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吹滿頭 春日游 ![]() ![]() “ 前 言 阿蘇2000年開始在大學學習心理學,當時心理咨詢在中國還是一片荒蕪,老師們也沒有懂心理咨詢的,自己開始在圖書館看書自學,慢慢的開始架構自己的理論體系和咨詢技能,也許自己有天分吧,書里的東西都很熟悉,我也是這么想的啊,咨詢技術一看就會,自己不斷的在自己身上練習琢磨,觀察周圍的同學,慢慢的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咨詢技巧,2001年學院給我一個任務,讓我組織一支心理咨詢小組隊伍去給長沙市一中的學生們做咨詢,我當時大二 ,就從大二和大三兩個年級挑選了四個人去一中咨詢,每周都有固定的安排,從此開始了我心理咨詢的旅途,到今天,已經有21年的時光了,想想那時還是個青春小伙,現在都是中年歐巴了。 一路走來,心理學學習和成長都是自學的,經歷過漫長的理論學習和思考,結合古今中外各種思想和方法,通過十多年的深度自我分析成長,做過長期踏實的心理咨詢實踐,自己在北京和長沙兩次獨立創(chuàng)業(yè),獨立執(zhí)業(yè)15年,絕大多數都是長程咨詢,上萬小時的咨詢經歷,有一些感悟想和大家分享,這篇文章一半有結構,一半是意識流寫法相結合,自由流動,想到哪就寫到哪,大家隨心隨意自己看就行。 一、先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咨詢師 勸告后來者,不要隨隨便便進入心理咨詢行業(yè),不要以為這個行業(yè)是一個遍地黃金的地方,不要以為心理咨詢可以隨隨便便的賺錢,不要拿自己的愛好去和別人的專業(yè)拼,不要以為心理咨詢師可以速成,不要以為考個證就可以做心理咨詢師了,請注意,心理咨詢行業(yè)是一個對咨詢師自身的成長水平、心理容量和專業(yè)技術能力和理論水平要求極高的專業(yè),這是一個巨坑,一入咨詢深如海,因為你面對的是一個個錯綜復雜的人,都帶著深厚龐雜的文明、時代、家族、家庭、關系和個人的能量,面對的都是人類心靈壓抑隱藏的復雜的本能、欲望、沖動、情緒、情結、創(chuàng)傷和人性,是直面人類心靈世界最黑暗和陰暗的部分,直面生死和痛苦抉擇的矛盾,里面有多少能量的糾葛,多少人性的掙扎,多少現實的困境,多少關系的混亂,多少意識和潛意識的沖突,多少人世間的悲劇和慘劇,你要是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沒有足夠的成長深度,沒有巨大的容量承載,沒有自身的清晰穩(wěn)定,沒有強大的實力面對處理,最好不要碰這個部分,不然害人害己,很多心理咨詢師最后把自己拖進去了,調查表明心理咨詢師的自殺率一直是全世界所有行業(yè)里排名前五,行業(yè)內這種現象比比皆是,大家引以為戒。 如果你想從事心理咨詢行業(yè),那就至少做好5-10年的成長準備,心理咨詢行業(yè)所需要的理論素養(yǎng)和自我成長水平是非常之高的,來訪者五花八門,年齡從幼兒到老者都有,職業(yè)行業(yè)錯綜復雜,每個人的狀態(tài)也各個不同,成長的方式和節(jié)奏也不一樣,面對不同的來訪者使用的方式和技術也不一樣,移情和阻抗的模式也不相同,咨詢師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能力準備以及能量準備,先潛龍勿用幾年,好好學習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各門各派的方法技術,方式可以一邊看書,一邊選擇課程參加,不斷的夯實自己的心理學理論水平,一定要把精神分析學好,普通心理學、發(fā)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教育心理學,性心理學,人際關系理論,自然科學(客觀思維),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經濟政治等這些基礎學科都要掌握精通;再進行個人自我成長,選擇合適的咨詢師進行自我體驗和自我成長,面對自身的心理問題和創(chuàng)傷,把自己先成長好,清理好自身的心理問題和能量場。理論和自我成長兩條腿走路,扎根越深,以后走得越遠,走得越穩(wěn),冒冒失失的沖進心理咨詢行業(yè),到時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的,切記切記,先把自己成長為合格的心理咨詢師,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你的來訪者負責。 心理咨詢行業(yè)的優(yōu)勢在于職業(yè)是終生制的,只要你成為了合格的心理咨詢師,永遠都不用擔心被淘汰和退休這回事,可以穩(wěn)穩(wěn)的幾十年來做好這個事業(yè)和工作,所以前期的成長成本和準備是非常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心理咨詢行業(yè)從來不缺乏來訪者,缺的是合格的咨詢師。 你所準備的所有基礎以后都會在咨詢過程中用到的,沒有哪一步會是白走的。 二、每個人都是生而神靈的 不要以為心理咨詢師就是高高在上的,是在幫助和拯救來訪者,做來訪者的人生導師,救來訪者于水深火熱之中,在來訪者身上滿足自己的自戀和成就感價值感,把來訪者的成長當成是自己的功勞,咨詢師只是來訪者用來認識和成長自己的工具而已。 