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繼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圣哲。他常以孔子私淑弟子自稱,一生學習孔子,想成為像孔子那樣的圣人。 不同于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孟子出生在風云變幻的戰(zhàn)國時代。他心系百姓,希望各諸侯國能夠踐行“王道”,結(jié)束戰(zhàn)亂頻仍的局面。孟子是戰(zhàn)國時代個性非常鮮明的哲人,他曾抨擊墨子、楊朱等人的學說,認為前者“無父”、后者“無君”。 本文精選孟子名言25句,附上譯文和點評,以饗讀者。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天要把重任落到一個人身上, 一定會先讓這個人心意苦惱, 讓他筋骨勞累, 讓他腸胃饑餓, 讓他遭遇窮困, 讓他接受考驗。 點評:一個人遭遇逆境時,不妨想想這句話。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窮困時,要獨善其身; 得志時,要兼善天下。 點評:得志之時,要努力讓別人得到好處;不得志時,要做到潔身自好。 人之忌,在好為人師 與人相處最忌諱的, 就是喜歡教育別人。 點評:“好為人師”和“自以為是”是近義詞。 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不做自己不該做的事情; 不拿自己不該拿的東西; 如果能這樣做就可以了。 點評:孟子是儒家理想主義的代表。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如果行為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就要反過來從自身找原因了。 點評:儒家注重個人品質(zhì),重視道德修養(yǎng)。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從事腦力勞動的人管理人; 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被管理。 點評:孟子的社會分工思想。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貴不能使他驕橫奢侈; 貧賤不能使他改變心志; 威武不能使他妥協(xié)屈服。 點評: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君子不抱怨天, 也不會責怪人。 點評:有風度的君子,拿得起、放得下。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自我傷害的人,不要和他有什么談?wù)摚?/p> 自我放棄的人,不可能會有什么作為。 點評:孟子認為,說話不合乎禮儀,就是傷害自己;行為不符合仁義,就是自我放棄。 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賢明的人先讓自己弄明白,才會讓別人明白; 今天的人自己都沒搞明白,卻讓別人去明白。 點評:要給別人一瓢水,得有大海的容量 。 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困時,不失去“義”; 得志時,不違背“道”。 點評:孟子認為,境遇會有不同,但是不能放棄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天氣,不如有利的地形; 有利的地形,不如人心的團結(jié)。 點評:決定勝負的,在人不在物。 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人要有所不為, 才能有所作為。 點評:人的精力有限,要有所放棄,才會有所成績。 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關(guān)愛別人,別人也會關(guān)愛他; 尊敬別人,別人也會尊敬他。 點評:別人怎么對待你 ,取決于你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同情之心,是仁的開端; 羞恥之心,是義的開端; 辭讓之心,是禮的開端; 是非之心,是智的開端。 點評:儒家“心學”的開端。 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人不可以不知羞恥。 不知道羞恥的羞恥; 才是真正的羞恥啊。 點評:孟子認為,既然每個人都有羞恥之心,那么就應(yīng)該化羞恥為力量,勇于改正過錯。 其進銳者,其退速。 前進過快,后退也快。 點評:從容中道,才能順利實現(xiàn)目標。 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我善于培養(yǎng)我的浩然之氣。 點評:“浩然之氣”,是孟子創(chuàng)造的詞匯。是一種剛正不阿的精神力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贍養(yǎng)自己的長輩,從而能推及到別人的長輩; 撫養(yǎng)自己的小孩,從而能推及到別人的小孩。 點評:孟子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 推行仁德,就好比弓手射箭; 弓手端正好姿勢,才會發(fā)射。 箭頭不能命中靶心,也不會去埋怨勝過自己的人; 反而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點評:“低頭掩飾錯誤”與“昂頭糾正錯誤”,就是做人的差別。 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 道路就在旁邊,卻從遠處去找它; 事情本來容易,卻要從難處著手。 點評:孟子感嘆當時的人們,舍近求遠、棄易求難。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 真誠,是自然的道理; 求誠,是做人的道理。 做到真誠,而別人不動心,這種事沒有發(fā)生過。 做不到真誠,別人就不會動心。 點評:孟子認為,真誠是自然規(guī)律,做人更是離不開真誠。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如果按照你的做法,去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就好像爬到樹上去捕魚,永遠也得不到魚。 點評:成語“緣木求魚”的出處。 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不要通過個別文字,去歪曲詞句; 不要通過個別詞句,去歪曲文意。 要結(jié)合自身去體會詩人本意, 只有做到這樣才會有所獲得。 點評:閱讀文學作品的正確原則。 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稱一稱,就知道物品的輕重; 量一量,就知道物體的長短; 凡事都這樣,人心更是如此。 點評:不親身經(jīng)歷,便不會有深刻體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