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是小學(xué)語文教材中一篇極為重要的文章,這篇文章講的是成語“負荊請罪”的故事,取材于正史《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 戰(zhàn)國時期,時局變化萬千,而公元前284年,是影響當時天下格局最為重要的一年。這一年燕國的上將軍樂毅,提出了合縱伐齊的策略。既燕國聯(lián)合韓國、趙國、魏國、秦國一起,討伐實力最為強大的齊國。 這一歷史事件,史稱“樂毅伐齊” 樂毅伐齊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齊國的實力,但還遠遠不夠,第二年秦國聯(lián)合其它四國,也發(fā)起了合縱伐齊,在這一次諸侯伐齊的大戰(zhàn)中,趙國涌現(xiàn)出一名大將,他便是廉頗。廉頗率領(lǐng)趙軍,深入齊國腹地,攻下了齊國的戰(zhàn)略要地昔陽,名震天下。 為了表彰廉頗,趙國的國王趙惠文王,賜封廉頗為上卿。也是這一年,趙國還涌現(xiàn)出一位杰出的謀士,他便是藺相如,藺相如出使秦國,將和氏璧完璧歸趙。 為了表彰藺相如,趙惠文王封其為上大夫,官職在廉頗之下。 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一文一武,趙國占據(jù)了人才優(yōu)勢。 完璧歸趙后,秦國突然舉兵攻打趙國,奪下了趙國幾座重要城池,并且消滅了趙國兩萬士兵。趙惠文王冒著生命危險,親自前往澠池與秦王和談,藺相如隨行。藺相如再次用其計謀,保存了趙國的顏面,讓秦王占據(jù)不到半點好處。 這場鴻門宴,史稱“澠池之會” 藺相如在澠池之會立下大功,回到趙國便被趙惠文王封為上卿,官在廉頗之上,廉頗為此頗不服氣,想方設(shè)法要找機會羞辱下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后,處處退讓謙讓廉頗,起初廉頗洋洋得意,當?shù)弥A相如不愿意內(nèi)訌,讓敵人有可乘之機的良苦用心之后,廉頗對藺相如的識大局,知大體感到佩服,親自負荊向藺相如請罪。 從此,廉頗與藺相如成為了莫逆之交,負荊請罪的故事,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 那么,廉頗與藺相如最后的結(jié)局如何?結(jié)局很悲催,令人惋惜。 秦國的戰(zhàn)略,發(fā)生了改變,秦國宰相范雎,很有遠見地提出了“遠交近攻”的戰(zhàn)略,受到了秦王的采納,所謂的“遠交近攻”,既交好距離秦國較遠的楚國和被合縱討伐后的齊國,對秦國周邊的三個國家,韓國、魏國和趙國展開進攻。 秦國的這一戰(zhàn)略,在趙惠文王在位期間,就已經(jīng)默默開展了,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駕崩,趙孝成王繼承衣缽,統(tǒng)領(lǐng)趙國。 而趙國的國力,在趙孝成王一朝,一落千丈。 韓國境內(nèi)的上黨郡,連接著秦、魏、趙、韓。對秦國實行“遠交近攻”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公元262年,秦軍大舉進攻上黨,韓國守將馮亭不敵,將上黨郡整整十七座城盡數(shù)獻給了趙國,趙孝成王接受了這份“厚禮”,惹怒了秦國。 公元260年,秦軍再次圍攻上黨,趙孝成王派廉頗增援上黨,可惜廉頗大軍到了長平,上黨已經(jīng)淪陷了,廉頗繼而屯兵長平,避免秦軍趁機進入趙國境內(nèi)。 面對來勢洶洶的秦軍,廉頗準確地分析了敵我形勢,決定采取堅守不出、等待時機的策略應(yīng)對,在長平精密布置了三道防線,秦軍久攻長平不下,整整持續(xù)三年。 趙孝成王急于求成,對廉頗的保守策略極為不滿,指責廉頗懦弱懼敵。秦相范雎得知這一情報,決定采取離間計,在趙國境內(nèi)散播謠言,稱秦國最畏懼的是趙國已故大將趙奢之子趙括,最不怕的便是廉頗。 很快,范雎的計謀得逞,趙孝成王不顧藺相如、趙括母親等人的反對,一意孤行,撤下了廉頗,派趙括接替,君命難為,廉頗也不得不遵命。 得知趙國換將,秦國暗地里調(diào)用白起前往上黨。年少輕狂、高傲魯莽的趙括,怎會是常勝將軍白起的對手,很快,白起便利用趙括的性格弱點,先是后退誘敵,再是分隔敵軍,最后斷了趙軍糧草。 趙國集結(jié)舉國大部分兵力在長平對戰(zhàn),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便被白起擊潰,白起屠殺了趙軍士兵整整四十五萬,血流成河。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元氣大傷,徹底衰潰。 長平之戰(zhàn)后,藺相如也因為痛心疾首,駕鶴西去。 長平之戰(zhàn)后,齊國和楚國才反應(yīng)過來,在他們的保衛(wèi)之下,趙國還能繼續(xù)茍延殘喘。 誰知,在公元251年,燕國見趙國有可乘之機,竟然趁火打劫,突然進攻趙國。此時,趙孝成王徹底信任并任用廉頗,廉頗率領(lǐng)八萬大軍前往,與燕君抗衡,創(chuàng)下了許多以少勝多的戰(zhàn)例,最終將燕國徹底擊潰,挽救趙國于水火之中。 廉頗乘勝追擊,率大軍進攻并包圍了燕國的都城,燕國最后割讓給趙國五座城池來求和。 公元前245年,趙孝成王駕崩,其子趙悼襄王繼承衣缽。 趙悼襄王聽信奸臣郭開的讒言,其一繼位,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撤掉廉頗的職位,派大將樂乘去接替廉頗,廉頗為此大怒,回師攻打樂乘,樂乘被嚇得逃跑,而廉頗也為此逃離了趙國,前往魏國的大梁。 魏國國君雖然收留了廉頗,但是他不信任廉頗,并沒有重用廉頗。 此后,秦國再次率兵攻打趙國,趙國連連潰敗,趙悼襄王此時才想起了被趕到異國他鄉(xiāng)的廉頗,于是派出使者前往魏國,詢問廉頗是否愿意為趙國效力。 見到趙悼襄王派來的使者,廉頗激動萬分,雖然他歲數(shù)已高,年近八十,但是老當益壯,實力不減當年,他當著使者的面,吃下一斗米,十斤肉,表示自己任然能夠率兵打仗。 可是誰成料到,趙悼襄王派來的使者,暗中被奸臣郭開收買,使者回來稟報趙悼襄王,稱他與廉頗聊天僅一會兒,廉頗就上了三次茅房,為此,趙悼襄王聽信了使者的謊言,認為廉頗已經(jīng)老了,便放棄了。 使者離開后,廉頗苦等,等不到趙悼襄王的任何回音。反而楚國國王卻十分清楚廉頗實力尚存,邀請廉頗前往楚國,并封廉頗為楚國的大將。 廉頗的后半生極為悲慘,他離開故土,如同喪家之犬般,輾轉(zhuǎn)漂泊在異國他鄉(xiāng)。雖為楚國大將,但是他并不愿意為楚國賣命,廉頗心中,自始至終想著為趙國效力,他在楚國,即使是夢中,也道:“我思用趙人”,既他想指揮趙國的士兵,奮勇殺敵。 等不來趙悼襄王的任用,等來的卻是趙國接連潰敗的戰(zhàn)報,廉頗心如死灰,郁郁而終,客死異國他鄉(xiāng)。 身雖死在楚國國都壽春,魂卻歸趙國故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