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門烏克蘭有太多的標簽,種種沖突與矛盾在此交匯。在這塊肥沃的黑土地上,千百年來苦難深重,文學藝術輝煌興盛。其實俄羅斯與烏克蘭原本是一家人。在文學藝術領域有許多你耳熟能詳?shù)拿?,你以為他來自俄羅斯,但若按現(xiàn)在的領土劃分,他們都生于烏克蘭。烏克蘭的喜劇善于用詼諧諷刺的筆調描繪世態(tài)人情。沙俄著名的文壇巨擘果戈理就創(chuàng)作出了名揚世界的諷刺喜劇《欽差大臣》。其實他是不折不扣的烏克蘭人,生于烏克蘭波爾塔瓦省,從小喜歡烏克蘭的民謠和傳說。在沙皇俄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果戈理寫了小說集《狄康卡近鄉(xiāng)夜話》,一舉成名。這部小說集多取材于烏克蘭民間傳說,帶著怪異的色彩、歡快淳樸的情調,還有扎波羅什式幽默。1842年經典長篇小說《死魂靈》問世,是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重要基石,小說里的潑留希金已經成了貪婪和吝嗇的代名詞。比作品本身更為諷刺的是,我們今天再看《欽差大臣》和《死魂靈》,仍不過時,一切似曾相識。大概每個中國人都曾在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看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不朽的蘇聯(lián)名著。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也是烏克蘭人,1904年生于烏克蘭工人家庭。由于常年參加艱苦的斗爭和勞動,他的健康受損嚴重,1927年開始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后來,他被授予蘇聯(lián)最高榮譽勛章列寧勛章。遺憾的是,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創(chuàng)作計劃才寫了第一章,就再也不能動筆,重病復發(fā)撒手人寰。不過這位可不是烏克蘭足球名將安德烈·舍甫琴科,而是詩人、藝術家塔拉斯·格里戈里耶維奇·謝甫琴科。他是公認的烏克蘭現(xiàn)代文學奠基人和烏克蘭文學語言的建立者,烏克蘭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謝甫琴科生于基輔的農奴家庭,直到24歲才被詩人瓦西里·茹科夫斯基贖身,成為自由人,一生顛沛流離、命途坎坷。謝甫琴科進入大學學習,開始詩歌創(chuàng)作生涯,第一部詩集《科布扎歌手》就得到別林斯基的贊賞。他的代表作有表現(xiàn)烏克蘭少女不幸的《卡泰林娜》,謳歌烏克蘭農民反抗波蘭地主而英勇斗爭的《海達馬克》,諷刺沙皇統(tǒng)治的《夢境》《高加索》《遺囑》。“當我死了的時候,把我在墳墓里深深地埋葬,在那遼闊的草原中間,在我那親愛的烏克蘭故鄉(xiāng),好讓我能看得見一望無邊的田野,滾滾的第聶伯河,還有峭壁懸崖……”1861年,謝甫琴科病逝,如詩歌《遺囑》中的愿望,他被安葬在深愛的故鄉(xiāng)烏克蘭第聶伯河畔。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19世紀末俄國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畫家,巡回展覽畫派的著名代表,他在繪畫領域大概相當于列夫·托爾斯泰在文壇的地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列賓美術學院是俄羅斯乃至世界一流的美術學院。列賓出生在烏克蘭,在彼得堡美術學院學習侯,旅居意大利和法國,研究歐洲藝術。沙俄統(tǒng)治下飽受壓迫與奴役的人民,身上的苦難與力量,透過油畫給人巨大的震撼。列賓還繪制了很多反映革命者英勇斗爭的藝術作品,對于進步的革命者充滿同情。《意外歸來》描繪了革命者突然回家的場景,畫面中的每位人物都具有典型而鮮明的個性。《伊凡雷帝殺子》則刻畫了沙皇伊凡失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預示沙皇殘暴不仁的統(tǒng)治終將滅亡。油畫大師庫因芝生于烏克蘭克里米亞島,被譽為19世紀俄國最富有浪漫主義情調的大自然畫家。雖然他多次報考美術學院皆名落孫山,只能成為業(yè)余繪畫班學員,但成就卻令旁人望塵莫及。盡管一生只舉辦過兩次個人畫展,盡管每次只展出一張畫,但每次都引起轟動。庫因芝的畫風自成一家,個人色彩鮮明,在眾人看來十分神秘莫測。1880年,庫因芝在彼得堡舉辦個人畫展,僅陳列了《第聶伯河上的月夜》一幅油畫,展廳人滿為患,爭相觀賞。畫面以夜色為主,烏云層次豐富,月亮發(fā)出綠色的光亮灑向大地,極其蘊含詩意和神秘感。