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吳純新 通訊員 童萱 近期,我國多地出現新冠病毒疫情反復,無癥狀感染者占比大幅升高。為何會出現大量無癥狀感染者?其傳染性如何?無癥狀感染者在防治上與確診患者有何不一樣? 4月17日,國家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醫(yī)學中心、同濟醫(yī)院感染科郭威副主任醫(yī)師就大家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給予科學解答。 新冠病毒無癥狀感染者(以下簡稱無癥狀感染者),是指核酸檢測呈陽性感染,但沒有出現發(fā)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臨床上可以識別的癥狀與體征,也無肺部影像學表現。 郭威介紹,無癥狀感染者其中一部分為整個病程中均無癥狀,是真正的“無癥狀感染者”;還有一部分則是處于潛伏期的“無癥狀”狀態(tài),后期病情發(fā)展,出現癥狀可轉為確診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無癥狀感染者和確診病例一樣具有傳染性。相對于有癥狀感染者,無癥狀感染者可能呼吸道病毒排放量較低,但其傳染性潛在危害可能更大。 郭威說,主要因為無癥狀感染者沒有臨床表現,不會主動去就醫(yī),傳染隱匿性高,傳播范圍可能更廣泛。因此,對于無癥狀感染者,同樣需進行密接者、次密接者和高風險人群的排查、篩查以及實行相應的管控措施。 為何最近各地不斷出現無癥狀感染者? 對此,郭威表示,這種情況與當前流行的奧密克戎病毒變異株具有較強傳染性和相對較弱的致病性有關。 同時,我國采取早發(fā)現、早管控的積極防疫政策。早期感染者很快被發(fā)現,得到有效治療干預和管理,減少發(fā)展為有癥狀患者的可能性。 此外,我國大規(guī)模接種新冠疫苗,人群產生了保護性抗體,這些保護性抗體雖無法完全阻止病毒的感染,仍可提升人體對新冠病毒的抵抗力。不僅可以阻止感染者發(fā)展成為重癥,也可以保護許多感染者成為無癥狀感染者。 同樣為感染者,為何有些人為無癥狀,有些人成為確診患者? 郭威介紹,感染者是否會出現癥狀,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一是現在流行的主流奧密克戎變異株因致病力相對較弱,感染后較易出現無癥狀感染狀態(tài)。 同時,年輕的感染者和已接種新冠疫苗產生保護能力的感染者,其發(fā)展成為無癥狀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而老年人、合并慢性基礎疾病、沒有接種疫苗的感染者,因其免疫力比較弱,發(fā)展成為有癥狀者、甚至重癥的可能性更大。 郭威認為,當前,積極接種疫苗是重要的個人防疫保護措施。 |
|
來自: 瓦留沙 > 《31-3.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