來訪者本身就是生而神靈的,是他自己有勇氣選擇面對自己,選擇了用心理咨詢的方式來成長自己,面對自己,使用心理咨詢師這個工具一點點的啟動自己內在的智慧和潛能,慢慢的成長為自己,是他自己的勇氣和能力造就了這一切,咨詢師只是收了錢,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真正明白道德經所說的:利而不害,成而不居,為而不爭。 在自性智慧層面,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咨詢師如是,來訪者如是,世界上任何人都如是,當你充分相信這一點時,咨詢師的咨詢立場和方式都會有所不同。 當咨詢師立足于每個人都是生而神靈的基礎上進行工作,就不會執(zhí)著于診斷和癥狀,用一個標簽來限制自己和綁架來訪者,而是溫柔的陪伴著來訪者去面對為什么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還原,面對成長路上的跌宕起伏,波瀾壯闊,在創(chuàng)傷里面對痛苦,從創(chuàng)傷里看到智慧,陪伴對方一點點的接近內在的真實和潛意識的運作機制,原來如此,過去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過去的防御機制都是有價值,潛意識是有智慧的,通過某種方式在保護自己和適應當時的處境,只是現在的階段不適用了,人是生而神靈的,心理世界里的一切可以建構,也可以解構,也可以重新建構。 成長是面對自己越來越多的面 學會與每個內在人相處 看清自己內在錯綜復雜的人性 重新選擇如何活著 如何生活 如何選擇和承擔生命的責任 三、每一種情緒都是有價值的 情緒是生命的饋贈,無數年生物進化的結晶,人的無窮的情緒和感受都是本能、文明、文化、環(huán)境、家庭教養(yǎng)、關系和自我水平交錯的結果,亦真亦幻,沒有對錯,情緒如同天空中中涌動的云彩,云聚云散,雨落雪飄,而天是空的,如同大海表面潮起潮落,而大洋大海底層的水是靜靜的流淌的。 每一種情緒都有其獨特的意義和美,是心靈開合的狀態(tài),加入了自我獨特的理解和味道,讓生命從無聊空洞的處境里感受到萬花筒一樣的精彩和復雜,沒有啥好的情緒和不好的情緒,都是真實的矛盾糾葛和能量碰撞的狀態(tài),每種情緒在不同的處境下有著不同的能量構成,各有各的韻味,比如憤怒可為公可為私,是可忍孰不可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國家被欺凌,憤而挺身,是為公怒;你沒滿我的意,沒有順著我來,沒有圍著我轉,我不是最重要的,讓我生氣了,為私怒。岳飛之怒《滿江紅》,張旭之怒狂草書。憂傷悲苦,也可為私為公,比如屈原為國而憂,賦韻離騷,黛玉為己而愁,歌葬花詞;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之詩;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清照之詞??ǚ蚩ㄒ钟舯啵蔀椤蹲冃斡洝?;蘇軾亡妻之痛,可為《江城子》。喜可為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亦可為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也可為劍外忽傳收薊北,漫卷詩書喜欲狂,也可為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還可為歷盡千難萬險,泣血漣如。 什么情緒都是有價值的,看你怎么使用。生氣可以增加關系,嫉妒可以增加親密,恐懼可以讓人清醒,抑郁可以讓人深思,焦慮可以意識到自己的無能,悲傷陪伴著我們的喪失,心碎代表對感情的依戀,無助無力明了生命的處境,孤獨里也有更多的自由,寂寞代表希望與人聯結,思慮隱藏著你的理性的力量,糾結代表著你矛盾的撕扯,羞愧意味著你還有良知,負罪代表你長出了道德感,內疚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和錯誤,抱怨意味著你還對他人有理想化的期待,仇恨代表了你深愛的人讓你失望,每一種情緒都在說話,你要好好的傾聽自己的情緒的密碼,也是了解自己的很好的方式。 情緒是生命力靈動的表現,只有被動的被情緒所控制和驅使,成為情緒的奴隸,失去生命的主動性時,情緒才成為問題,不然,情緒是人生中的點綴,是我們活著的證明,好好的面對和陪伴著自己的每一種情緒,情緒從來不會傷害你,只有你想干掉情緒時,情緒才會攻擊你,因為情緒本身就是流動的,像風一樣吹拂,像水一樣流淌,尊重它,同時也包容它,情緒是潛意識和心靈的語言,它在說話,如果你聽懂了它在說什么,這就會成為你認識自己的最好的線索,不是情緒有問題,是你的心在擾動,什么擾動了你的心,擾動了你潛意識的什么,在情緒時保持冷靜的理性和覺知能力,情緒就會成為你最好的自我成長的工具。 別再傻傻的聽信某些人的理論,什么正能量負能量,好情緒和壞情緒,人要快樂陽光積極樂觀,什么情緒會導致身體什么問題,微笑開心快樂才是最好的,這些理論太過于膚淺和簡單,割裂性的對待心靈的完整,帶有一種濃濃的美國式粗糙的營銷洗腦的實用主義味道,沒有啥深度和營養(yǎng),只會將人弄得很擰巴和糾結,學會使用自己的情緒,每一種情緒都是有用的,該怒的時候怒,該哭的時候哭,想笑的時候笑,該恐懼的時候恐懼,抑郁時好好抑郁,悲傷時好好悲傷,把情緒當成是心靈的珍珠,在心理世界里自然的流動。 當然情緒不要過度和沉迷,不要直接原始性的發(fā)泄,學會表達情緒而不是情緒性表達,學會抱持情緒而不是改變情緒,并且不要把它當成終點,只是心理層面最表層的直觀反應,是往內深入的階梯和線索,尊重它,又保持理解的深度。 