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方常見疾病治癥:丹毒 【辯證治則】 1、若見項背強,胸中煩悸而熱者,則無問其下利、喘而汗出證之有無,皆可用葛根湯。故凡酒客、火證、熱瘡、燙火傷、小兒丹毒等,亦可用葛根湯方。 【辯證比較】 1、(1)大凡白虎湯,通治陽明脈洪大而長,不惡寒,反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苔干燥,目痛,鼻干,不得臥、心煩燥亂,日晡潮熱,或陽毒發(fā)斑等證。亦當(dāng)隨證加人參而用之。 (2)白虎湯證,兼骨節(jié)煩疼,氣沖逆而作嘔者,白虎加桂枝湯之證。 (3)若癲癇熱證,血氣沖逆,眼目赤熱,或肝積迫于脅下,于白虎湯中加黃連。 2、(1)三黃瀉心湯: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黃芩一兩,3-->1,頓服之。 應(yīng)用:氣血有熱,故有吐血、衄血等證?;蛴邢卵阊茸C,或有狂亂證,此皆由心氣不定所致。或血氣上沖而眼目紅赤生翳,或頭項腫熱,口舌熱,瘡疔癰癤熱痛,氣凌,積聚之心悸驚煩,產(chǎn)后血崩,便秘,脈數(shù),心下痞硬,沖逆,面赤等。或小兒丹毒,一切積熱,血熱,血氣上沖而心煩悸,天行下痢膿血等,總之,以心下痞,心中煩悸不定為依據(jù)。 (2)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二兩?黃連一兩 右二味,以麻醉湯漬之。 【名家論述】 1、丹毒《中醫(yī)診療要覽》 定義 中醫(yī)除丹毒本名外,尚有“火丹”、“赤游丹”、“赤游風(fēng)”等別名。 (丹毒(Erysipelas) 是皮膚及其網(wǎng)狀淋巴管的急性炎癥。好發(fā)于下肢和面部。其臨床表現(xiàn)為起病急,局部出現(xiàn)界限清楚之片狀紅疹,顏色鮮紅,并稍隆起,壓之褪色。皮膚表面緊張熾熱,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燒灼樣痛。伴高熱畏寒及頭痛等。丹毒雖以“毒”命名,卻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膿性真皮炎癥。其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多由皮膚或粘膜破傷而侵入,但亦可由血行感染。) 癥狀 一至三日潛伏期后,有頭痛、惡風(fēng)、四肢倦怠等前驅(qū)癥狀。有時無前驅(qū)癥狀,突然惡寒戰(zhàn)杰或強度惡寒、發(fā)熱,猾溫四十度或更髙。同時或一、二小時后,見周部癥狀。 丹毒起自面部或頭部者最多,通常發(fā)生于鼻、頗、耳。局部皮膚掀紅腫脹,表面光澤,觸之有灼熱感,亦疼痛顯著。炎癥部邊緣略隆起,與周圍健康皮膚劃然分界,為本病特征。此局部之掀紅腫眼有向周圍蔓延之趨勢。 皮膚變化,不僅發(fā)紅、腫脹,有局部上皮形成大小水皰者,或且形成膿皰。間或皮膚浸潤過甚而局部壞疽。 丹毒有侵犯粘膜者,咽頭粘膜受侵,則其部發(fā)紅腫脹,而咽下困難,鼻涕分泌亢進。女子外陰部丹毒,則陰戶腫脹疼痛,往往排尿困難。陰莖丹毒,則形成水皰,多陷壞疸。 熱型多屬弛張性,惡寒,狀如中醫(yī)所謂寒熱往來。此熱與局部癥候之減退同時下降。但有丹毒而體溫幾乎不升者,亦有無熱者。 脈搏一般多頻數(shù),間亦有遲脈者,有洪大者。—般癥狀食欲不振、嘔吐、口渴,同時有強度頭痛、煩躁。重癥常有意識不清,譫語,不安,興奮,陷于失眠。又有從嗜眠狀態(tài)更進而陷于昏睡者。此種腦癥狀,特別多見于頭部丹毒。 療法 【桂枝湯】前驅(qū)期或發(fā)病扨期之輕癥頭痛、微熱、惡寒或惡風(fēng)、脈浮大而弱者,用此。 【十味敗毒湯】發(fā)病初期有惡寒、發(fā)熱等太陽病證時用之。丹毒時此方比葛根湯有效。如有煩躁,則為黃連解毒湯證,用此方無效。 【白虎加桂枝湯】【連翹湯加石膏】發(fā)高熱、局部灼熱感顯著者用之。 【紫圓】【走馬湯】【刺絡(luò)】丹毒起于頭面或腹背者易治,起于四肢向胸腹部蔓延者為重篤,此時如腹部特別膨滿呈現(xiàn)所謂腹緊滿狀態(tài)者,必須警惕預(yù)后,速用紫圓或走馬湯瀉下,可挫其病勢。刺絡(luò)于制止丹毒之進行最效。在上腕里面手太陰肺經(jīng)俠白附近放血亦佳。 【犀角消毒湯】犀角不易得,可以升麻代替。如有高熱、煩躁等癥狀,加黃連、黃芩、石膏、大黃之類。此方亦用于咽喉粘膜丹毒,咽喉腫痛、惡心、嘔吐者為重癥,用此方可免于死。 【溫清飲】【龍膽瀉肝湯】發(fā)于陰部者為重癥,有灼熱感、腫脹、疼痛甚、排尿困難者,用以上藥方。 【小柴胡湯】【大柴胡湯】往來寒熱、胸脅苦滿者用之。熱感甚者加石膏。 【黃連解毒湯】【桃仁承氣湯】無惡寒而發(fā)高熱、煩矂、頭痛者,非此方不效。此方以心胸?zé)灋槟繕?biāo),加大黃或兼用紫圓亦佳。如有意識不清、譫語、不安、興奮等癥狀時,用黃連解毒湯加大黃,小腹急結(jié)者用桃仁承氣湯。 【防風(fēng)通圣散】身體強壯容易便秘之老人,幾乎月月有習(xí)慣性丹毒發(fā)于頭部者,用此方有奇效,并可制止再發(f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