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亞瑟讀一年級時,老師指導(dǎo)全班同學(xué)進行“思考”,她說:“現(xiàn)在,同學(xué)們,我知道這個問題比我們一直在學(xué)的東西有點難度,但是,我將給你們額外的幾分鐘去思考它?,F(xiàn)在開始思考吧?!?/p> 亞瑟不是第一次聽到這話,但他始終弄不清這種方法。他感到尷尬,不知所措,于是低下頭,看著課桌。然后,他透過眼角的余光,注意到旁邊的小女孩正盯著天花板?!耙苍S這就是你開始思考的方法”,他猜測道。于是,他也盯著天花板。 亞瑟上小學(xué)和中學(xué)時,數(shù)百次地聽到同樣的要求?!安唬@不是答案,你沒有思考——現(xiàn)在思考!” 然而許多人可能只是告訴你去思考,卻根本未解釋思考是什么,以及一名好的思考者具備什么樣的品質(zhì). 我們今天就來試著回答下上面的問題. 故事選自<<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 怎么認識思考 每個人在深入了解一個東西這件事上都會有自己的模型. 我習慣用認知金字塔模型來認識一個概念/事物. 那么對于思考這個東西我們也會從下面的角度去理解. 思考是什么 李笑來老師有言: 概念是一切知識的基石, 我們要認知思考這個東西, 先要了解思考是什么. 咬文嚼字一下, 思即思維, 大腦的思緒, 考有考究, 探查之意. 思考合起來就是通過大腦的思維進行考究探查的過程. 思維可以理解為看待事物的角度, 方式, 方法; 考究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聯(lián)想, 關(guān)聯(lián), 分析, 推理, 演繹的過程. 簡單說思考就是大腦思維的探索活動, 那么我們到底是在為了什么而探索呢? 我們思考想要得出什么呢? Collins英語詞典對于Thinking有一個很好的解釋, 個人認為還蠻適合用來定義思考是為什么而探索的: Thinking is the activity of using your brain by considering a problem or possibility or creating an idea. 復(fù)制代碼 簡單說, 思考是為了解決一個問題, 或是創(chuàng)新一個點子: 思考你的思考 了解了思考是個過程而非東西, 我們不禁想問, 那每個人思考的這個過程是一樣的嗎? 顯然不是. 那我自己的思考過程是怎樣的呢? 如果你曾經(jīng)有過類似的想法, 恭喜你, 你踏入了元思考的領(lǐng)域, 開始對你自己的思考進行思考了. 要想思考怎樣讓你自己的思考更好, 需要回答幾個問題: 我為什么是這樣思考問題的?我是在思考嗎? 還是說只是憑感覺.我怎么才能避開一些常見的思考誤區(qū)? 我是誰 為什么我是這樣思考問題的? 為什么現(xiàn)在的我有著這樣的思維方式, 我是怎樣成為現(xiàn)在的我的? 環(huán)境的影響 我們是存在于歷史一個特定時間, 生存于地球一個特定地點的成員. 這個時間地點可能限定了我們所在的具體環(huán)境, 信仰和習俗, 而這些東西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思維模式. 常聽人說東北人火氣大, 那是因為不能理解他們, 背后其實就是因為大家的思考問題, 看問題的方式不一樣. 文化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 文化本身是構(gòu)成/塑造個體意志的必要條件之一, 直接決定了我們的思維發(fā)育. 我們接收著不一樣的文化教育, 看問題的角度, 解決的辦法當然可能不一樣. 心理的影響 就算環(huán)境一樣, 接受的文化教育也一樣, 每個個體不同的心理特征也會給我們的思維方式帶來不同. 有個小故事: 一對夫妻, 有三個兒子. 丈夫天天酒醉后就打罵妻子. 大兒子想: 媽媽太可憐了, 我以后一定要對我的老婆非常好. 二兒子想: 原來結(jié)婚后是這樣的, 我以后一定不結(jié)婚. 三兒子想: 原來男人是可以這樣對待妻子的... 