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觀點 唐宣宗暴斃的情形,跟唐武宗如出一轍,劇本都是一樣的。 1 唐宣宗駕崩是歷史謎案。 關(guān)于宣宗李忱駕崩的時間,以及唐懿宗繼位的日期,各史書記載居然也大相徑庭。 《舊唐書》寫宣宗死于八月七日,《新唐書》寫為八月十日,《資治通鑒》干脆不寫。 立李漼為太子之日,《舊唐書》記為七日,《新唐書》與《資治通鑒》記為九日。 懿宗繼位,《舊唐書》與《資治通鑒》記為十三日,《新唐書》記為十日。 這種情況十分罕見,即使皇帝是暴崩,時間上應(yīng)該是很清晰的。 又不是兵荒馬亂的時刻,此等大事,后宮無數(shù)人參與,怎么會連一個時間都記不清。 史書記載如此混亂,肯定是人為故意扭曲所致。 關(guān)于宣宗崩逝當(dāng)天,宮中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史書的記載仍有很大差異。 記錄最詳細的反而是最后成書的《資治通鑒》,我們按照《資治通鑒》為線索來展開。 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病重。 宣宗自己想立第三子為儲君,讓三位心腹宦官王歸長、馬公儒、王居方,下詔擁立。 三位宦官策劃,讓反對派勢力先離開京城,為了政權(quán)平穩(wěn)交接。 所以下令讓神策左軍中尉王宗實出京,任淮南監(jiān)軍。 王宗實準(zhǔn)備出發(fā),但他的副手亓元實,卻不肯就范,慫恿王宗實,入宮面見皇帝。 王宗實直奔寢宮,發(fā)現(xiàn)宣宗已經(jīng)駕崩。 王宗實說詔書是三位宦官矯詔,收押了三人,另一方面派宣徽北院使齊元簡迎鄆王李漼入宮登基,是為唐懿宗。 唐懿宗登基后,王宗實處死了宣宗的三位心腹宦官。 這就是唐懿宗登基的始末。 2 這個記載已經(jīng)是最詳細的記載,但仍禁不起推敲。 皇帝罷免神策左軍中尉的要職,是必然預(yù)作防范的,這是唐朝的制度規(guī)定,所謂“每罷左護軍,由右出。罷右護軍,由左出,蓋防微也?!?/p> 皇帝駕崩,宮中各門都需戒嚴,不承召見,王宗實和亓元實也不可能輕松走進寢宮。 所以,真相更可能是王宗實、亓元實率領(lǐng)的神策左軍,先下手為強,擁兵直接入宮,弒殺或逼死宣宗。 同時拘捕宣宗的親信宦官,迎鄆王李漼入宮登基。 神策右軍中尉王茂玄則做壁上觀,雖然兩位位高權(quán)重的樞密使擁護宣宗,但沒有兵權(quán)也無力阻擋神策軍。 政變成功后,懿宗李漼和王宗實等,掌握了話語權(quán)。 所以他們重新編造了當(dāng)時的情節(jié),顯得王宗實好像是正當(dāng)防衛(wèi),李漼更像是天上掉餡餅。 但如此激烈的血腥政變,牽扯面很廣,謊話很難編圓。 所以他們干脆就把原始資料都刪除篡改一番,導(dǎo)致漏洞百出,連皇帝哪天死的,新皇哪天登基的都一片混亂。 韋澳在河陽還等著“秋當(dāng)見卿”呢,等來的卻是改朝換代的消息。 然后韋澳在懿宗朝也不再得志,被貶為秘書監(jiān)分管東都,韋澳推辭不就,過了一年就郁郁而終了。 當(dāng)年憲宗遇弒,穆宗為抹除弒父弒君的痕跡,就是說唐憲宗服長生藥暴崩的。 只不過后來宣宗繼位,為了批倒批臭穆宗一系,才把憲宗被弒真相揭發(fā)出來。 武宗服藥暴崩,傻白甜的宣宗被宦官擁立,這一幕是不是也似曾相識。 