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臨睡前,女兒囑咐我明天五點半叫醒她吃飯,熥個雞蛋羹就行,她要五點五十出門就聊城練車。我滿口答應(yīng)下來,怕早上醒不了來特意訂了五點的鬧鈴,奇了怪的是訂好的鬧鈴以沉默的方式提醒的我。等我一睜眼醒來,五點五十分,只聽見女兒關(guān)門和下樓的腳步聲。別說熥雞蛋羹了。 起床后見她匆匆吃過幾片面包片和喝過咖啡的痕跡,于是給她發(fā)了個信息:真是不好意思,訂的鬧鈴也睡著了,沒能叫你起床,更別說給你熥雞蛋羹了。女兒隨即回復(fù):沒事,記得把電動車充滿電,我下午回來得去駕校練車。隨即一個好字回復(fù),我們的交流結(jié)束。 一邊做早飯,一邊考慮這件事,說實在的,從這件事中發(fā)現(xiàn)了女兒淡定、平靜的心態(tài)和體諒他人的寬廣心胸。倘若換做我,我也會像她這樣做嗎?說好的五點半叫她起床,媽媽沒叫她能自覺起床?說好的熥個雞蛋羹當早飯,媽媽沒熥自己隨便吃點東西應(yīng)付一下?而且整個過程沒有打擾還沒有睡醒的媽媽?我會不會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過了五點半就會哇啦哇啦的大叫起來,起來后見媽媽沒有做好飯菜就會抱怨媽媽為什么沒有給我做好,不是明明都是昨天晚上說好的?會不會自己起晚了,沒吃上飯,鬧情緒再把情緒都撒在媽媽身上?抱怨都是她沒起床才導(dǎo)致我起晚了沒吃上飯耽誤事情了? 這樣一想,我發(fā)現(xiàn)女兒比我淡定平靜多了,也難怪她曾幽幽地對我說:論輩分我叫您媽,按心智我都能當您媽。 再延伸開來,不管母女相處,還是夫妻相處、朋友相處、同事相處,七大姑八大姨打交道,我們啟動的什么樣的相處模式呢?記得張德芬曾經(jīng)說過:事實最大。俗話還說,如意之事一二,痛苦之事八九。當我們遇到一二我們會皆大歡喜,但是當我們遇到的是更多的八九之事時,我們會怎樣做呢?凡事朝外推卸責任,抱怨指責他人,還是平靜地接納事實,淡定地處理一切,始終不亂自己的陣腳? 慶幸鬧鈴五點沒有響起,女兒用她的言行舉止教會我遇事的處理方式,如果這是人生的一道考題,她的所作所為該是優(yōu)秀等級。殊不知,您閱讀的這篇隨記,是我今天敲打的第三遍,莫名其妙的敲打一遍找不到了,再敲打一遍又找不到了,在遵從事實為大的前提下,我又開始樂呵呵地敲打第三遍。 訂好的鬧鈴沒有響是理論上的學(xué)習(xí),敲打的文字不翼而飛,是自個兒的生活實踐,面對這道人生考題,我自個兒也把自個兒列入了優(yōu)秀行列。 呵呵,正如《六祖壇經(jīng)》中,惠能大師所言: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仁者心動。時時覺,事事照,修好這顆心。 |
|
來自: 新用戶19152ZD0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