四、成為一個人 心理咨詢的終極目標是成為一個人,也可以說成為一個球,因為人是有人性構成的,人性是指從古到今無數人的人曾經存在過的各個方面的特點和特質,從本能到道德,從善到惡,從正到邪,從生到死,從男到女,從高貴到卑微,從黑暗到光明,從情緒到理性,從陰到陽,從高尚到低劣,從完整到破碎,從殺戮到慈悲,從魔到神,從鬼到仙,從禽獸到圣賢,從智慧到愚癡,從奸詐到老實,從暴虐到溫柔,從享樂到苦行,從痛苦到歡樂,從淫蕩到貞潔,從成功到失敗,所有的面,所有的點,所有的一切都是人性的一部分,都是我們內在的一部分,如同一個球,球的所有部分都是人性的組成,成長就是回歸球心,與每一種人性都保持平等和尊重的距離,溫柔的面對自己的所有人性,沒有好壞對錯,我有這一面,這一面是我的,我有不等于我是,我想不等于我做,不再攻擊和排斥自己的人性,我對自己所有的人性負責,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處境和狀態(tài)使用不同的人性,面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情況因時因地的靈活切換和使用不同的面,面對別人不同的面的呈現,豺狼來了有刀槍,朋友來了有美酒,你對我壞我有招治你,你對我好我有能力還你,與君子交往是一個樣子,與小人交往又是另一個樣子,我可以是這個樣子,我也可以是另一個樣子,這些都不是我,都是我的一面,我擁有我的一切,我是我,我又不是我,我有我,我也無我,流動而不居,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成為一個人。 人的心理問題的來源其實是核心在于想壓抑自己不想面對的人性,只想擁有自己幻覺夸大的那部分人性,人為的限定了自己的天花板,從而導致自身的割裂和破碎,以為自己在成長,其實只是在對心靈犯罪,用著各種高大上的概念和理論催眠自己,屠殺和閹割自己,片面性的理解了人性。對他人呈現的人性也采取理想化或者暴力的方式,導致人際關系出問題。 人性存在于心靈的世界,在沒有表現出行為之前,是一種心靈的狀態(tài),一旦具象化在現實世界和關系,這里面涉及到因果,想和做是兩碼事,我們擁有所有的人性,不等于我們被自己的人性控制表現出來,你做出來的事就會有不同的因果,于是,我們得在行動前明了規(guī)律和因果,學會選擇,學會負責,因為必須想明白這事是破壞性的還是建設性的,做出來的事就得對自己負責。 成為一個人是要走很長很遠的路的,因為需要清理過去的文明、種族、國家、宗教、歷史文化、時代精神、家族、原生家庭、性別、教育、關系和他人對自己的偏向性催眠效果,以及自己慣有的思維認知模式體系對自己的片面性塑造影響,我就是這樣子的自我偏見緊緊的裹挾著自我的成長,人意識不到這些點時,就會在決定論的框架下表演,以為這就是我,各種各樣的人聚在一起,就開始上演各種人生的悲喜劇,也形成了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歷史,所以要成為一個人,必須先明白,我不死,人不活。 如果你想心理成長,想成為一個人,那就需要做好我去死的心理準備,當然這個我去死不是真的把過去的自己殺死了,而是明了自己的局限和渺小,明白心靈世界的廣大浩渺,將這個我融入到心靈的宇宙中去,從現在這個小小的角落出來,面對無限和未知不確定的龐大的心靈,慢慢的將自己的心靈世界里的每一個面一點點面對和擴大,回歸心靈本來的狀態(tài),成為一個人,如同宇宙里無數個星系和星團,每一顆恒星、行星、白矮星、中子星,宇宙射線和黑洞、微塵、暗物質以及真空都是我的心靈宇宙的組成部分,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也許這個目標終生都不一定能達成,但你走在成為一個人的路上的每一步都不會白費,你對自我認識的高度廣度和深度的每一分延展,都會是你人生路上智慧的財富,你的人生會從此不同。 感 2 0 悟 ● 也許這個目標終生都不一定能達成 但你走在成為一個人的路上的每一步都不會白費 ![]() 五、從愛恨糾纏到愛恨分離到愛恨分明 情緒和情感在心理的世界里所占的分量很重,大部分人都沉迷在情緒和感受的世界里來回沉浮,苦不堪言又樂此不疲,因為潛意識在意的是快感的深度,而不是快感的性質,也就是說潛意識沒有分別性,不管你是開心快樂痛苦悲傷憤怒難受憂愁積極消極這些表面劃分的情緒它不在意,它在意的是力比多灌注的量,造成的內在張力的刺激強度和深度,也就是說爽不爽,爽到爆,不爽至極,這就是快感原則,它不是所謂的快樂,比如痛徹心扉,恐懼至極,開心到高潮,焦慮如熱鍋上的螞蟻,憤怒到要爆炸,悲傷到形干影瘦,仇恨到要毀滅世界,愛戀到要融化自我,麻木理性得像機器人,自戀到天下無敵,自卑到羞愧至死,等等,這些都可以產生內在強大的快感張力,人不自知,就會不斷的在這些高強度的刺激快感里強迫性重復。 而原生家庭中我們與撫養(yǎng)者之間的關系一般都是愛恨糾纏的,如果沒有成長和覺知的人,在于父母的關系(不管哪種撫養(yǎng)者,都簡化為“父母”),始終在各種極端的情感里來回震蕩,這本身是嬰幼兒自身的本能欲望和父母的成長水平引發(fā)的撫養(yǎng)狀態(tài)兩者之間的角斗,嬰幼兒發(fā)展階段中開放還是封閉的系統(tǒng)跟自身本能滿足的愿望有關,他會根據家庭能量場的狀態(tài)來選擇不同的應對模式和機制,無意識選擇自己固著的階段,根據被對待的方式和反饋來選擇變成什么樣子,這個是人的內因,一切外部環(huán)境是外因,父母的成長水平和撫養(yǎng)方式以及狀態(tài)與嬰幼兒的內在驅力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所以彼此之間的情感和情緒關系就會非常的復雜,特別是多子女家庭,涉及的能量場更復雜。 