現(xiàn)在輪到宣宗暴崩了,傻白甜的懿宗被宦官擁立,都是照著一個劇本寫的。 宮廷秘辛,本來就迷霧重重。 加上后來的掌權(quán)者為自己貼金隱惡,所以真相往往被深深隱藏。 3 宣宗不是傻白甜,是披著羊皮的狼,懿宗李漼肯定也不是小白兔。 李漼的身世十分曲折,至今史家仍爭論不休。 因為李漼是政變上臺的,因此這階段記載被涂抹很厲害,真假難辨,所以李漼的身世成迷。 總體來說,有一些史家認為李漼不是宣宗李忱親生兒子,而是較遠支的宗室。 其先祖要追溯到唐肅宗的一個早夭之子,李榮。 因為李榮當(dāng)年也封的是鄆王,與李漼的封號一致,所以認為李漼是鄆王李榮的后嗣。 另有一些史家認為李漼就是宣宗李忱的長子,但其繼位前命運坎坷。 再加上李漼是政變登基的,所以關(guān)于這一時期的史料缺漏涂抹很多,難免引起懷疑。 我們在此不做細致考辯,這個問題過于曲折隱晦,直接介紹我們認為史家中比較合理的看法。 李漼應(yīng)該是李忱的長子,其母是晁氏,李忱的一個嬪妃。 晁氏年輕時嫁給李忱,有過受寵的一段時光,但她的身份并不高。 晁氏生了李漼和萬壽公主、廣德公主,一兒兩女,李漼是長子,萬壽公主是長女。 宣宗李忱登基后,晁氏受封為美人,在嬪妃中位次不算高,在大中年間,晁美人病逝。 當(dāng)宣宗登基后,最寵愛的后妃可能就不是晁美人了,而是仇才人。 從宣宗親自給仇才人題寫的墓志銘上,可以看出她生前所受的恩寵。 前面也講過,仇才人很可能是武宗朝權(quán)宦仇士良的族人,而宣宗能登上帝位,仇氏黨徒貢獻良多,所以仇才人受寵亦不足為奇。 李漼雖然是長子,但母親失寵和去世,對于年輕的李漼,也削弱了他在宮中的依靠。 宣宗李忱對這個兒子也談不上偏愛,所以李漼并沒有享受到長子的特殊待遇。 隨著兒子們年齡增長,宣宗李忱安排幾個年長的兒子出宮,居住于十六王宅。 年幼的五個兒子,則在宮中設(shè)置“五王院”就近安置。 這本來是個正常的安排,但三皇子夔王李滋,由于受到父皇的特別寵愛,所以本應(yīng)也出宮的他,被留在了宮中五王院中。
圖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所以留居宮中的,就成了三、八、九、十、十一五位皇子。 宣宗次子雅王李涇早夭,所以長子李漼和三子李滋,就成了皇儲之位的最有力競爭者。 宣宗照例不設(shè)皇后,所以皇子沒有嫡庶之分。 本來李漼還占個長子的優(yōu)勢,結(jié)果父親來了這么一手,明顯偏袒三弟,李漼郁悶的心情可想而知。 到了宣宗晚年,偏袒之心更加明顯。 大中十二年,宣宗封鄭漳、李鄴等為侍讀,教授居于十六王宅中的幾位皇子,包括長子李漼。 但幾天后,宣宗又改主意了,讓鄭漳、李鄴等改教授內(nèi)院五王,包括三子李滋。 這個旨意一出,李漼當(dāng)如晴天霹靂一般。 宣宗雖然一直未立太子,但逐漸偏袒三子李滋的態(tài)度,越來越明顯,李漼離皇位越來越遠了。 恰逢此時正是宣宗與宦官集團尖銳對立的時期,即將出手對決。 所以失意的皇長子李漼,和倍受打壓的宦官王宗實,聯(lián)合起來準(zhǔn)備奪嫡,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大概就是唐宣宗暴斃的歷史真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