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漫畫線條簡潔,神態(tài)逼真,富有生活氣息。他一生留下了數(shù)以千計的畫作,其中有關(guān)茶飲題材的茶畫,大多是精品,而且畫作都是詩畫相配,意境非常精妙。 松間明月長如此 留將一面與梅花 豐子愷的茶畫景物,以松樹、楊柳、梅花、竹林、月亮、山川、亭臺樓閣等為主,一張茶桌一茶壺、幾只茶杯,新朋老友喝茶談天,清凈又愜意。這類題材的茶畫有:《松間明月長如此》《惟有君家老松樹,春風(fēng)來似不曾來》《嚴霜烈日皆經(jīng)過 次第春風(fēng)到草廬》《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與梅花》《人閑春畫永,好友不期至》等。 豐子愷畫作《松間明月長如此》 《松間明月長如此》一句取自初唐詩人宋之問《下山歌》: 下嵩山兮多所思,攜佳人兮步遲遲。 松間明月長如此,君再游兮復(fù)何時。 詩人記錄了明月之夜緩步下嵩山,有佳人相伴,賞松間明月之美好,發(fā)出不知何時能再游此地之感慨?!端砷g明月長如此》畫中,有一家三口坐在松樹下飲茶賞月,兒童遙指當(dāng)空之皓月,此情此景,安靜祥和,就是這種意境的表達。 豐子愷《惟有君家老松樹,春風(fēng)來似不曾來》 《惟有君家老松樹,春風(fēng)來似不曾來》一詞引自宋朝張在《題興龍寺老柏院》詩作: 南鄰北舍牡丹開,年少尋芳日幾回。 惟有君家老柏樹,春風(fēng)來似不曾來。 詩中所言,在興龍寺老柏院外,牡丹花開時節(jié),每日吸引了眾多青年競相觀賞,而寺中老柏雖然四季常綠,卻無人問津,好像春天未曾到來。詩作者有為老柏打抱不平之意,表達了詩人對老柏不以外貌迎合世俗的精神贊嘆。豐子愷畫中,把柏樹改為松樹,寓意松柏品行高潔、矜持操守,兩位友人在松蔭下石桌上,品茗飲茶,作君子之交。 豐子愷《嚴霜烈日皆經(jīng)過 次第春風(fēng)到草廬》 《嚴霜烈日皆經(jīng)過 次第春風(fēng)到草廬》一詞引自元代呂思誠《戲題》: 典卻春衫辦早廚,老妻何必更躊躇。 瓶中有醋堪燒菜,囊里無錢莫買魚。 不敢妄為些子事,只因曾讀數(shù)行書。 嚴霜烈日皆經(jīng)過,次第春風(fēng)到草廬。 詩作者呂思誠講了一段與妻子的對話,在窮困潦倒之際,賣了春天衣服買菜,不必躊躇。口袋里沒錢不要考慮買魚吃,家里只要還有醋可以炒菜就行;因是讀書人,做事要有底線;嚴寒和烈日終將過去,春風(fēng)終究會吹到草廬。這應(yīng)該是豐子愷在抗戰(zhàn)時期顛沛流離途中的畫作,畫中一家四口在草廬門口,柳條泛青、梅花盛開,空中燕子飛舞,石桌上放著一壺兩杯,一派冬去春來的景象。此畫通過春天景色的描繪,來激勵國人戰(zhàn)勝困難和惡魔的斗志和勇氣。 豐子愷《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與梅花》 《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與梅花》一詞引自清代詩人何錢《普和看梅云》: 酒沽林外野人家,霽日當(dāng)檐獨樹斜。 小幾呼朋三面坐,留將一面與梅花。 豐子愷把“小幾”改成“小桌”。這首詩的意境非常妙絕,在梅花綻放的時節(jié),三位友人圍坐小桌品茗賞春,留出一個方位給梅花,仿佛梅花也是茶友之一,梅花有堅強、高潔、忠貞的雅意,故文人有“梅妻鶴子”之追求,《留出一面與梅花》凸顯朋友之間高山流水般的精神交往。 豐子愷《人間春畫永,好友不期至》 《好友不期至》一句引自清朝劉大櫆《聽琴》: 香臺初上日,檐鐸受風(fēng)微。 好友不期至,僧廬同叩扉。 彈琴向佛坐,余響入云飛。 余亦忘言說,烏棲猶未歸。 在一個春日的暖陽下,正在門口石臺上喝茶的主人公,見到了不期而至的老友來訪,那種開心溢于言表。 豐子愷《獨樹老夫家》 《獨樹老夫家》一句引自杜甫《草堂即事》: 荒村建子月,獨樹老夫家。霧里江船渡,風(fēng)前徑竹斜。 寒魚依密藻,宿鷺起圓沙。蜀酒禁愁得,無錢何處賒。 詩的大意是,在一個冬日的荒村,老者獨坐樹下,航船在霧中行駛,寒風(fēng)吹得竹子倒伏在小徑上。魚兒為避寒冷擠到了綠藻里,已經(jīng)棲息的鷺鳥從沙堆邊起飛。川酒可以消愁,但是沒錢買,在何處能賒到酒? 畫中有一老人獨坐松樹下,品茶讀書,一種與世無爭、閑云野鶴的生存狀態(tài)。 青山個個伸頭看 幾人相憶在江樓 豐子愷茶畫中,有一類是登高望遠、抒發(fā)思鄉(xiāng)愛國之意。主要畫作有:《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白云無事常來往,莫怪山人不送迎》《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相對忘貧》《吟詩推客去》等。 豐子愷《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一詞引自明末清初高僧圓信《天目山居》: 簾卷春風(fēng)啼曉鴉,閑情無過是吾家。 