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部紀(jì)錄片,專挑“現(xiàn)象級”名人,扒拉他們的瓜。 這些瓜,件件驚人: 有個人,一輩子只上過兩三年班,上班期間也工作量不飽和。 長年失業(yè),家里的錢都造光了,卻還能到處游山玩水,跟人喝酒… 錢哪里來?答案是,給官員做上門女婿,“吃軟飯”,以及,靠粉絲打賞。 他,是李白。 有個人,別看后來被萬眾景仰,當(dāng)年卻是混得不咋地的“京漂”。 長安的房子都租不起,只好跑到郊區(qū)租了個窯洞。每天擠著早高峰進城,低聲下氣給權(quán)貴充當(dāng)賓客,四處投簡歷… 實在沒錢了,還得上山采點野菜、草藥,趁著城管不注意,擺攤叫賣。 簡直比現(xiàn)在的社畜還要慘! 他,是杜甫。 有個人,是當(dāng)年當(dāng)之無愧的天王巨星,頂流中的頂流。 人送外號:北宋方文山。 迷妹們哭著喊著要見他,爭相與他共度良宵。 如果哪位女歌手運氣好,能讓他為自己量身定做詞曲,分分鐘登上熱門金曲榜,走紅娛樂圈。 然而,人紅是非多。他有首曲子因為傳播負(fù)能量,惹得皇帝很不高興,不準(zhǔn)他做官,讓他“且去填詞”。 這人也很剛,竟然捆綁皇帝營銷,說自己是“奉旨填詞”。 他,是柳永。 有個人,從小就被當(dāng)成間諜培養(yǎng),文武雙全。 15歲開始,他幾次跑到敵國京城,表面上參加科舉考試,私底下秘密刺探情報,對敵國山川形勢、國家內(nèi)部矛盾、部隊調(diào)動情況,了如指掌。 30多歲時,他就預(yù)言:金國六十年后就會滅亡,那時咱們國家會有更大的敵人,蒙古。 后來果然應(yīng)驗了。 跟他同時代的人,估計要懷疑,這家伙是穿越來的吧? 他,是辛棄疾。 還有個人,你可能聽過他是貓奴的八卦: 外面風(fēng)大雨大,他在屋里抱著貓,烤著柴火取暖。 吸貓吸得上頭,他還給愛貓起了很多小名:小老虎、雪兒、粉鼻… 事實上,他是一枚真·猛男,曾經(jīng)打死過大貓… 老虎:你和武松是我最佩服的人! 他,就是陸游。 以上這些片段,都來自歷史文化紀(jì)錄片《千古風(fēng)流人物》。 2021年,第一季播出,豆瓣8.7分,最近,第二季開播,剛更新了4集。 兩季講述了十多位中國歷史上家喻戶曉的文人的生平故事: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柳永、白居易、杜牧、陶淵明、曹植、李煜… 有網(wǎng)友評論:服裝考究,攝影講究,表演到位,旁白沉郁,史料詳實,條理分明,難得一見的歷史人物傳記佳作。 對中國人來說,古典詩詞是早已刻進DNA里的記憶,畢竟大家都曾有過,被“熟讀并背誦全文”支配的恐懼… 但大多數(shù)人,對詩詞的了解就止步于此,不清楚詩人的一生,更不知道他們寫作時的背景和心情,這部紀(jì)錄片填補了這一空白。 就說膾炙人口的《靜夜思》。 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二十來歲,第一次出遠(yuǎn)門,從老家四川,順流而下,過南京,下?lián)P州。 李白算是富二代,但在揚州這個繁華又費錢的大都市,短短一兩年時間,錢就花完了。 那是一個深秋,李白病倒在揚州的一間旅舍里,那些酒肉朋友早已不來往… 睡到半夜,四下無人,抬頭唯有明月。 漂泊在外,沒錢又生病,可不就是最容易想家的時候嗎? 再說杜甫,小學(xué)課本里,我們就學(xué)過“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這樣的詩句。 當(dāng)年的我們,只懂得欣賞景物描寫的優(yōu)美,但看了杜甫的人生軌跡,才發(fā)現(xiàn),那是他一生中,非常短暫的安穩(wěn)日子。 在這之前,他經(jīng)歷過水災(zāi)、旱災(zāi)、大饑荒,剛滿周歲的小兒子餓死了, 安史之亂爆發(fā),一家人不得不逃難,流離失所... 千辛萬苦來到富庶安寧的成都,才得到片刻的喘息。 所以,他看到春雨如此欣喜,看到花開、蝶舞、黃鸝歌唱,忍不住一一寫下,那是劫后余生,對歲月靜好的珍惜,對生命的敬意。 