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 椿 付強||湖北 樓下有三棵大柿樹,那是2005年秋天入住文峰都市花園時開發(fā)商種的,當時只有胳膊粗細,現(xiàn)在差不多已長齊了四樓,小桶般粗了。 柿樹旁,一樓的住戶張老師栽了一棵香椿樹,不幾年,也長齊二樓,成了動人的“村上椿樹”。樹形挺直,豐儀偉岸,材質(zhì)深紅油亮,紋理清爽動人。過了春分,枝頭就綻出了最美味的葉芽。 這些美味的葉芽要歸功于春分后的幾場雨水。陽光下,椿樹搖動著滿枝頭乖巧的嫩芽,在熏風(fēng)里生長呼吸,空氣中流溢著一縷縷青澀的香氣,春風(fēng)一吹,那曲屈撓彎的芽甲就從紫褐色的茸層里爭先恐后地鉆出來,舒展嫩葉,在飽含水分的陽光照射下,遠遠望去,滿樹像燃起了嫣紅的火苗。 這是樹上長出來的菜,臨風(fēng)流韻,恣意高揚,有點另類,也不隨俗。香椿芽那股沖沖的竄竄的清氣,敗火功能超強。 心里總有摘椿芽的欲望,但理智讓我不去摘它,畢竟那屬老張私人所有,盡管只須張張嘴,老張就會同意我摘上一把。 這個時節(jié)的椿芽正逢上市,早上買菜時,我可以去鹿鶴農(nóng)貿(mào)市場里買,一小把二三塊錢,兩把就可以弄一肴菜了。 將買回家的香椿芽洗凈,投開水一燙,切碎與豆腐涼拌,澆點小磨麻油,不待舉筷,那動人的色香味早已由眼底飄入口中了。 燙香椿芽也是有講究的。往開水里加勺鹽,再放勺植物油,這樣能保證香椿芽不發(fā)黑,顯得更青嫩。用香椿炒雞蛋,多打幾個,反正雞蛋也不貴。 無論是草根的灶間還是豪華食府,香椿炒雞蛋都是最時尚的菜肴。 關(guān)于香椿的廚藝來自母親。那時候,我家還在三里崗尚店鄉(xiāng)下,吃香椿的時節(jié),一般就是加點鹽涼拌,拌豆腐是沒有的,香椿炒雞蛋更是奢侈之物,只有家里來了客人才會出現(xiàn)這款大菜。因為雞蛋是那個時候我們農(nóng)家的“雞屁股銀行”。 加鹽涼拌的香椿總比老腌菜好吃,于是兒時的我就去摘香椿。鄉(xiāng)下有種漆樹,長出來的嫩芽象極了香椿芽,這東西有毒,懵懂中摘回家,弄得臉上過敏,腫得像個豬頭。母親一頓心疼的責(zé)怪,終于讓我識得了椿芽與漆芽的區(qū)別。椿芽紫紅,漆芽青郁;椿芽有股沖沖的香氣,漆芽無味;折斷椿芽有清清的水汁,折斷漆芽則流出乳狀的白漿。這是用癢和痛換來的知識。有香椿就有臭椿。一字之差,差別可就大了。市場里有不良商家,魚目混珠可要當心。香椿芳香濃郁,聞起來舒服,但臭椿有股臭味,聞著悶。還可以教你進一步辯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數(shù)葉片,臭椿的葉片是單數(shù),頂端只有一片獨立的葉子,而香椿的葉片數(shù)量則是雙數(shù),頂端有兩片葉子,呈對稱分布。 香椿還會結(jié)果子,這可能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香椿的果子一串一串的,橢圓,成熟了會炸開,像盛開的小號玉蘭。 如果這也算知識的話,得宜于兒時在鄉(xiāng)下的生活經(jīng)歷。 后來回城了,慢慢就有了香椿拌豆腐,也有了香椿煎雞蛋。記憶里,母親還會將香椿芽切成細絲與煎黃的蛋皮同拌,碼在白瓷盤里,淋上香油,盈綠輕紅間著燦黃的一盤端上桌,不說吃,光是看,要多養(yǎng)眼有多養(yǎng)眼。嚼一口這樣的香椿,讓清氣在嘴里緩緩蔓延,那感覺就像把春天含在嘴里,一點點地品味消受,溢滿了生活的安怡與美好。 現(xiàn)在,我升級了香椿炒肉絲。這又是不一樣的味道。 “雨前椿頭嫩無絲,雨后椿頭生木枝?!背韵愦皇欠浅Vv究時令的,谷雨前的香椿才好吃,過了谷雨就老了,不能吃了。等到清明后的香椿便宜了,可以多買點回家晾干腌起,放入壇子里封好慢慢吃,不管隔多長時日打開,都是那樣壅香繞鼻,甚至連顏色都沒有多少改變。 其實現(xiàn)在不用等到清明時節(jié)才吃得上香椿了,據(jù)說現(xiàn)在蔬菜大棚也種香椿,春分過后就可以吃到香椿了。但感覺,這種大棚的香椿沒有野生的香椿味道濃郁。 過幾天就是清明,又是吃香椿的時節(jié),每每看到香椿,就會憶起過去的物事。更會由香椿想起母親,想起香椿炒雞蛋,那是記憶里媽媽的味道。 有時我禁不住想,一個人對一方故土食物的喜愛,這同他個性的形成,會不會有什么關(guān)系呢?詩性清揚,風(fēng)來雨去,云卷云舒,每當我把鄉(xiāng)情當作美食一起享用時,便總是止不住想起一些與我一同分享過它們的親人。故鄉(xiāng)的風(fēng)味和流韻,就如同一首老歌,在我心的深處輕輕吟唱,風(fēng)一樣把我托起…… 插圖/網(wǎng)絡(luò) 付強,湖北隨縣作協(xié)會員,網(wǎng)名玩主老嘿。吃飽睡足之余,平生惟愛兩樣:一是讀書,盡閱卷中光怪陸離;二是行走,遍訪世間滄海桑田。作品散見于頭條號、企鵝號、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無 之 文學(xué)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wù)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審校:嚴圣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