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今年的人大會議上,有代表提議鼓勵60歲以上的初老群體再就業(yè)。 這一方案剛曝光,就有不少人跟進評論。 大部分人認為,這是變相加劇就業(yè)競爭,讓年輕人更加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因為他們的直覺是這樣:該退休而不退休,實際上就相當于占著崗位,沒有空出的崗位就無法讓年輕人來填補。 這一聽起來,好像有道理一樣。實際上呢?這叫做瞎猜。 因為沒有數(shù)據(jù)顯示,參與工作的老人,會把年輕人擠得無路可退。 我倒是認為,沒有本事的人,無論是年輕還是老人,都是一個樣:沒有企業(yè)愿意納用。 就業(yè)出了問題,不是把原因推向外界,而應該找自己的原因。 2.難道退休的人就一定要按社會規(guī)定,好好地過著退休的生活? 未必,沒有誰規(guī)定他們就一定不能再工作,或者只能從事一些低級別的工作。 我認為,人們對退休的老人認知,還是出于社會的共識:退休了就不要工作。 但,對于身體條件尚良好,工作經驗更老到的人來說。 退休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不如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 不論是帶新人還是繼續(xù)為企業(yè)出謀劃策,都是最佳的資源配置。 3.至于年輕人對退休人的誤解,是不值得一提的。 說到工作崗位的問題,不是只有退休的人離開了才有空位。 事實上,在不同時期里,公司數(shù)量和崗位的增長或減少,總是在變化之中。 年輕人更適合新的職業(yè)和崗位,年長者只有在原來的企業(yè)或行業(yè)中,憑經驗去適應。 對于新的行業(yè),他們未必是年輕人的對手。 但他們留在原來的行業(yè),就是一種傳承,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 這對于基礎行業(yè)來說,它需要的是長久穩(wěn)定和繁榮,老家伙的經驗不能缺少。 一個企業(yè)內,有老人、中年人和年輕者,只要比例搭配得當,工作更容易展開。 因為他們互有補充,年輕人有拼勁、中年人有精力管理、老人的經驗獨到。 4.對于60歲以上的人,我理解是,隨著人的壽命在提升,這個年齡已經不算是老齡區(qū)域了。 如果對身體保養(yǎng)得好的話,完全有精力有余力去從事一份正式工作。 所謂的退休制度,說白了是按之前的經驗推出的年齡值。 都過了幾十年了,我沒有見過有人真正去研究它的合理性。 就像職場35歲就貶值這種可怕的共識,也沒有做具體分析,就視為真理般存在一樣。 但凡有點思考,亦不會把年齡當標準值。因為人是具有多維度性,而不只應是受年齡為主要約束。 就像我在村下發(fā)現(xiàn),老人從來不管自己的年齡多大,只要有點力氣,想下地干活。 家里人也不會去阻攔,任之自勞自樂,開心就好! 比如我爺爺,仍然去種他的地,打他的漁,編他的竹工具。 收獲著他的農作物和手工收入。 我們如果從中阻擾他,讓他休息和娛樂,不讓他干活,那才是真正扼殺一個人的動力。 5.從中可以看到,如果我們只看到年齡就開始為他們劃界限,給退路。 這對老人來說,反而是一種傷害,不論是能力還是尊嚴。 所以,我對社會習俗的認為,是一百個不支持。更不會同情那些年輕人說的老而不退占用資源的觀點。 話說回來,誰沒有老年?誰沒有想盡一份力? 給自己也好,為家人也好,或者為國家也好,去實現(xiàn)人生價值? 如此,才不會浪費老人所做的貢獻。 假如社會環(huán)境和觀念在轉變,認可老人在最后階段的工作,這也算圓了一個人的工作生涯。 于個人、于社會,也是一種積極的信號。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