再比如,我們都學(xué)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也知道,這是在李商隱在郁悶的心情下書寫的。 他為何這么苦悶? 在很多人印象里,李商隱擅長寫情詩,可你要以為他只在乎兒女情長,那就錯了。 他的一生,真的很難。 早年喪父,家境貧寒,他是勵精圖治的小鎮(zhèn)做題家,來到大城市,想要一展抱負(fù)。 可惜生不逢時,那已經(jīng)到了政治腐敗的晚唐。他一輩子都在黨爭的夾縫中生存,不知不覺,就蹉跎了短暫的一生… 寫這首《樂游原》時,李商隱才40多歲,還不算太老,卻已疾病纏身,預(yù)感大限將至,怎么能不傷感,不抱憾? 沒過兩年,李商隱就在心灰意冷之中病故了。 家人在收拾床鋪時,發(fā)現(xiàn)了一張淚痕斑斑的紙,上面寫著一首不知何時完成的詩。 那就是我們后來都熟知的《錦瑟》。 他回憶了自己一生的困惑和經(jīng)歷,通過蝴蝶、杜鵑、遺珠、美玉,表達(dá)自己四十多年來的惆悵與哀傷…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dāng)時已惘然?!?/p> 即使不幸,他的心中沒有仇恨,不會算計,更不貪婪,面對坎坷的一生,他只留下了坦蕩和寬容。 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知人論世”:了解一個人,要了解他的生平,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再讀他的作品,才能理解他的行為和思想。 事實上,名垂千古的大文豪,幾乎都有跌宕起伏的人生。 不同于今天,職業(yè)選擇可以多種多樣,在中國古代社會,讀書人的出路非常狹窄,就是走仕途。 在那個時代,我們喜愛的詩人,絕大多數(shù)都是“失敗者”。 他們在史料中記載寥寥,有的甚至生前寂寂無名,但“詩人不幸詩家幸”,不幸的人生給了他們書寫的養(yǎng)分。 能成為他們的讀者,是我們的幸運。 詩人是人類的感官,他們留給我們的,不僅是中文世界里最美麗的文字,更是難得的人生體驗,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所思所想,矛盾與糾結(jié),選擇與堅守,是在人生遭遇磨難時,一個文人最后的優(yōu)雅體面。 才華橫溢的李白,即使趕上了盛唐的好時代,也得接受懷才不遇,沒辦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一輩子被現(xiàn)實捶打,人生的大好年華,在等待中虛度。 李白尚且如此,我們普通人憑什么比他幸運? 而他,從未放棄夢想。 年近六十,在流放途中,聽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消息,立刻調(diào)轉(zhuǎn)船頭,寫下: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他恨不得飛身回去報效國家,所有的理想和陽光,仿佛都將在他生命里重新展開。 到了江陵,他甚至不顧年邁,還想要參軍… 我們能做得到嗎? 誰都羨慕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恬淡自在,現(xiàn)代人向往的“詩與遠(yuǎn)方”,他確實擁有了。 但很多人不知道,為了過上田園生活,陶淵明必須每天起早貪黑,干很重的農(nóng)活兒… 一場火災(zāi),把家里房子燒了,幾次蝗災(zāi),田地歉收,家里孩子又多,“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詩人,為了一口吃的,得出門乞討。 追求真我、守住內(nèi)心的一片凈土,說起來容易,真正要付出的代價,很沉重。 也正因如此,這份安貧樂道才彌足珍貴,值得尊敬。 柳永,大半生沒機會做官,被同時代的文人看不起。 但后世會記得他,這個千百年來少有的,為女性發(fā)聲的詞人。 