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五一節(jié),兒子提出一家人去五臺山看廟,于是全家高高興興的自駕直奔臺懷鎮(zhèn),進了好幾座廟,因為我一點功課沒做,只看得眼花繚亂,除了西藏以外這里也有最豪華的廟宇。回來后就放在一旁,趕著去寫西班牙游記。 2021年7月和幾個發(fā)小自駕又去了山西,這回是有領(lǐng)導(dǎo),有組織,有分工的,有人管做攻略,有人管策劃路線,有人管預(yù)定酒店,有人管錢,有人擔任司機,我的任務(wù)是寫游記。這趟旅行對山西的歷史,佛教文化漸漸有了些了解。10月份去清華大學(xué)藝術(shù)博物館參觀了紀念梁思成先生120周年的展覽“棟梁”。12月份又去藝術(shù)博物館看“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展”,有了這些積累,勾起了我要把在臺懷鎮(zhèn)看的廟也寫寫的想法。 梁思成先生在《記五臺山佛光寺的建筑》里寫道:山西五臺山是由五座山峰環(huán)抱起來的,當中是盆地,有一個鎮(zhèn)叫臺懷。五峰以內(nèi)稱為“臺內(nèi)”,以外稱“臺外”。臺懷是五臺山的中心,附近寺剎林立,香火極盛。殿塔佛像都勤經(jīng)修建。其中許多金碧輝煌,用來炫耀香客的寺院,都是近代的貴官富賈所布施重修的。千余年來所謂文殊菩薩道場的地方,竟然很少明清以前的殿宇存在。 殊像寺 佛祖釋迦牟尼有兩個脅侍(親信助手),文殊和普賢。在寺廟大殿里站在在佛祖兩邊,文殊站左側(cè),專司“智慧”,表“大智”。普賢站右側(cè),司“理德”,表“大行”。文殊的坐騎是青獅,代表智慧威猛。普賢的坐騎是六牙白象,表其大慈力。這二位脅侍是菩薩級別,是佛教的高級職稱,地位僅次于佛。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道場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學(xué)道的處所),殊像寺因寺內(nèi)供奉著五臺山最大的文殊菩薩而得名。我們?nèi)タ吹牡谝蛔聫R就是殊像寺,早上寺廟山門外已經(jīng)排起長隊。 ![]()
山門與天王殿合為一體,兩側(cè)是四大天王,個個濃眉大眼,造型粗獷。 ![]()
![]()
殊像寺歷史悠久,創(chuàng)建于東晉初年,唐代重建,元代又予重建,后毀于大火。明代再建,萬歷年間又予重修。進到寺內(nèi)看到大殿周圍有幾座石碑,從碑額上的雕塑看出級別不低,有重修碑記。 大殿坐于距地 1 米高的石砌臺基上,匾額上是趙樸初題寫著“文殊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重檐九脊歇山頂,是五臺山臺懷中心區(qū)最大的殿宇。大殿顯然是近期重新彩妝過,色彩明艷,是藏傳佛教的風(fēng)格。宋元時期,藏傳佛教傳入五臺山,五臺山遂成了漢地唯一的漢藏佛教圣地。漢傳佛教的廟是青廟,藏傳佛教的廟是黃廟,殊像寺是五臺山的十大黃廟之一。 ![]() 游客們排著隊慢慢地進入大殿,殿門大開,須撥開懸垂的木珠簾才能看到里面。 ![]() 乍一看到騎在一頭張著大嘴,濃妝艷麗的青獅身上的文殊菩薩時,我被塑像的龐大和華麗嚇了一跳。塑像通高將近10米(三層樓的高度),全身貼金的文殊,頭戴花冠,面如滿月,彎眉垂目,神態(tài)自然,雙手舉著一柄加長版的金色如意。 ![]() 文殊半跏趺端坐在有108辦蓮花的六層蓮花臺上,每個蓮辦上還塑有一尊小金佛像。這是我見到過的最漂亮的蓮花臺。 ![]() 特別奢華金碧輝煌的是文殊菩薩背后的高大背光,外圈是金燦燦的火焰,里面裝飾滿滿的高浮雕花卉和各種看不清楚的精致雕塑,極顯菩薩的高大上。善財童子和于闐王分別站在兩側(cè),兩邊還各有兩位脅侍菩薩。因為擠不到跟前去,從游客頭頂上只看到這些。 ![]() 很多游客跪下來拜,忽然看到我那4歲的小孫女也跪在墊子上拜,小丫頭哪里認得文殊菩薩,只覺得好玩兒。 ![]() 我被大殿三面墻壁上的懸塑吸引了,塑的是五百羅漢朝拜文殊菩薩的故事,很少看到這么大面積的造型奇特、形狀如山洞里倒垂下來的冰巖冰棱的懸塑,組成懸崖峭壁、奇峰異洞,或亭臺樓閣、九曲回廓。整個懸塑上部還向前傾斜凸出,無數(shù)羅漢和佛、菩薩、天王融匯于云海和須彌山中,將整個大殿裝飾得更加姿彩斑斕,給人一種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的博大深遠之感。 ![]()
![]()
![]()
![]()
![]()
![]() 這二位臉熟,迦葉與阿難? ![]() 文殊菩薩像身后是懸塑扇面墻,扇面墻背面有倒坐觀音懸塑一組。中央為觀音菩薩結(jié)半跏坐于佛臺,身后也是懸塑嶙峋山石。 ![]() 觀音袒胸露臂,披天衣帛帶,胸前佩戴華麗的瓔珞,手臂上的臂釧和手鐲極為華貴精致,下身裙裾質(zhì)地柔軟飄逸,膝蓋上也有珠串瓔珞。這件倒座觀音無疑是件精品。 ![]() 文殊大殿是明成化二十二至弘治十三年(公元 1486 年至 1500 年),由殊像寺住持鐵果林禪師重新修建的,懸塑的作者是保定府祁州白羅村藝匠王章等人,沒想到這么高大上的彩塑出自民間藝匠之手。清康熙年間又進行了修繕。大殿里的彩塑是五臺山"臺內(nèi)”地區(qū)明代彩塑代表作之一,除了有后代重新金妝外,彩塑本身改動不大,基本保持了明代初創(chuàng)時格局和原樣。在明代五臺山地區(qū)活躍著來自臨近河北的塑匠和畫師,并形成一種獨特的地域風(fēng)格特征。 文殊大殿的后面有一座藏經(jīng)閣,朱紅色的藏經(jīng)閣,房頂鋪灰瓦,房脊中間有寶瓶,兩邊有鴟吻,只是大門緊閉,只好在院子里轉(zhuǎn)轉(zhuǎn)。 ![]()
![]() 再去看院子門上的裝飾也很奇巧。門楣上的木雕是兩條龍在云中嬉戲火焰寶球,那龍是五爪的,最高級別喲!龍的形象沒有大同五龍壁上的龍那么生動、張揚、有力量,貌似在笑。仔細端詳,看到最下面的龍爪還勾著兩只環(huán),從海里帶出一條肥碩大魚。 ![]()
![]() 院門口石雕的抱鼓石都是上品,墻上有磚雕梅花圖。
![]()
![]() 山西有一流的磚雕工藝,影壁上的一幅外方內(nèi)圓的磚雕很精致,中間的圓形高浮雕了兩條龍從海浪里騰起戲?;鹎?,一條龍長著嘴,另一條閉著嘴,形象生動。方形外框的四個角雕刻四只蝙蝠和忍冬紋,整幅磚雕看著非常舒服養(yǎng)眼。 ![]() 忽然看到在一座關(guān)閉的門前地上放著三人一組的泥塑,泥塑顯然是被扔在這里不要了,已經(jīng)有開裂殘破。我覺得這組泥塑水平不低,猜中間的那位帶有明顯胡人相貌的老者也許是達摩祖師吧? ![]()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中國佛教里,文殊是四大菩薩之首。文殊是古印度舍衛(wèi)國中一個婆羅門貴族家的兒子,投奔了釋迦牟尼門下學(xué)習(xí)佛教,功德圓滿后修成菩薩身,并被尊為首席菩薩。在中國佛教的發(fā)展中,對菩薩的信仰興盛起來,文殊菩薩的身份與法力也越來越讓信眾炫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