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維群 折扇是國人一個神奇的發(fā)明,打開來近乎半圓高能盈尺;而閉合后似根小棍只有寸寬。最讓人心儀的是上面的字畫,正面是字背面是畫,正面字真草隸篆,反面畫山水花鳥,真可謂,一扇一世界,兩面兩乾坤。 于是就喜歡上了扇子。 喜歡便開始收藏,收藏就是滿足喜愛的終極。和書畫家交往,就有了收藏的便利,也有了觀摩的機(jī)會。錢鐘書先生曾經(jīng)說,感覺這個雞蛋好吃,你又何必去認(rèn)識下蛋的母雞呢?這句話放在雞蛋上沒毛病,但放在書畫上就不對了。 常常是,這個扇面是你看著書畫家一筆筆完成的,感覺真的不僅僅是“好吃”,還會產(chǎn)生一個聯(lián)想式鏈條,看到這“蛋”,想到那“生蛋”的過程,會產(chǎn)生情感上的反應(yīng),會倍增喜愛。 寫畫扇面在舊時是按照“尺畫”加倍的方式收取潤筆的,也就是說實際面積不到一平尺的扇面按一平尺計算,再乘以2,等于扇面按照二平尺畫來收費(fèi)。為什么? 因為扇面礬多還有云母片,好扇面本身就比較貴,如果畫家處理不好寫畫壞了,是要賠償?shù)摹_€有就是寫畫扇面之前要做諸多技術(shù)“處理”的。 孫其峰先生是用墨斗魚骨刮成細(xì)面來擦扇面,因為新扇面上有油或礬不吃墨,必頂去除這些才能畫。畫扇大家曾昭國用兒童爽身粉來擦扇面,既易買到又省事效果亦好。此外還要把折扇的折痕盡量弄平整一些。有人用熨斗燙平,老書畫家都極力反對,認(rèn)為是有“焚琴煮鶴”之嫌。 寫畫扇面時,用墨用色頗有技巧,這些內(nèi)容老先生們會隨時“答記者問”,得到不少常識。實際上,扇面不論怎么寫畫,有兩個字都在恪守:一是凈,二是靜。 扇面是近距離觀看的作品,容不得一絲一毫的臟,所以畫面凈潔是第一要素;二是要靜,不能鬧騰。扇子是掌中把玩的文玩,前幾日曾專為扇子寫了一副對聯(lián): 一握清風(fēng),寸寬尺長懷袖物; 半圓秀色,小器大雅掌中珍。 由于看的多,近年有些手癢,開始畫扇。前些年寫扇面不少但畫的不多,于是嘗試一畫。果然扇面是高難度的作畫,和在宣紙上畫畫兩碼事。比較棘手的是構(gòu)圖,這么個似圓非圓的長形“怪物”,頗不好布局構(gòu)圖。幸有前賢扇子在,多看多思照貓畫虎,根據(jù)自家情況揚(yáng)長避短,于是有了以下的“瞎湊”—— 畫不夠,字來湊;字欠佳,詩來救。 最后錄一首舊作以遮羞也:“折扇在手儒雅有,清風(fēng)一握藏懷袖。自家扇寫自家詩,書畫由人說美丑?!?/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