在漫長的男權(quán)社會里,女性總是作為男子的附庸出現(xiàn),青樓女子更是社會最低賤的群體,只有柳永,肯低下身來,看她們心上的傷痕… 知心人蟲娘、貌美的秀香、文采斐然的瑤卿、能歌善舞的心娘、歌喉婉轉(zhuǎn)的佳娘… 在柳永筆下,她們靈動活潑,光彩照人。 他從來都是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她們往來,把她們當(dāng)作知己,用尊重與愛惜的態(tài)度為她們寫詞,哀嘆她們的不幸,歌頌她們的美好。 辛棄疾、陸游,都是南宋時期想要收復(fù)山河的愛國文人。 但愛國,從來不是喊口號,也不是寫詩發(fā)朋友圈,有時要真刀真槍、上陣殺敵,有時要犧牲個人前途,忍受貧窮和孤獨。 當(dāng)時的南宋朝廷,始終在主戰(zhàn)與主和之間搖擺不定,政策風(fēng)向一變,就有一派要遭到排擠。 陸游,一生力主抗金,偏趕上了主和派當(dāng)?shù)?,他不是被放逐到偏遠(yuǎn)地區(qū)做小官,就是長期失業(yè),一家人被迫喝粥度日。甚至到兒女長大成人,他還沒有穩(wěn)定的經(jīng)濟來源。 愛國讓他一生清貧困苦,但他從未想過改變志向,臨終前還不忘收復(fù)失地… 而辛棄疾,21歲起義反金,曾率領(lǐng)50多人偷襲幾萬人的敵營,生擒叛徒,投奔南宋朝廷。 卻從此再也沒有機會奔赴前線,空有一身武藝將才,無用武之地。 二十年宦海浮沉,二十年間被迫隱居,常常喝得大醉,“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孤獨苦悶無處訴說,“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只道天涼好個秋”… 但朝廷召他回去參與北伐,他又立刻意氣風(fēng)發(fā),六十四歲,歸來仍是少年。 歲月從來沒有磨光他的激情,世事蒼茫,他不停失望,卻從未絕望。 杜甫一生漂泊,走了很多很多路,從河南鞏縣,到洛陽,到江淮,到齊魯,再到長安,到奉先縣、到成都,再順長江而下… 今天,我們在全國各地都能找到杜甫的足跡,人們?yōu)榱思o(jì)念他,為他修建了很多祠堂。 但在當(dāng)年,他無依無靠,晚年飽受疾病折磨,牙齒掉了一半,耳朵也聾了,最后葬身于潮濕的小船上。 他再也沒能回到故鄉(xiāng),天下之大,竟找不到一個安身之處… 但這些慘痛的經(jīng)歷,也讓他的心朝下,與最底層的百姓共情。 他寫“三吏”“三別”,寫新婚次日,丈夫便要出征的新婦,寫兩個兒子在前線陣亡,還要去軍營煮飯的老嫗… 寫苦于生計的砍柴女、采蕨女,耕田織布的農(nóng)人,勞苦而智慧的篙工、船夫… 他寫橫征暴斂,寫貧富懸殊,寫人間慘劇… 沒有他,今天的我們回望歷史,只能看到王侯將相,戰(zhàn)爭就像是這些大人物在下棋,是杜甫生動還原出戰(zhàn)時普通人的生活… 紀(jì)錄片名為《千古風(fēng)流人物》,語出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 風(fēng)流人物,是指對時代有很大影響的人。 可回頭看看,這些大詩人,哪一個不是時代大浪里的一葉扁舟? 他們沒有殺伐大權(quán),沒能改變歷史潮水的方向,也沒有機會拯救蒼生,甚至自身難保,被貶官、被放逐、被囚禁,詩文散軼丟失,或被封禁… 但他們用文字記錄時代,他們忠于自我,忠于這片土地,和土地之上的人民… 他們守住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氣節(jié)與風(fēng)骨,在國家危亡與人生低谷,都沒有失掉底線和尊嚴(yán)。 在千秋萬代之后,他們的文字,依舊激蕩著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靈。 長按保存今日份推薦 - 每天遇見一部好片 - ![]() 點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