面對與撫養(yǎng)者的情緒情感模式,我們首先要從方法論里認識到,我們生而為人,需要對自己的心理成長負責,我對我的人生負責,有了這個前提,才能來面對這個問題,不然父母是最好的背鍋俠,父母確實不是無辜的,對兒女的問題有責任,但背鍋俠是一碼事,直面父母的撫養(yǎng)方式是一回事,這兩個得分清,前者會搞成都是你們害的,都是你們把我弄成這樣的心理游戲,后者是我原來是被這樣養(yǎng)大的,難怪嘍,原來如此,我選擇看清這一切,我對我自己的負責。 說實話,這個世界上難得見到幾個真正有好的家庭功能的家庭,原生家庭基本上各有各的問題,每個人都得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中的問題,除非你自己成長,能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一個不一樣的家庭,否則不要期待這個世界上有啥理想的父母出現,讓自己的父母按照自己的理想的樣子來愛自己,不要做這種夢了,人生是自己的,我們要對自己負責。 所以絕大多數家庭中孩子對父母都是愛恨糾纏的,從這個基本糾纏態(tài)出發(fā),作為兒女直面父母愛自己的事實,也直面父母恨和傷害自己的事實,也直面自己恨和怨父母的一面,直面自己愛和依戀父母的一面,按照兩條并行的情感線去梳理與父母的關系,形成愛恨分離的中間狀態(tài),允許自己愛,也允許自己恨,明了這是關系中的因果自然呈現,從而根據這兩種情感情緒性質狀態(tài),分別去面對到底是如何形成的,看清各種情緒情感之間的因果線,一點點的釋放和抱持住各種各樣的能量情緒狀態(tài),將內心壓抑和堵塞的能量流一點點疏導成流動的狀態(tài),理解自己為什么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與父母的關系會是這樣的,從而慢慢從原生家庭的束縛中生長出來,到達愛恨分明的階段,最后回歸本分,可以將父母當成是兩個獨立的普通的活在世上的人,根據他們的表現而使用不同的面對溝通機制,可以表達愛,也可以表達恨,可以老死不相往來,也可以化解矛盾沖突保持合理的距離,這些都是自己的人生選擇。 六、平等而尊重的對待每一個來訪者 對阿蘇來說,我們都是人,都是活在這個世界上和這個時代的掙扎著求存的個體,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尋找和創(chuàng)造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獨特性意義,不管你用了什么樣的方式,我都感覺像藝術品,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味道,原來你有意識或無意識選擇使用了這些人性來構建了自己,當你選擇我作為你的咨詢師時,我們永遠都是平等的,我會尊重你的每一個選擇和每一種呈現方式,時間長也好,短也好,你來也好,你離開也罷,我都穩(wěn)穩(wěn)的在這里,尊重你對待自己和對待咨詢的任何方式,就像我尊重自己的每一個面和每一種人性一樣,我們只是相同的構造選擇了不同的呈現方式而已。 所以在我的咨詢體系里,沒有所謂的癥狀和病人,沒有什么標簽和設定,你所呈現出來的樣子和帶來的能量都是有意義的,你所表達的身體語言和言行都是有意義的,都是陪伴你認識你的自己的線索和信息,我會跟隨著你,體會著你的能量場,和你一點點的探討和交流,慢慢的深入,打開你的感受和記憶的大門,讓你的生命開始流動,從殘缺慢慢的走向完整,從固著慢慢的變得輕松,中間不管出現什么狀況都可以真實和溫柔的去面對,你感覺到不舒服,可以隨時直接的反饋和表達,我們可以慢慢的探討里面的能量和原因,不斷的清晰的去認識你自己,看清楚自己的潛意識運作機制,讓你越來越理解自己,在咨詢關系中不再固著于原有的原始的反應機制,可以通過新的能量場和新的方式去面對關系和表達自己,可以和自己的情緒相處,看清自己的內在人是如何運作的,以及他們是怎么來的,以及自己的本能和欲望是如此在最核心的底層驅使和塑造你的,不再沉迷于自己的幻覺人際關系機制中,不再在恐懼焦慮抑郁擔憂自戀自卑矛盾膽怯糾結無能被拋棄理想化和妖魔化這些熟悉的情緒情感和模式中強迫性重復,變得溫柔穩(wěn)定和流動,穩(wěn)穩(wěn)的站在我面前,一起平等的直視,在人世間頂天立地的一路同行,說聲認識你真好,阿蘇。 七、正移情、負移情和反移情 是工作的好伙伴 關系勝于技術。 咨詢其實是咨詢師當成最真實的工具投入到實際的咨詢關系和工作中去 用真實的生命和人去面對來訪者 而不是躲在咨詢師的面具的背后,用理論和技術去撥弄對方和幫助對方 而是咨詢師這個人的存在狀態(tài)和成長狀態(tài)真實的面對咨詢過程中的一切 穩(wěn)穩(wěn)的面對所有發(fā)生的事情,和來訪者一起合作往前走的過程。 正移情是來訪者將自己對原生成長環(huán)境中的撫養(yǎng)者理想化依戀的一面投射到咨詢師身上,一般都是咨詢剛開始的一段時間很明顯,在這種狀態(tài)下,咨詢師千萬不要自戀以為自己成神了,可以獲得來訪者的愛慕和尊敬,很多咨詢師沉迷在這種氛圍里都飄起來了,這是陷阱也是考驗,面對來訪者的正移情,咨詢師必須保持足夠的清醒,回歸平等的姿態(tài)面對來訪者,不被這種泡泡影響,溫柔而又平靜的澄清和容住投射,在正移情的環(huán)境下逐步建立安全穩(wěn)定穩(wěn)固的關系,平等的對待來訪者,為后面的咨詢進程打下基礎和準備,不會因為動蕩和能量激烈而完全破壞關系,等于在愛的銀行里存錢,讓關系越來越深入和真實平等穩(wěn)固。 