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問答】在我看來,無論我們今天的社會生活如何發(fā)展、進(jìn)步,有一點是不易改變的,那就是我國是一個講人情的國度。尤其是在我們的思維中家族觀念是非常強(qiáng)烈的,雖然很多人平時各忙各的,感受不到這種氛圍。不過到了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想必大家都會感同身受的,因為幾乎所有人都會在這個時候走親訪友、你來我往的,在親戚里,堂親、表親加起來還真不少。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種感覺,堂親總比表親更親切些。這也就是過去人常說的“表親三千里,堂親五百年”。這句話也叫“一表三千里,一堂五百年”。 現(xiàn)在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對于什么是“表親”?什么是“堂親”都不太明白,今天我們就通過這一句俗語好好給大家解釋一番,了解一下其中蘊(yùn)含的道理。 這句俗語,說的是親屬與親戚之間的“親疏”關(guān)系。 單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說:。 表親的距離如果在千里之外,那基本上就跟陌生人差不多了,親戚之間也沒啥感覺了。而堂親之間就不一樣了,即便是過了五百年也是一樣的。 這話形容的顯然有些′夸張,不可否認(rèn),有些表親之間的確比堂親還要親密。不過這畢竟是比較小眾的情況,在大部分人的親疏觀念中還是堂親顯得比較親切。 在這里順便補(bǔ)充一點,很多孩子和年輕人分不太清什么是堂親什么是表親,其實簡單來說,堂親就是指父親這邊的親屬,而表親則是指母親那邊的親戚。 同樣都是父母的親屬、親戚,為啥表親就比不上堂親呢? 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的心里都隱約有了答案,說起來不過三點:。 首先,就是大環(huán)境導(dǎo)致的必然結(jié)果。 因為中國從幾千年前就是父系氏族社會,家里的小孩基本上都跟隨父姓,而且古時的女性地位普遍低下。這也就導(dǎo)致了人們心中潛移默化地認(rèn)為父親這邊的親屬比較親。 再有就要說到我們的姓氏文化了,人們常說同一個姓氏的“五百年前是一家”??梢娂幢銓Ψ绞悄吧耍灰帐弦粯佣紩杏X到一絲親切,這就是所謂的姓氏歸屬感。 還有一點就比較現(xiàn)實了,大家都清楚,古代也好,現(xiàn)代也罷,無論女性的地位高低都逃不過一個現(xiàn)實問題,那就是她必須在婆家住、在婆家生活。所以,人們常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嫁過去之后,自然回娘家的次數(shù)總是有限的,如此一來,自己和娘家那邊的親戚就接觸得越來越少了。 而父親這邊就不一樣了,城市住樓房的可能不明顯,在廣大農(nóng)村基本上堂親都住在同一個村子里,住得非常近,因此相互之間接觸的機(jī)會也就多得多。且不說是不是親戚,即便跟個陌生人每天接觸,時間長了也是有感情的,更何況本來大家都是親戚。 總之,造成堂親與表親差異的原因大概就是這些。當(dāng)然了,有些人可能恰恰相反,跟自已的表親比較親,這也是正?,F(xiàn)象。在我看來,不管是堂親還是表親,他們都是我們的親戚,都需要我們常來常往,互幫互助,維系情感,共享幸福!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認(rèn)為的呢? 解答至此! 記著關(guān)注“百味寫春秋”喲。 謝謝! |
|
來自: 華民 > 《格言/俗語/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