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金杜
關(guān)鍵詞 石門銘、碑學、發(fā)展、創(chuàng)作 一、《石門銘》摩崖概述《石門銘》摩崖刻立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文章由善文工書的梁秦典簽王遠撰寫,并且親自寫在摩崖壁上,然后由石師武阿仁鑿刻,地點在陜西古褒斜棧道石門東壁,原石刻現(xiàn)藏于陜西省漢中市博物館。 在《石門銘》摩崖的右下方,可以看到末尾有“賈哲字三德”題名的《石門銘小記》。與銘文同時鐫刻, 內(nèi)容上與銘文同為一體, 因此這段文字也是不可或缺的。 《石門銘》記錄著北魏永平年間被譽為棧道之始的褒斜道改道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和褒谷石門的通堵、復開的盛舉, 并表彰請求改道的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和具體參與改道的賈三德兩人的功勛。此后牲畜、鹽鐵、紈綢、絨毯等得以流通暢銷, 四方百姓富實, 行旅之人免去了許多艱難。 這一段歷史不僅對于石門、褒斜道的沿革極有價值, 而且對于歷史地理也很重要。它是中國隧道歷史上的一篇珍貴的史料。由此可知,當時鐫此摩崖的目的在于記事頌德, 而非彰顯書法。然而, 在書法藝術(shù)上, 《石門銘》卻是垂之千古的出色創(chuàng)造, 有嚴格的魏書法度, 又具獨特的風采,它的文筆精簡,實事求是,是一篇難得的文學佳作,在金石界、書法界、文史界廣為推崇。 二、《石門銘》的書風特點《石門銘》雖然經(jīng)歷了無數(shù)風雨的洗禮,但仍然能讓人體會到王遠當時用筆的精妙所在。筆毫提按、絞轉(zhuǎn),落筆處方筆或圓筆的各種形態(tài),體現(xiàn)了筆畫的運動感,也體現(xiàn)了刻工是懂書法、且雕刻技術(shù)精湛的刻工。 《石門銘》筆力雄強,線條凝練。首先是曲線行筆,筆畫中段大多數(shù)都是曲線,有各種方向和彎度的弧線和S線,行筆中要用手臂帶動手腕自然控制,這樣能夠表現(xiàn)出線條的豐富變化;其次筆帶隸意,筆畫末尾、橫線、捺畫、轉(zhuǎn)折處經(jīng)常會有隸書的筆意,而且,運筆多加些隸書筆法,更符合那個時代的氣息,無形中就會增添古雅之氣;最后是筆力雄厚,石刻的硬度,風化的滄桑,六朝北方的質(zhì)樸,都要求筆畫的樸厚雄強,這些要靠水墨的調(diào)和、紙筆的摩擦、中鋒的用筆來保證,更重要的是長期功力的積累。 《石門銘》起筆多用圓筆中鋒,在兼?zhèn)蠕h方切,形態(tài)多變,以篆書入楷書,圓潤有力,直追篆書風貌?!妒T銘》體勢多變,字形大小任意變化,欹側(cè)錯落,其結(jié)字、布白隨山就勢, 有的平扁開宕,有的高聳裹束,軼出了嚴整的常態(tài)??涤袨閷ζ湓u曰:“《石門銘》飛逸奇渾,分行疏宕,翩翩欲仙,源出《石門頌》《孔廟》等碑,皆夏、殷舊國,亦與中郎分疆者,非元常所能牢籠也?!薄妒T銘》的書體,介于隸楷之間,融隸楷為一爐,是我國文字由隸書到楷書過渡階段的佳作。 整體看來,《石門銘》章法布置大氣磅礴,有伸展之勢?!妒T銘》字的中心部分均表現(xiàn)為寬大端正, 而四周則任意伸縮, 如長橫、撇、捺等往往作超出長度的伸展, 使字的體態(tài)顯得舒暢, 用筆顯得飛揚, 再加上字距與行距的疏闊, 從而造就了其書法奇逸、灑脫的獨特風格。 三、康有為與《石門銘》摩崖康有為書法, 早年從帖入門, 后師從北碑, 以行書名世, 用筆遲澀沉厚, 奇拙而渾穆, 有著自己的藝術(shù)特色。 取法此摩崖的人特別多, 大多數(shù)是清代和民國的書家,代表有康有為、蕭嫻、李瑞清、張大千、于右任等人。