負移情是來訪者對原生撫養(yǎng)者的怨恨和憤怒等各種復雜能量的投射移情,在咨詢過程中,來訪者在一點點積蓄能量,構建心理游戲的陷阱,等待著釋放自己的攻擊性和上行到超我的機會,一旦咨詢師出現某些“失誤”和表達問題,甚至語氣表情語調不符合自己的期待,負移情就會找到縫隙呈現出來,有些很隱性,有些很猛烈,有些很極端,有些很糾纏,將內心潛意識里的壓抑的能量或多或少的投射出來,將咨詢師當成攻擊的靶子,同時會帶有很多的個人特色的痕跡,這個時候咨詢師如果自身狀態(tài)不穩(wěn)定的話,或者還飄在正移情的泡泡幻覺中,會被一下子擊碎或者嚴重的自戀受挫的反移情狀態(tài)出現,咨詢師一旦接不住來訪者的負移情,很多時候都會導致咨詢關系破裂,咨詢師接不住來訪者逃避或者轉介的問題,其實負移情出現是咨詢關系安全和信任的一個必經階段,如果原有的正移情階段彼此的關系建構的比較扎實和穩(wěn)定的話,負移情出現后,正好是可以往下深入的好機會,當咨詢師穩(wěn)穩(wěn)的承接住來訪者的抱怨攻擊批評指責和評價,回避或憤怒等,這是來訪者試探咨詢師功力的重要階段,你經過了這個考驗,咨詢關系就會能夠走入長期的深度咨詢工作關系,負移情的出現,是一個很關鍵的階段,咨詢師一直為負移情的出現做準備,明白這是一定要經歷的,甚至有的時候來訪者自己都沒意識到出現了負移情,在這個階段有時不一定要進入深度分析,而是先在情緒和能量層面穩(wěn)穩(wěn)的容住,在這個時間段里一起去面對和探討,允許攻擊性呈現,又能討論攻擊性,反饋自己的感受,讓來訪者知道攻擊不會殺死咨詢師,也不會影響到彼此的關系,還可以對攻擊性行為進行探討,這會是一種新的方式和形式,為以后的深入奠定深厚的基礎。 反移情的話,單純講來訪者的狀態(tài)對咨詢師造成的普遍性的感受的反饋,因為其他的反移情是咨詢師自身成長過程中需要先清理好的,這是咨詢師在成長中自己負責好的部分,就不講了。而來訪者本身的各種心理游戲和創(chuàng)傷情結模式以及人際關系的常見呈現狀態(tài)會導致人際關系中普遍性出現的感受的反移情部分有時對于咨詢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咨詢師一般都以自己為材料,將自己感受到的感受和體會清晰的反饋給來訪者,比如習慣性遲到,退行撒嬌,穿著性感暴露,表達時的語氣語調,計劃隨便變動,咨詢外聯系咨詢師等等各種各樣的細節(jié)的體會的反饋,這樣會讓來訪者感受到和我這樣的人相處時對方有什么感受的直接呈現,如同一面鏡子一樣在能量場里將對方的狀態(tài)反饋給對方,增加來訪者的自我覺知能力。 其實所謂正移情、負移情和反移情只是咨詢關系在前中期的一些基礎架構使用,讓來訪者覺得咨詢師可以信任和有資格陪伴自己的測試而已,等待關系非常穩(wěn)定和界限清晰后,彼此之間就開始一點點的往心理世界的更深處探索了,如同攀登珠穆朗瑪峰的人選擇導游一樣,導游是真的爬上過珠峰,也有能力陪著他爬上去,產生信任后,可以將后背放心的交給對方,就只剩下一起爬坡的過程了,也像打仗時背靠背一起戰(zhàn)斗的戰(zhàn)友一樣。 八、成長是心理的擴容, 不是改變和解決問題 我經常會舉一個例子,把問題和情緒(痛苦等)當成分子,把成長水平(如成人自我、能力、智慧和人性的完整認識等)當成分母,當我們沒有成長時,比如分母的基礎是1,問題和情緒強度是1-100之間的任何數字,一般人來咨詢,都是分子大于分母,比如10比1,30比1,100比1,所以很痛苦很難受,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了,自己也無法擺脫和解決,所以走進了心理咨詢室,很多人以為是要解決自己的問題或者解決自己的情緒,讓自己舒服和好受些,其實不是的,咨詢并不解決你的問題和你的情緒痛苦,而是在咨詢過程中,一點點的擴大你的分母,分子并不會變,在痛苦的喚醒和驅使下,我們更清醒和深刻的看到自己的問題,看到自己為什么會變成這個樣子,看到自己的無意識的認知結構和模式,看到自己的情緒問題的來源,看到自己的個性性格的形成原因,看到自己的內在人如何控制自己,看到自己的創(chuàng)傷和情結如何影響自己,看到自己的本能和欲望的快感模式形成的強迫性重復的循環(huán),看到被壓抑的人性的反擊和反噬,看到固著的人性的兇猛,讓成人自我的覺知力和能力在抱持和陪伴自己的過程中不斷增長,讓內心的智慧開始慢慢呈現,于是分母就開始一點點的變大,擴容,從1到10到100到10000,直至到無窮無盡的宇宙空間,那分子的值是固定的,隨著你的成長,那些問題和情緒就根本不值一提了,而且中后期的咨詢與問題和情緒其實沒啥關系了,更多的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認識和心靈的容量高度深度的延展,具體你想走到哪一步,都是自己的選擇,這個不用強求的。 九、有法而無法,無法生有法 從2001年開始做第一個咨詢,到現在已經21年了,咨詢的技巧和技術慢慢的已經變得無影無蹤了,不再用理論和技術擋在自己和來訪者之間,而是使用自己這個工具真實的面對來訪者,很少用專業(yè)的理論去解釋和分析,也不用所謂的心理學技術去工作,就是很樸實的聽和說,用心沉浸的聽,簡單明了的反饋。 現在一般剛開始來找我咨詢的人,我會說:“咨詢是很自由的事情,你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想說什么就不說什么,你胡說八道,胡言亂語都可以,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意義的?!比缓髞碓L者就會開始慢慢的表達,從最初的生澀到自然而然的訴說,我就會用心的傾聽對方的表達,每一句,每一字,每一個表情,每一種語氣,每一個措辭,說話中的情緒,關系的感受,底下隱藏著的復雜的能量,跟隨著對方的狀態(tài),感受對方現階段的心理承受能力,慢慢體會能量場的運作模式和規(guī)律,再根據具體的情況偶爾進行反饋,或者提問,一點點了解來訪者的生命歷程以及自身的潛意識運作機制,緩慢的一點點接近對方的內心,讓咨詢慢慢的自然流動。 