當然, 影響我們成為現(xiàn)在的我的因素遠不止這些, 還需要我們自己去發(fā)掘, 去探索. 我感覺 我們總說眼見為實, 先來看一下這幅圖, 下面兩條水平線段哪個長? 如果我們相信我們的眼睛, 肯定會認為下面那條長. 其實不然. 有同學(xué)看過的應(yīng)該知道這個就是著名的繆勒萊耶錯覺圖. 事實上這兩條線段是等長的.為什么我們會有這樣的錯覺呢? <<思考, 快與慢>>這本書上提出了兩個系統(tǒng)的理念: 對于人類的思考活動, 心理學(xué)家認為存在兩種模式, 他們將其命名為系統(tǒng)1和系統(tǒng)2. 系統(tǒng)1的運行是無意識且快速的, 完全處于自主控制狀態(tài), 例如直覺的反應(yīng). 系統(tǒng)2則將注意力轉(zhuǎn)移到需要費腦力的大腦活動上來, 例如復(fù)雜的運算. 個人認為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個是感覺, 一個是思考. 因為感覺不需要調(diào)動我們的大腦, 甚至都不需要邏輯, 所以大家很多時候習慣于用感覺來判斷事物. 然而上圖已經(jīng)證明, 通過感覺出來的直覺反應(yīng), 不一定是真相: 感覺往往容易受到偏見, 情緒和自身欲望的主觀意識的影響. 當然并不是說感覺一無是處, 感覺能更快的反應(yīng), 我們很多的學(xué)習實際上也是在訓(xùn)練我們的直覺. 但是感覺是需要思考來檢驗的. 思考的誤區(qū) 查理-芒格有言: "我得到正確判斷的辦法,通常是先收集各種錯誤判斷的例子,然后仔細考慮該怎樣避免得到這些下場". 我們也可以通過這種逆向思維來糾正我們的思考. 上面說了思考是一個過程, 思考也會受到自身思維和感覺的影響, 那么為了更好的思考, 我們需要避開哪些誤區(qū)呢? 我們將思考的過程分成幾個過程: 思考的立場 -- 受自身思維的影響論證的過程 -- 受邏輯和公正性的影響思考的表達 -- 受邏輯性的影響對于別人對我們思考結(jié)論評判的反應(yīng) -- 受感覺, 情緒的影響 思考力 就算我們知道了思考是什么, 知道了怎么去規(guī)避自己思考的誤區(qū). 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的思考能力是不一樣的. 那么思考能力來源于什么呢? 學(xué)過中學(xué)物理的同學(xué), 都知道力有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點. 對于思考來說, 思考力的大小個人認為也是由這三個要素決定的. 那么在思考上, 這三個要素分別對應(yīng)什么呢? 思維方式(角度) 知識儲備 思維套路(模型) 如何提高自身的思考力 說了那么多概念和價值觀上的東西, 我們來看下怎么去提高自己的思考力的方法論, 并堅持實踐. 學(xué)會基本思考 總結(jié)下上面理解的思考是什么? 思考是外面根據(jù)輸入信息在大腦中進行一系列聯(lián)想, 分析, 推理, 判斷然后得出一個解決方案, 一個主意的過程, 這個過程會受到感受, 成見情緒的影響. 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攝入信息, 規(guī)避影響, 邏輯推理, 然后將思考表達出來. 在這些過程中, 我們需要: 控制輸入信息的質(zhì)量, 在自己大腦中尋找關(guān)聯(lián)知識來做信息補償.控制的情緒, 感覺, 成見對于自己思考的負向影響.借用一些思維套路(模型), 多問幾個為什么深入思考.整理自己思考的輸出, 控制自己對于別人對我們批判的反應(yīng). 提升思考質(zhì)量 學(xué)會了基本的思考過程, 我們來說下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來逐步提升我們的思考質(zhì)量. 認清自我: 杜絕思維誤區(qū)和主觀偏見.豐富知識: 提升問題之外的信息輸入.提升邏輯: 保證推理邏輯正確性.深度思考: 深入底層, 探其所以然. 認清自我思考的誤區(qū) 我們前面說到, 你之所以成為現(xiàn)在的你, 之所以有現(xiàn)在的思維方式, 是受很多外在因素和主觀感覺的影響的. 