當代書家陸維釗臨摹的《石門銘》也很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風格。 康有為一生在書法的道路上化《石門銘》等摩崖于筆下,他說“《石門銘》若瑤島散仙,驂鸞跨鶴”,行筆多用逆筆轉(zhuǎn)中鋒,或中鋒“絞轉(zhuǎn)”,筆畫渾厚樸茂,線條挺拔,多圓轉(zhuǎn),不受拘束。筆畫大多以長弧線為基調(diào),以長鋒羊毫揮寫出特有的粗拙、厚實效果,這種左右開張的筆勢,令結(jié)體空間寬闊。而且筆力強健,大氣磅礴,注重創(chuàng)造,突破傳統(tǒng)??涤袨槔碚撆c實踐并行,給清代碑學書風帶來生機活力??胺Q一代碑學書法巨匠。 康有為勇于突破明清以來的館閣書體, 跳出趙、董書風的籠罩, 提倡碑學理論并大膽實踐, 是位卓有成就的碑派書法家??涤袨閷Ρ北囆g(shù)不僅是復古, 更是創(chuàng)新, 為碑派書法注入新的血液??涤袨闀? 的確集南北之大成, 將碑的變化凝重與帖的靈動灑脫有機結(jié)合, 形成了他恣縱而渾樸的書法風格。其行楷書方筆稍多, 早期書風點畫干凈似張裕釗, 成熟期則點畫厚重而富于節(jié)奏感, 所謂一波而三折, 意趣蒼茫, 沉著穩(wěn)健, 大氣磅礴;行書則走筆飛動, 些無礙滯, 絲毫不見北碑的生硬, 其用筆的方圓結(jié)合與方圓轉(zhuǎn)換可謂爐火純青,妙化無跡;用篆籀筆意寫碑體書法, 成功地將質(zhì)樸與活力結(jié)合。 康有為 行書對聯(lián) 釋文:花竹多高逸,淡然心所欣 四、總結(jié)“北朝人書落筆峻而結(jié)體莊和,行墨澀而取勢排宕。萬毫齊力,故能峻;五指齊力,故能澀?!?/p> 在大字魏碑的創(chuàng)作中,用筆上注重中段線條,要有豐富的提按變化,起筆跟收筆相對簡單,這樣的點畫渾厚奔放。寫的過程中要全身齊力,舒展開來,同時線條的運動筆勢必須加強,否則力不能貫穿點畫的頭尾,變得軟弱無力,字形自然不能生動。碑學筆勢的感覺就如百米接力賽一樣,在中段不斷接力,不能夠有停頓,從起筆到收筆要有多個提按起伏變化,每一次變化都是一次力的積蓄和爆發(fā)。形的變化在于上下左右的對比呼應(yīng)與參照,勢的變化在于下筆的輕重快慢。形勢合一,點畫才有生命的活力。 寫魏碑字應(yīng)該注意的幾個問題。第一,要講求“氣勢”。兩寸以內(nèi)的字, 可以懸腕枕肘;寫兩寸以上的字時, 了審勢力的最好始來;徑尺的字, 要用以至全身之力方能奏效, 否則, 難以寫出神采和氣勢。第二,盡量地追求“形似”。在臨摹實踐中, 很容易出現(xiàn)板滯、浮薄的現(xiàn)象, 開始寫方筆魏碑時, 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正常的, 但不可停留在板、薄的水平上。 第三,要溯本求源,寧拙勿巧。自清中晚期以來, 由魏碑而變化出新的書家不勝枚舉, 如康有為、趙之謙、張廉卿、李文田等, 他們的傳世作品可供后人來學習。但是, 寫魏碑直接取法清人的成果, 不追北朝, 這是不可取的。我們不能舍棄魏碑的源而截取清人的流。第四,注意擺脫唐楷模式。唐楷與魏碑楷書中夸張欹側(cè)的取勢、側(cè)鋒斜切的起收以及斜畫緊結(jié)的結(jié)構(gòu)大不相同。 綜上所述,在知曉碑刻背景及內(nèi)容、把握整體書刻風格的前提下, 對原碑帖字形精熟, 將其結(jié)構(gòu)規(guī)律、筆畫特征熟稔于心,這是習書的基本前提。為進一步尋找范本中風格特點以及結(jié)構(gòu)規(guī)律做準備, 忠實于原本臨習后逐漸不拘泥于石刻的筆畫形狀, 盡可能還原其自然的筆墨情態(tài)。 |
|
來自: 一言之美 > 《WENJIN 魏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