心理咨詢的理論,各門各派,我都有深入的涉獵,都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解,只是理論樹和能量場的一種特定組成部分,各有各的局限和用法,我對各種心理咨詢技術和技巧都有過深入的研究和思考,隨著自己的咨詢實踐越來越久遠,理論和技術慢慢的已經越來越淡薄了,用自己的心靈直接和來訪者的心靈工作,而不是用理論和技術擋在彼此之間,帶著咨詢師的面具和來訪者博弈和游戲,我做咨詢的心態(tài)很平靜穩(wěn)定,你來也好,不來也好,決定權都在你手里,你做好了準備,我就會陪伴你長期的走下去,閱讀和理解你自己,你沒有做好準備,可以自由決定你的咨詢次數和咨詢頻率,我都可以面對,都尊重你,我反正一直穩(wěn)穩(wěn)的在這里,咨詢師這種工作,反正只要不死,可以做到死之前最后一天的。 我的咨詢的方法和技術很多時候都是在咨詢過程中生發(fā)出來的,根據來訪者的獨特的階段狀態(tài)、穩(wěn)定度和能量場特點,在咨詢過程中,方法會自然的流露出來,我基本上不用啥道具的,桌上擺著一盤石頭,需要具象化呈現時,就隨手拿起石頭,擺出一個圖來,或者讓來訪者自己擺出一個圖來,根據他的描述和呈現出來的結構將潛意識和能量以及關系模式和張力強度反饋他當前的一些狀態(tài)以及處境,這樣就會更加的清晰明了。 我很討厭用高大上和復雜的理論和概念把來訪者繞的云里霧里,盡可能的貼近來訪者的理解層次和水平闡述他的心理狀態(tài)的原理,用通俗易懂的日常語言來表達,用他能聽懂的方式來解析其中的機制和原理,還會根據他的背景資料運用他最熟悉的領域和框架來說,這樣就更容易理解了,比如他的職業(yè),他的地域,他的民族,他的宗教信仰,他的受教育背景,他的傳統(tǒng)文化,他的身份,他擅長的領域,他喜歡的電影小說文學作品,他與別人的關系等等。 同時也會結合最基礎的心理學發(fā)展理論表達一些觀點,這些理論都是我自我分析和通過陪伴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驗證實踐過的,只是一些基礎原理的解析,不太帶理論學派的痕跡,比如口欲期,肛門期,性器期,母親和孩子的依戀模型,多子女家庭的能量結構,家庭發(fā)展的各個階段,親密關系的核心原理和發(fā)展階段,愛和恨的本質原理,力比多的投射和分配的原理,教育心理學的原理,社會心理學的原理,跨文化研究的性別的理論,性心理發(fā)展的階段,社會關系的規(guī)律,欲望的滿足機制和發(fā)展過程,規(guī)律和因果的關系,等等,一般都是大家有些模糊了解但又不是特別清晰的東西,一說就會懂,盡量的把學術性的東西在咨詢里摒棄,除非是學了很久的心理學的來訪者,偶爾用下某些專業(yè)術語,替對方解釋和澄清一下這些概念中一些底層原理。 有法而無法,萬法融為一爐,無法而有法,因人而生發(fā)。 ![]() 感 2 0 悟 ● 在人沒有成長之前,能量場的整體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 能量場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通過人的成長,不同的成長水平會有不同的能量場 十、在能量場里工作 何為能量場,這不是一個玄幻的概念,也不是一個高大上的概念,是一個樸實的真實存在的東西,每個人都自帶能量場,不同的關系模式有著特殊的能量場,你看不到,但你能感覺到,如同每個人給你的感覺不一樣,你走進每個家庭,每個家庭的感覺不一樣,你雖然不懂,但你會有模糊的感知,就像冷熱緊松舒服窒息那樣的感受,有些人冷若冰霜,有些人如沐春風,有些家庭隨意自在,有些家庭緊繃難受,這樣大家是否明白了一點什么叫能量場。 能量場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實就是一個人內在和外在交互形成的階段性特點,內在的人性選擇,欲望本能的固著,不同的嬰幼兒發(fā)展階段的缺失和固著,不同的內在人機制,不同的自戀水平,不同的幻覺水平,不同的文化和學識,不同的心理成長水平,不同的職業(yè),不同的圈子文化,不同的智慧理解水平,不同的認知結構,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不同的心理游戲模式,不同的人生選擇,不同的理想追求,不同的穿著打扮,不同的時間、金錢和情緒管理狀態(tài),不同的人生處境,不同的人生發(fā)展階段,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選擇,所有這些綜合在一起,就會形成個體特有的能量場,不管你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在人沒有成長之前,能量場的整體保持一定的穩(wěn)定性,當然能量場不完全只是表層的感受,還要結合深層的理解,比如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性思維去體會能量場里有什么,因為這是對立矛盾統(tǒng)一的。 能量場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通過人的成長,不同的成長水平會有不同的能量場,如同古時候所說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如果一個人沒有太多的成長,能量場可能會保持到死,比如有些人一輩子都是少女心態(tài),有些人一生都是小孩子沒長大。 