《白樺林》作品里一棵棵錯落有致的白樺樹,在陽光下自在生長,庫因芝溫和自由的筆觸描繪了光影跳動的色彩。在庫因芝生命最后近20年的時光,他把全部精力投身于教育,培養(yǎng)下一代藝術人才,而這批學生也成為了沙俄與蘇聯(lián)藝術史上承前啟后的人物。是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瑪托娃,蘇聯(lián)著名詩人,生于烏克蘭敖德薩。阿赫瑪托娃親歷了二戰(zhàn)的殘酷,寫下許多愛國主義詩篇,表達對戰(zhàn)爭的反感、對和平的渴望,對民族不幸的哀傷,以及對亡友的哀悼。痛苦的愛和悲劇命運是阿赫瑪托娃詩歌中最重要的主題,也是她最具精神深度的部分。阿赫瑪托娃的詩歌充滿歷史感和時代感,用字句凝結為反思的十字架,“就像一滴水,反映了二十世紀的全部歷史”。1989年,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一年定為“阿赫瑪托娃年”。伊薩克·埃馬努伊洛維奇·巴別爾,生于烏克蘭敖德薩,是蘇聯(lián)籍猶太作家,繼卡夫卡后又一位震撼世界的猶太作家,20世紀無可非議的文學大師。巴別爾不與任何人類似,任何人也無法類似于他,他永遠按自己的方式寫自己的東西。提起他,很多人想起的是《騎兵軍》和《敖德薩故事》,瑰麗奇異的風景、簡約而有力的文字、出人意料的結局,受到很多讀者歡迎。“作家的作家”博爾赫斯評價巴別爾的文學語言:“享有散文難以企及,仿佛只留給詩歌的榮耀。”海明威也非常喜歡巴別爾的作品。戰(zhàn)爭和歷史的波譎云詭,亦無法掩蓋閃耀的人性光輝,他精簡的文字卻能勾勒出復雜戰(zhàn)爭背后的政治、文化糾葛。S·A·阿列克謝耶維奇于2015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個名字開始為更多的中國讀者所熟悉。雖然她現(xiàn)在是白俄羅斯作家,但其實她生于蘇聯(lián)時代烏克蘭的斯坦斯尼拉夫,是實實在在的烏克蘭女兒。阿列克謝耶維奇的作品十分關注個體的心靈創(chuàng)傷,同時記錄民族的和邊緣人群體的集體創(chuàng)傷記憶。她的作品打破了宏大敘事方式,著眼于小人物的“小歷史”,以小見大,記錄苦難,反思歷史。源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復調小說手法,也是阿列克謝維奇的藝術特色之一。眾多獨立而不融為一體的聲音、意識,口述實錄人們經歷的苦難,組成具有見證意義的復調。口語化、碎片化的復調作品使得讀者可以充分體會到人物的復雜內心和真實的歷史。諾貝爾獎評委評語如是描述:“她復調式的寫作為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筑起了一道豐碑?!?/span>不管是教資考試還是教育學考研,對考生們而言蘇霍姆林斯基可謂是如雷貫耳。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出生在烏克蘭的農民家庭,擔任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長達20多年。蘇霍姆林斯基從多角度論述了教育目的,提出了培養(yǎng)“共產主義建設者”、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等觀點。他提出了教育性教學原則,堅持教學、教育和教養(yǎng)相統(tǒng)一。蘇霍姆林斯基短暫的一生寫下《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教育的藝術》《致女兒的信》等煌煌著作,是教育界響當當?shù)奶┒啡宋铩?/span>蘇聯(lián)著名作家米哈伊爾·阿法納西耶維奇·布爾加科夫生于烏克蘭基輔,深受前輩、老鄉(xiāng)果戈理的影響。他是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經典作家,還被廣泛認為是魔幻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開山鼻祖。盡管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術語在二三十年代還沒有出現(xiàn),但布氏“神秘主義黑色”的創(chuàng)作風格,借神秘怪誕批判社會現(xiàn)實,的確是藝術開拓者。布爾加科夫最重要的代表作,長篇小說《大師和瑪格麗特》以魔幻、荒誕的筆法,將諷刺喜劇藝術推向高峰,被視為魔幻現(xiàn)實主義小說先驅。深刻的哲理與藝術技巧完美融合,真實與虛幻交織,合理與荒誕并行不悖,布氏于怪誕虛幻的現(xiàn)實,表達對社會人生的思考、批判。 作者:點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