(716年),漳州州治兼漳浦縣治從漳江北原陳元光屯軍處遷設(shè)于李澳川(今漳浦縣城,為故綏安縣地)。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懷恩縣合并于漳浦縣,同時,將原屬泉州轄的龍溪縣劃屬漳州管轄。 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漳州為漳浦郡,還隸福建。天寶十年(751年)又改隸嶺南。乾元二年(759年),漳浦郡復(fù)名漳州,上元二年(761年)再還隸福建。大歷十二年(778年),割汀州的龍巖縣(包括漳平、寧洋)來屬漳州,漳州地域擴(kuò)大到閩西,李澳川作為州治,地點已不適中,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遷設(shè)于龍溪縣(今薌城區(qū)),漳浦縣治仍舊。 宋代,漳浦仍屬漳州所轄,縣域仍然包括今漳浦、云霄、詔安、東山、平和一帶。元代,漳浦屬漳州路所轄,初期縣域不變。至治年間(1321年~1323年), 劃縣域西部(包括今南浦、中西、石榴坂以西地方)佐建南勝縣。(縣治設(shè)在今平和南勝鎮(zhèn),后遷縣治,改為南靖縣)。 明代,漳浦縣屬漳州府所轄,前期縣域范圍 同元代。到嘉靖九年(1530年)劃出一、二、三、四都和五都(今東山縣除銅陵以外各地)設(shè)立詔安縣。隆慶元年(1567年)又劃二十三都之第九圖(今龍海市白水鎮(zhèn)及東泗鄉(xiāng)部分地方)合龍溪縣的沿海地方設(shè)置海澄縣。 清順治元年(1644年,即明崇禎十七年),明亡,福王朱由崧(弘光)立于南京,漳浦為其屬地。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鄭鴻逵與黃道周等擁唐王朱聿鍵(隆武)稱帝于福州,漳浦屬朱聿鍵據(jù)地。順治三年(1646年)十月,清軍平定閩粵,漳浦歸清,屬漳州府,而當(dāng)年十二月,濱海古雷、游澳等地均為鄭成功占領(lǐng)。十多年間,戰(zhàn)爭頻仍,時為鄭軍占領(lǐng),時為清軍占領(lǐng)。順治十八年(1661年),清政府下令“遷界”,舊鎮(zhèn)以東,梁山以南沿海地區(qū),被列為“棄土”(俗稱“界外”)。時“界外”常為鄭經(jīng)軍旅據(jù)地,“界內(nèi)”屬清??滴跏拍?1680年),鄭經(jīng)軍旅退往臺灣,漳浦沿海全部“復(fù)界”,屬漳州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漳州仍屬福建省漳州府。翌年,廢除府州制度,福建設(shè)東、南、西、北4路,漳浦屬南路。民國三年(1914年),改設(shè)閩海(閩東)、廈門(閩南)、汀漳(閩西)、建安(閩北)四道,漳浦屬汀漳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發(fā)生“福建事變”,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12月,將福建劃為閩海、延津、興泉、龍汀4省,漳浦屬龍汀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廢道,設(shè)10個行政督察區(qū),漳浦屬第六行政督察區(qū)。翌年10月,全省改劃為7個行政督察區(qū),漳浦改屬第五行政督察區(qū)(當(dāng)時專員公署設(shè)在漳浦)。 1949年9月25日,漳浦縣解放,屬福建省第六行政專區(qū)。1950年4月,由龍溪縣析設(shè)漳州市,專署遷此,第六區(qū)改稱漳州專區(qū),漳浦縣隸屬漳州專區(qū)。同年10月屬福建省龍溪地區(qū)。1955年3月屬龍溪專區(qū)。1971年,撤銷龍溪專區(qū),改置龍溪地區(qū),漳浦縣屬龍溪地區(qū),1985年5月14日,撤銷龍溪地區(qū)建制,改設(shè)地級漳州市,漳浦縣屬漳州市?!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