要使用能量場工作,咨詢師必須先要完成自我心理成長的過程,反復的在成長的路上來回走過好多次以及對人性的每個角落都要探索一遍,因為咨詢師自己必須先把自己原有的能量場搞清楚,在工作時能把自己放空,才能慢慢的清晰的看到來訪者的能量場,以及能量場是如何運作的,他在什么階段,這個階段的特點是什么,與這樣的他交往時別人的感受是什么,這樣的能量場會有什么因果,這樣的階段能量場會是由什么因果綜合形成的,如何和這個階段的他貼近交流,陪伴他認識自己,深入的了解和理解自己,能量場的下一步走向是有哪些可能性,在這種機制下工作,很多東西都會清晰明了,咨詢師哪怕不說出來,也會心里有數,穩(wěn)穩(wěn)的陪著來訪者徐徐而行。 對能量場的工作原理我說太多也許大家也不一定能理解,這需要有很多前置性的條件的,比如你的自我成長水平,你的智慧層次,你是否走過漫長的自我分析成長之路對于身心規(guī)律的深刻理解程度,除了心理學理論和科學的規(guī)律的理解外,最好多領悟《道德經》和《易經》的智慧,多讀點歷史和小說,多看點好電影和電視劇,了解一些跨文化人類學的研究,從不同的模型和人生發(fā)展歷史發(fā)展歷程中總結規(guī)律,慢慢的就會對能量場的理解和領悟越來越深,還可以在自己腦海里對于規(guī)律的因果發(fā)展多進行虛擬性的推演模擬,慢慢的就明白了。 十一、心理咨詢幫助不了任何人, 是在咨詢師的陪伴下經歷的 一個漫長的自我成長和探索的過程 心理咨詢幫助不了任何人,主要是針對咨詢師的拯救欲和自戀價值感,以及來訪者的依賴和理想化幻覺來表達的,心理咨詢不是在幫助別人,也不是在拯救別人,更多的是一種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的深度自我探索過程,一個慢慢長大成人的過程,一種心理的自我投資,我不想糊涂的過一生的內在需要,一種來訪者主動需要并使用咨詢師這個工具來面對復雜多面的自己的過程,一種被痛苦喚醒的意識覺醒和自我完整的過程。 所以咨詢師和來訪者是平等的,都是在面對處于生命洪流和時代影響過程中掙扎生存的矛盾糾纏的個體,只是咨詢師先一步選擇了面對自己,閱讀自己,理解自己,成為了一個了解自己的先行者而已,像一個導游一樣,陪著后來者游歷自己浩大廣淼的心靈世界和星空宇宙漫游。 在這個過程中,咨詢師并不是在幫助來訪者,而是陪伴來訪者發(fā)現自己,面對自己,了解自己的各個面,看到自己的內在人如何發(fā)揮作用,了解自己的本能和欲望的模式,了解自己錯綜復雜的人性構成,了解自己的智慧,明白自己的選擇的重要性,慢慢的長大成人,在內外的矛盾的過程里,學會分辨思考,學會自我選擇,自我負責,本身要走這個過程就是來訪者很有勇氣的人生決定,路上要經歷的痛苦和撕裂也是來訪者自己的在經歷,獲得的體會和領悟也是來訪者自己感受和品嘗到的,自性的智慧也是他本來所有的,咨詢師并沒有幫助他,因為無法替代他去面對和經歷,都是來訪者自己付出金錢、時間、精力和勤奮努力而得到的成果,咨詢師只是他一路成長的見證者和陪伴者,而且咨詢師必須更清晰的知道,來訪者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是靠人家吃飯的,我只是拿人錢財,提供了匹配的價值服務而已,有啥高大上的,有啥幫助的,只是一種良性的建設性職業(yè)交換體系,有啥優(yōu)越感和職業(yè)成就感,我收了人家的咨詢費,就得好好的把本分工作做好,來訪者獲得了成長,這是人家該得的,這樣才不虧不欠。 真實的心理成長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的,需要足夠長的耐心和實力才能支撐起這個過程的完成,當然也看來訪者的自我需要,對于阿蘇來說,這條路一輩子可能都走不完,一直在路上,而來訪者可以選擇達到了自己的心理訴求而選擇在哪個階段停下來都行,因為只要你邁上了成長的道路,每一步都會有每一步的真實的收獲,走幾步就足以應對你現實生活的方方面面了,你要是有更高更深的追求,也可以選擇一直往前走,將心理成長當成生活的一部分,啟動自己更多的潛能和智慧,都是自我選擇的結果,不用強求,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內心動力就行,我都尊重,反正我在這里,你以后有需要再來找我。 咨詢就是慢慢的走過每一個過程 每一個過程都夯實經歷了 內在就越來越穩(wěn)定 面對過去、現在和未來就能一氣貫通 一點點的錘煉心智的成熟和內心的智慧 很多事情就不在話下了 十二、成長以后不是啥都好了 而是能面對人生中所有的好與不好 很多人對心理成長有誤解,以為經歷了心理成長以后人生就會變得很美好,一切順風順水,一切安安樂樂,沒有煩惱和痛苦,完全的快樂開心的活著,人生中都是順境和幸福,從此走上了人生贏家的階段,要錢有錢,要帥哥有帥哥,要美女有美女,全世界都是愛,宇宙世界都愛我,我活得好嗨,我活得最自在。 我告訴你,這是幻覺,鬼扯蛋,世界的規(guī)律、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人際關系的規(guī)律不會因為你成長而有一毛錢改變,成長只是你有心理準備和能力去面對人生的好與壞,人生的痛苦和艱難,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在經歷漫長的心理成長過程中對于規(guī)律和因果的認知越來越清晰,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是有選擇的,人生的道路都是自作自受,作為成人得對自己負責,話不能亂說,事不能亂作,得尊重客觀規(guī)律,保持良知和良心,有所為有所不為,實事求是,自主獨立,將自己的力比多能根據人生階段和目標進行良性分配,持續(xù)不斷的穩(wěn)穩(wěn)的灌注在自己想完成的目標上,對于外界保持界限和一定程度的聯結,能夠建設性的適應社會和人生的每個階段,慢慢的活出自己,成為一個人,同樣會面臨著社會的毒打,經歷各種艱難險阻,失敗挫折,只是面對的姿態(tài)和心態(tài)不一樣了,不管來的是什么,都可以穩(wěn)穩(wěn)的面的,走出一路自己的人生風景。 