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國慶(南寧) 走過冬日三四個月陰冷肅殺的時間長廊,抖落一身冰封雪蓋的沉重衣被,雖然還略帶倦容,但春天終究是來了! 你看,她披著風,裹著雨,身姿婀娜、體態(tài)輕盈地行走在城鄉(xiāng)的林蔭大道上、莽莽原野上,行走在碧湖和池塘間;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鋪開一幅幅色彩繽紛、明媚鮮妍的動人畫卷:在地與天之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在山間,“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在園圃,“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在溪畔,“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然”;在夜間,“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在水面,“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春天來了,世間萬物在睡眠了整整一個冬天之后,紛紛從酣夢中蘇醒過來,睜開惺忪的睡眼,伸伸懶腰,打個哈欠,做著自己各具特色的運動,或撒歡,或生長。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在經過了一個漫長冬天的休整之后,更是精神抖擻,躍躍欲試,他們牢記祖先幾千年前就已經總結出來的“一年之計在于春”的生產體驗,抓緊時間,或描繪一年藍圖,或開荒耕耘播種,以便在秋天到來的時候收獲沉甸甸的希望。 春天來了,到處是勃發(fā)的生機,到處是奔走的喜訊,面對這令人開顏和醉心的景象,雖然極個別人會有“庭院不知人去盡,春來仍發(fā)舊時花”、“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一類的郁悶、苦惱、無奈和傷感情緒,但是,絕大多數人是懷著欣喜的心情真誠地歡迎和呼喚春天的到來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抒發(fā)的是沉醉的心情;“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描繪的是暢快的心情;“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展示的是喜悅的心情;“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表達的是急切的心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絕大多數人之所以懷著欣喜的心情真誠地歡迎和呼喚春天的到來,完全是因為春天象征新生,象征美好,象征希望,象征著光輝燦爛的未來??! 眼下,正是春風習習,春雨綿綿,春雷陣陣的時節(jié),一個人人都能感受到的不爭的事實提醒我們: 春天來了! 當了3年中國元首,收復了180萬平方公里,臨死大喊寸土不讓! 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期拍攝的照片,老百姓生活得實在是太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