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名】一點(diǎn)紅 yidianhong 【別名】紅背葉、葉下紅、羊蹄草、紅背中、土公英。 【英文名】Eiliae Herba 【藥用部位】本品為菊科植物一點(diǎn)紅Eilia sonchifolia (L.) DC.的全草。 【植物形態(tài)】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莖直立,無毛或被疏毛,時(shí)有分枝。葉稍帶肉質(zhì),莖下部葉片卵形,琴狀分裂或具鈍齒,長(zhǎng)4~9厘米,上部葉較小,常抱莖,葉面綠色,葉背常紫紅色。頭狀花序,長(zhǎng)12~15毫米,具長(zhǎng)柄,花枝通常二歧分枝,總苞綠色,圓柱狀,基部稍膨大,苞片1列,約與花冠等長(zhǎng);花紫色,全為管狀花,花冠頂端5齒裂。瘦果圓柱形,長(zhǎng)約4毫米,有棱,冠毛白色,柔軟?;ㄆ诙┲链撼?。 【產(chǎn)地分布】常生于山野、村邊、路旁、田洼或曠野草地上。主產(chǎn)于廣東、廣西、福建、貴州、云南、湖南、江西等地。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去除雜質(zhì),洗凈,曬干。 【藥材性狀】本品長(zhǎng)10~70厘米。根呈現(xiàn)圓錐狀,多彎曲。莖呈圓柱形,黃綠色至棕褐色,直徑可達(dá)0.5厘米,有分枝。體輕質(zhì)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髓部占較大部分,類白色。單葉互生,灰綠色至灰褐色,皺縮。莖下部葉卵形,琴狀分裂或具鈍齒,長(zhǎng)4~10厘米,上部葉較小,無柄,常抱莖。頭狀花序,總苞圓柱狀,基部稍膨大,瘦果圓柱形,長(zhǎng)3~5毫米。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jīng)】性涼,味苦。歸肺經(jīng)、胃經(jīng)、大腸經(jīng)。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消炎,利尿。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yīng)用】15~30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用于腸炎、痢疾、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結(jié)膜炎、口腔潰瘍、瘡癰。 【藥理研究】1.抑菌作用:一點(diǎn)紅醇提和水提物對(duì)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傷寒桿菌、腸炎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均具有抑菌作用。 2.抗炎鎮(zhèn)痛作用:一點(diǎn)紅水提物及醇提物灌胃給藥,均能抑制小鼠腹腔毛細(xì)血管通透性,減少乙酸所致小鼠扭體次數(shù);水提物能減輕巴豆油致小鼠耳郭腫脹。 3.保肝作用:一點(diǎn)紅水提物及醇提物灌胃給藥,對(duì)CCL?所致急件肝損傷小鼠血清巾ALT、AST活性升高有抑制作用。 4.免疫增強(qiáng)作用:一點(diǎn)紅水提物和醇提物灌胃給藥,能增加免疫功能低下小鼠腹腔巨噬細(xì)胞吞噬百分率和喬噬指數(shù)。 5.益智作用:一點(diǎn)紅水提物和醇提物灌胃給藥,對(duì)小鼠記憶獲得障礙有改善作用。 6.清除自由基作用:一點(diǎn)紅提取物總黃酮對(duì)羥自由基有清除作用。 【化學(xué)成分】葉、莖、根中含微量氫氰酸,全草含黃酮化合物山柰酚-3-β-D-半乳糖苷、槲皮苷、蘆丁、槲皮素以及熊果酸等。地上部分含千里光堿、β-谷甾醇、棕櫚酸和蜂蜜酸等。 【使用禁忌】過量使用易導(dǎo)致氫氰酸中毒。 【配伍藥方】1.癤、蜂窩組織炎、膿腫、乳腺炎、甲溝炎:一點(diǎn)紅、穿心蓮、白花蛇舌草、雞骨香、兩面針各50克,共研末。高壓消毒后,加凡士林至1000克,即成25%的藥膏。敷患處,每日1次。 2.大葉性肺炎:一點(diǎn)紅、崗梅各30克,十大功勞15~3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3.泌尿系感染、睪丸炎:一點(diǎn)紅、狗肝菜各500克,車前草250克。加水1500毫升,煎成500毫升。每服2毫升,每口3次。 4.麥粒腫:一點(diǎn)紅、千里光、野菊花各15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劑。 5.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體炎:一點(diǎn)紅、古羊藤各等量,每斤煎取濃液500毫升。3個(gè)月~3歲,每次20~40毫升;3歲以上酌增。
最近更新時(shí)間:2021-11-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