人生中各有各的樂,各有各的苦,活在在世上,自然所有要經歷的都會經歷,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你羨慕人家的瀟灑,人家羨慕你的自在,只要不理想化,面對人生各個階段和各種處境中的真實,不避苦,不趨樂,來什么應什么,要什么做什么,有方向目標努力,又能順其自然,隨機應變,人生就變成了一個經歷的過程了。 人只要去除對人生的幻想和理想化,明了人世間的人心變化的規(guī)律,世界運作的規(guī)則,都能很好的面對人生的,只要你清晰的意識到,選擇權在自己手里就行,該生就生,該死就死,如何生,如何死,都對自己負責,人生就簡單了。 你想想,人從遠古最初那么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里生存繁衍下來,經歷了那么多恐懼、戰(zhàn)爭、殺戮、痛苦、悲慘、絕境和困難,存活下來的人,每一個活著留下后代的人都是有很強大的智慧和能力的,祖祖輩輩都是很能適應各種復雜的生存處境的,不然早就消失在歷史的塵埃里了,說明人在什么惡劣的環(huán)境中都可以活下來的,千萬不要小看了自己。 十三,咨詢師做一個安靜的人 穩(wěn)穩(wěn)的在這里 有時咨詢師的存在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經過很長一段咨詢,很多來訪者心理都會形成內化的咨詢師的形象,遇到問題時,會和自己內在的咨詢師對話,只要咨詢師不破壞這種形象,有時來訪者在某些階段在內在咨詢師的陪伴下,也能走過很多人生艱難的階段的,他們經常會反饋:如果遇到這種狀況,阿蘇會如何面對呢?阿蘇會對我說什么呢?然后心理就穩(wěn)了,很多事情自己面對就處理好了,跟我反饋他對自己很滿意,我也為他開心。 心理咨詢師也只是萬千紅塵世界里的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是宇宙和大自然和人類世界里的渺小的存在,咨詢師選擇如何面對人生,面對世界,面對困境和絕境的方法,可以給來訪者提供一個新的人生樣本,一些新的生命的經驗,哦,原來人還可以這樣活著,原來咨詢師也會經歷生離死別,悲歡離合,喜怒哀樂,驚慌失措,脆弱難過,也曾經被父母這樣對待過,也經歷這么多的人生苦難,可以自己選擇和面對人生,用不同的方式和姿態(tài)去活出自己,他也是個普通人,在紅塵里煉心,看似與別人一樣,其實有些不一樣,平平淡淡的默默無聞,踏踏實實的本分為人處世,也要吃飯喝水拉屎放屁,也要賺錢養(yǎng)家糊口搬磚,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色彩和風景。 有人說咨詢師要在來訪者心理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可以增加投射的空間,更有想象力,我覺得這應該是咨詢師的恐懼和自戀以及自卑心理引起的,害怕暴露更多的面在來訪者面前而失去了自己的心理優(yōu)勢和權威感,不利于咨詢師面具的維系,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永遠隔著一張桌子,保持專業(yè)的距離,不產生私人關系,這我認同,如果咨詢師本身足夠自信穩(wěn)定,在現在的網絡世界,咨詢師是可以開放自己的朋友圈在來訪者面前,除了咨詢預約之外不聯系,但可以讓來訪者更了解咨詢師的生命狀態(tài),不需要使用太多的心理能量去投射咨詢師和理想化咨詢師,畢竟來訪者更了解咨詢師,對咨詢關系和咨詢的發(fā)展是有幫助的,因為來訪者可以確定咨詢師的真實性,而不是停留在宣傳廣告和幻想中的對象,也是一個普通人,更好的一起工作。 有時候咨詢師的一些領悟的分享也可以給來訪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論上的理解,在精神層面有所交流,哪怕有些投射和移情,也可以在咨詢關系中更真實的面對和澄清,也是一種工具性的使用。 咨詢師越真實,來訪者越放心,沒有人愿意和一個理想化的標本面具一起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也不想一直退行到嬰幼兒狀態(tài)和一個超我性的權威搞移情的心理游戲,而是慢慢的形成兩個平等的成人之間的關系,在心靈探索的路上徐徐而行。 總而言之,心理咨詢這件事,說難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因為這是在人的心理世界里工作,說不難,也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當咨詢師穩(wěn)定平和了,面對工作中所有的一切,陪著來訪者一點點的探索,因為咨詢師準備好了,來訪者準備好了,兩人同心,其利斷金。 感覺還有好多話要說,但又感覺說的差不多了,留到30年心理咨詢感悟再繼續(xù),不著急,慢慢來,我一直在路上,做一個行者,也陪伴著我的每一位來訪者慢慢前行,見證著一顆顆心靈成長為頂天立地的成人。 謝謝你們,有你們才有我,謝謝我所有的來訪者,謝謝你們對我的信任和支持,不管你們在哪里,都在阿蘇的心里,和你們一路同行是我的榮幸,我們一起走過了一段人世間難以描述但又無比精彩的人生旅程,有你們真好。 也把我20年心理咨詢感悟作為禮物送給所有的同路人,我的同行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