所以在思考之前, 我們最好能明白自己的思考誤區(qū)在哪兒, 盡量去規(guī)避. 畢竟方向如果錯了, 越努力錯越大. 如下是常見的幾種錯誤, 另外給大家推薦基本書, 可以更加批判性地認識自己的思考. 豐富自己的知識庫 在解決一個數(shù)學(xué)問題時, 我們一般會先梳理出已知條件, 然后還需要在我們腦子里搜尋關(guān)聯(lián)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比方已知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長度, 但是如果我們不知道勾股定理便很難求解斜邊長了. 所以說知識量的多少決定了思考力中力的大小. 豐富我們的知識庫才能提高我們的思考質(zhì)量和效率. 那么我們要汲取哪些知識呢? 知識汲取到我們的腦子里了, 我們還要想辦法存儲好不是嗎? 要不然我們怎么可以快速的找到他們呢? 假設(shè)你的衣柜是這樣放衣服, 你能快速找到你想要的嗎? 如果是這樣的呢? 同樣, 知識的存儲也是需要分類存儲的. 知識學(xué)習完, 分類存儲好就好了嗎? 顯然沒有那么簡單, 我們還需要有聯(lián)想的能力. 比如上面的求斜邊長的問題, 如果我們不能聯(lián)想到勾股定理, 而是內(nèi)角和定理, 我們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不是. 所以, 知識最重要的還是要建立聯(lián)接. 提升邏輯 接受了足夠多得數(shù)據(jù), 提取成信息, 關(guān)聯(lián)形成知識. 接下來我們就是要合理的利用這些知識來思考了 -- 那就是邏輯. 首先, 我們需要有一個基礎(chǔ)模型來不斷修正自己的邏輯 上面是<<邏輯思考力>>里面提到的三角邏輯, 個人覺得是一個很好的邏輯模型. 通過歸納/演繹講數(shù)據(jù)/論據(jù)和結(jié)論緊密聯(lián)系起來了.歸納: (數(shù)據(jù)-論據(jù)-結(jié)論) 從一個個證書辦理事例中, 解讀發(fā)展趨勢, 從發(fā)展趨勢中進行類推, 推出公理, 從而得出結(jié)論. 演繹: (論據(jù)-數(shù)據(jù)-結(jié)論) 從一般的公理開始類推, 用每個事實來證明, 驗證推導(dǎo)出結(jié)論. 三段論就是典型的演繹法. 接著, 我們還需要掌握一些邏輯思考的套路和工具 我們知道不同的問題肯定是有不同的思考的套路的, 例如分析做還是不做, 可以用T字分析; 分析怎么做可以用5W2H, 金字塔等. 個人強烈推薦使用思維導(dǎo)圖和A4紙平面切割法來整理你的邏輯. 這里推薦兩本書<<邏輯思考力>>和<<邏輯思維, 只要5步>>. 深度思考 在我們思考了之后, 往往還會有人對我們思考出來的結(jié)論甚至論據(jù)問為什么. 這就需要我們的深度思考能力了, 簡單的說就是多問幾個為什么的能力了. 一般來說, 我們很多人的思考停留在自己看到的信息(感知信息), 例如根據(jù)看到天上有云, 推導(dǎo)出要下雨. 如果更深一層, 就需要調(diào)動我們知識和智慧了(認知信息), 比如說要是烏云才可能會下雨. 那么烏云出現(xiàn)一定就會下雨嗎? 探究下去, 就需要我們對于一些原理性的東西(底層信息)有掌握了, 例如雨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就涉及到一些第一性原理的東西了. 這個過程要求我們保持專注, 不斷地自問, 追根究底, 還要將我們的相關(guān)知識盡可能的聯(lián)接起來, 逼近問題的本質(zhì). 小結(jié)一下 今天我們從思考的概念, 思考你的思考, 思考力, 如何提升等各個角度來認知了思考, 那么接下來最終要的是什么呢? 實踐, 堅持不斷地以正確的方法去實踐價值觀. 參考<<超越感覺-批判性思考指南>><<邏輯思考力>><<思考, 快與慢>>道長是名思維販子的開始入門深度思考富研社的你思考過你的思考嗎 |
|
來自: 新用戶0175WbuX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