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是姜太公(尚)之后,文化相當深厚。孟子說,你們齊國有句名言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這兩句成語是道家思想的結(jié)晶,經(jīng)過孟子一引用,更變成后世的名言,成為哲學上一個不易的定理。 這句成語是說,雖然你有聰明絕頂?shù)闹腔?,但是客觀環(huán)境還沒有構(gòu)成有利的形勢,所以你還是沒有辦法成功的?!半m有镃基,不如待時”意思是雖然有好的農(nóng)具,卻不如等待農(nóng)時。 也就是說,一個聰明人,因客觀的形勢不利,也沒有辦法成功的。此外,雖然有了無比堅固的基礎(chǔ),還是要等待時機,才能發(fā)生功用。 所謂時機,也就是現(xiàn)代所講的“命運”、“機會”。機會不來,縱然有天大的本領(lǐng),也是枉然。 不過,時機來了,不曉得把握,又有什么用?第一流智慧的人,創(chuàng)造機會;第二流的聰明人,把握機會;而愚笨的人錯過機會,失去了以后又不斷抱怨。 古今中外,不知埋沒了多少人才,都是因為自己沒有乘勢,或沒有待時,或無勢可趁,或時機早已過去,或是時機遲遲不來。這些也可歸之于命運,所謂生不逢時,雖有才能也毫無用處。 乘勢與待時,確是事業(yè)成功的重要因素。不但個人事乘勢待時,家庭事、社會事、國家事、天下事莫不如此。即使有了智慧,有了基礎(chǔ),還是要乘勢,還是要待時。 又如大家都知道宋朝有兩位愛國詩人,一個是陸放翁(游),一個是辛稼軒(棄疾)。他們在少壯時代皆是意氣凌霄、豪情萬丈的人物,當時生逢亂世,國運艱難,也真有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的氣概。 但到了他們的晚年,一切的豪情壯志,都歸到孟子所說“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的哲理名言之領(lǐng)域了。 圖片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