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的原地正反碾磨,單砣碾磨痕跡獨立,溝底溝邊的痕跡不會延續(xù)到下一個砣痕里。伴隨的解玉砂不固定,目數(shù)不一致。其實砣是一個機械工具,雖然也是手拿著玉去碰砣具,但是砣相對純手工銼磨和刻畫來說,他就已經(jīng)進步了很多,效率提高了,加工的點位和痕跡就相對會固定,會有一致性。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會在說到不同年代的時候會說到一個詞“一致性”,這個一致性不僅是砣痕寬深的一致性,也是砣加工因為是機械裝置,所以限定了他的一致性必須高,但是又高不到我們現(xiàn)在電動砣。砣是機械裝置,那么對于商周來說,銼磨就不是機械了,是手拿工具直接銼磨。這個隨意性就會很大,因為沒有這個半機械的裝置限制,那么手工的搓磨就會在加工一條陰線上可以采取很多的方式,比如往復(fù)銼磨,單向銼磨,甚至是不同工具的互相交換銼磨,例如先用粗糙效率高的銼磨出大型,然后用細膩的工具進行細致修磨,也可以用細致的工具從頭到尾的加工。剛才說的是磋磨和砣在加工上的本質(zhì)區(qū)別,這個區(qū)別最大的價值點在于線“型”上的判斷價值。如何從高古玉的線條上,首先判斷出來這個線是磋磨出來的,還是砣出來的,還是砣后又銼磨出來的,這是比較關(guān)鍵的一步。對于銼磨,正是因為手工的不確定,工具的不確定,所以線的溝底和溝邊的痕跡,甚至單根線條的形成方式就和砣有了非常大的區(qū)別。知道了老的搓磨痕跡什么樣子,新的搓磨痕跡什么樣子,找出他倆之間的差別,就不是難事了。這個區(qū)別點大約有那么幾個:第一個,就是老的銼磨痕跡里,如果線條比較寬,像西周的一面坡那種大面積的銼磨,這種溝底往往溝沿位置是最細膩的,溝沿中間位置稍微粗糙一點,最粗糙的位置是溝底起墻的位置。第二個,老的銼磨痕跡無論單向還是往復(fù),變化的只有細膩程度,但是這個細膩程度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現(xiàn)代金剛砂的目數(shù)一致,也就是均勻。第三個,老的銼磨痕跡里,同一件玉器的不同線條,往往溝底和溝邊的粗細程度都有區(qū)別,原因是加工工具和手法的問題。第四個,轉(zhuǎn)彎位置的歧出痕跡,往往是加工主要紋飾的工具留下的,這個痕跡不僅會在拐彎位置出現(xiàn),在長直線和曲線里也會有,只是不明顯,但是能看到一致的工具痕跡,如果只在拐彎位置有歧出,而且工具跟主流線條沒關(guān)系,那么就要慎重了。 基本上就這些,主要就是四個點的東西,這幾個方面的內(nèi)容要和砣的那段結(jié)合起來看,這樣更容易理解不同的加工方式會留下不同的痕跡的道理。 下面是部分高清圖,可以看下! ? 結(jié)語!中華民族愛玉敬玉崇玉的歷史悠久,從上古先民直至近代,人們對玉均情有獨鐘,中國在各個時期都遺存有一批極富時代特征及歷史研究價值的代表性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