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島上,周伯通向郭靖介紹起《九陰真經(jīng)》的來歷時便提到了兩件往事,一是當年東南西北四絕應(yīng)王重陽之邀,前去華山論劍,那五位高手是在寒冬臘月于華山之巔大戰(zhàn)了七天七夜,一方面是為了爭那“天下第一”之名,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爭奪《九陰真經(jīng)》的持有權(quán)。 除了提到華山論劍這段往事之外,周伯通也提到了《九陰真經(jīng)》乃是由北宋大內(nèi)文官黃裳所創(chuàng),他創(chuàng)出這本經(jīng)書的背景就是“黃裳征明教事件”,不難看出,北宋時期,明教便已開始禍害武林了,那么為何雙雕時期的明教教主沒有參與到華山論劍這場頂尖高手的對話中呢? 一、頂尖高手的強強對話 從《射雕英雄傳》到《神雕俠侶》末尾,書中一共是有過四次華山論劍。 其中第一次華山論劍是發(fā)生在《射雕英雄傳》開篇之前,第二次是在《射雕英雄傳》結(jié)尾,第三次是《神雕俠侶》末尾五絕論劍之前,一幫妄人高談闊論,最終被楊過嚇跑,所以楊過和郭靖補位成為五絕的那次論劍應(yīng)該算是第四次華山論劍。 也正因為有那令人尷尬的“第三次華山論劍”,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武林中的確是有不少人知曉華山論劍這盛會的,但凡有點兒本事,自視甚高的習(xí)武之人,都有理由去那華山一展身手。 (張三豐劇照)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比如鐵掌幫幫主裘千仞也有準五絕級別的實力,但他就知曉自己與五絕尚有差距,所以未在第一次華山論劍時現(xiàn)身。 不過根據(jù)《倚天屠龍記》中的設(shè)定來看,歷代明教教主的實力應(yīng)該都是極強的,他們都或多或少的接觸過乾坤大挪移,無論如何,也算得上是武林中的一流高手,完全有資格與五絕一較高下,哪怕勝不過,至少該為明教出面爭那份“天下第一”的光才是,為何此時的明教教主選擇默不出聲? 二、唐朝時已崛起的明派 如前文所說,明教至少在北宋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了,黃裳能重創(chuàng)明教,難道是因為此時明教剛剛崛起,教主也實力不濟?顯然不是。 其實張三豐在遇上常遇春的時候就提到過這么一番回憶。 原著道:“張三豐道:'啊,老道倒忘了。’這才想起,魔教中人規(guī)矩極嚴,戒食葷腥,自唐朝以來,即是如此。北宋末年,明教大首領(lǐng)方臘在浙東起事,當時官民稱之為'食菜事魔教’。食菜和奉事魔王,是魔教的兩大規(guī)律,傳之已達數(shù)百年?!?/p> (明教劇照) 明教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而波斯明教存在的時間就更久了,明教早已傳承數(shù)百年,歷代教主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絕不可能不夠資格參與華山論劍。 哪怕是黃裳征明教事件之后,書中也只是提到黃裳殺了明教的法王和使者,教主并未被擊殺,明教不可能因此一蹶不振,所以這背后有何原因? 三、何足道與郭襄 到了《倚天屠龍記》時代,金庸終于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在郭襄闖少林時,她與何足道的對話就能夠解釋前文提到的種種疑問。 當時何足道對付少林派的幾位僧人時,展現(xiàn)了一手近乎“左右互搏”的招式,他是左手對付敵人,施展武功招式,右手卻不緊不慢,輕撫琴弦,一邊奏樂,一邊抗敵,展現(xiàn)的境界著實是高,此舉是令郭襄想起了另外幾位高手,于是二人之間便有了這么一番對話。 (何足道劇照) 原著道:“郭襄這才明白,原來他是懊喪自己武功未純,笑道:'你想左手凌厲攻敵,右手舒緩撫琴,這是分心二用之法,當今之世只三人能夠。你沒練到這個地步,那也用不著難過啊。’何足道問道:'是哪三位?’郭襄道:'第一位老頑童周伯通,第二位便是我爹爹,第三位是楊夫人小龍女。除他三人之外,就算我外公祧花島主、我媽媽、神雕大俠楊過等武功再高之人,也不能夠?!巫愕赖溃?世間居然有此奇人,幾時你給我引見引見?!?/p> 小龍女常年身居古墓,活躍于武林中的時間并不長,她后來又與夫君楊過一同退隱江湖,世人不聞其名倒也正常。 周伯通雖已活了近百歲,但他是個頑童性子,只是游戲人間,哪怕是做過些懲奸除惡之舉,也未必會自報家門,他名氣不大,也說得過去。 (郭襄劇照) 而郭靖雖是后起之秀,但他也參加過兩次華山論劍,哪怕他在武林中的事跡不為人知,他后來鎮(zhèn)守襄陽,成為大宋英雄的事跡也早該傳遍天下了,而何足道卻連郭靖的大名也不知曉,這便足以說明問題了。 古時候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所以雙雕時期的明教教主極有可能是壓根就不知道天底下還有“華山論劍”這等頂尖高手比武的盛會,而何足道是昆侖派高手,那明教光明頂也在昆侖山之上,何足道不知曉中原高手之名,那明教教主不知“華山論劍”也就合情合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