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圓信(1571-1647),字雪嶠。浙江鄞縣人。曾先后住持浙江余杭徑山寺、紹興云門寺、莫干山德清雙髻庵、嘉興東塔寺、廬山開先寺等。圓信嗜茶,自知行將圓寂,還吃了最后一杯茶,頗為傳奇。他臨終時有謁語云:“小兒曹,小兒曹,生死路上須逍遙。皎月冰霜曉,吃杯茶,坐脫去了”。臨終前索茶一杯,隨唱雪花飛句,端然坐逝,終年77歲。 《天目山居》系圓信住持莫干山德清雙髻庵時所作。前兩句寫出了山居春曉的幽靜,春風(fēng)與鳥鳴讓人賞心悅目,煮水品茗,一幅閑情逸致。后兩句用“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來表述庵中煮茶品飲的自得其樂。這個擬人手法,使得群山更加生動,平添了一份趣味和生機。 豐子愷以該詩金句“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為題,畫中層巒疊嶂,古松蔽日,云霧繚繞,拾梯而上,便得一庵。面向云海,有一禪師,幽靜寂然,品茗修禪,頌經(jīng)吟典,自得其樂,引得青山一個個探頭,對庵中飲茶誦經(jīng)的僧家不勝羨慕。 豐子愷《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 《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一詞引自唐朝羅鄴《雁二首》: 暮天新雁起汀洲,紅蓼花開水國愁。 想得故園今夜月,幾人相憶在江樓。 早背胡霜過戍樓,又隨寒日下汀洲。 江南江北多離別,忍報年年兩地愁。 這幅畫中,三五友人在江邊的閣樓里,登高望遠,賞江上之明月,思故園之親情,兩行大雁正在南飛,邊喝茶邊暢談家鄉(xiāng)的離愁。 豐子愷《白云無事常來往,莫怪山人不送迎》 《白云無事常來往,莫怪山人不送迎》一詞引自清朝詩僧清恒的《山居》: 簾卷西風(fēng)雨乍晴,閑憑小閣聽流鶯。 白云無事常來往,莫怪山僧不送迎。 清恒,字巨超,號借庵。生卒年不詳,約1771年前后在世。俗姓陸。浙江桐鄉(xiāng)人,與豐子愷同鄉(xiāng)。清朝江蘇鎮(zhèn)江定慧寺僧。曾云游天臺、雁蕩、洛伽、黃山、九華佛教名山。長于詩文,是江南著名詩僧,與同時代文人袁枚、洪亮吉等交游唱酬。其詩格調(diào)高古,辭語精煉,有詩集名《借庵詩鈔》,洪亮吉為作序。 畫中群山環(huán)繞,在山腰間有一山居,主人煮茶烹茗,面向云海飄渺若有所思,觀海聽濤,一幅悠然自得的場景。每天白云自來自往,無需山人迎送(此處豐子愷把原詩的“山僧”改為“山人”)。 豐子愷《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一詞引自蘇軾《后赤壁賦》[1]。在月明風(fēng)清之夜,蘇軾與客泛舟江上,行歌相答,游于赤壁之下;見到“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江上景觀;看到孤鶴橫江東來、戛然長鳴、掠舟西去的奇特經(jīng)歷;借道士之夢,表現(xiàn)蘇軾曠然豁達的胸懷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豐子愷畫中,在月圓之夜,只見三友圍坐江上巨石,四周群山環(huán)抱,襯托遠山之明月,山邊之古松,積水空明,藻荇交橫,飲茶品茗,心如洞明,氣靜神清,三位摯友作促膝長談,何其美哉。 豐子愷《相對忘貧》 《相對忘貧》一詞是豐子愷借用納蘭性德詞《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這首詞第一段講的是一個人有了相愛之人,若不能天天在一起,是最難以接受的。第二段講的是如果有相愛的人不能相互親近,那么春天有何意義。第三段是兩個典故,裴航通過在藍橋乞漿,順利與仙女云英相愛;但是嫦娥奔月卻并未如愿。第四句是如果牛郎織女能夠在牛津渡口(非牛津大學(xué))相會,那么貧困就算不了什么。 豐子愷借用納蘭性德詞,畫中人物在江邊飲茶,極目遠眺,山川相繆,郁乎蒼蒼,碧波臥龍,波瀾不興,令人賞心悅目,竟然忘記了貧困,以此贊美景色之優(yōu)美。 豐子愷《吟詩推客去》 《吟詩推客去》是豐子愷自配詩畫,畫中主人在吟詩時有客來訪,為了不被打斷作詩的思緒,急急忙忙將客人從家里推將出來,安頓到院子里的茶桌就坐飲茶。主人公推客的急切,客人被推出的無奈,讓人忍俊不禁。 小灶燈前自煮茶 昏昏燈火話平生 豐子愷的茶畫中,有一部分是專門寫茶事的畫作。如《小灶燈前自煮茶》《草草杯盤供語笑 昏昏燈火話平生》《留客題詩夜煎茶》《孤獨生涯經(jīng)歷慣 自吹爐火夜煎茶》《茶店一角》《吃茶》等。 豐子愷《小灶燈前自煮茶》 《小灶燈前自煮茶》一句,引自陸游《自法云歸》: 落日疏林數(shù)點鴉,青山闕處是吾家。 歸來何事添幽致,小灶燈前自煮茶。 陸游在詩中講述了從法云寺歸來,晚上書僮已就寢,興致未盡,就自己動手煮茶。豐子愷作此畫時,正值抗戰(zhàn)勝利之際,居住在重慶沙坪小屋,開始謀劃東歸,當(dāng)時閑居山城,閑情所致,自己半夜煮茶雅飲,作此畫記錄這段歷史,也是流亡中最好的紀念物。 豐子愷《草草杯盤供語笑 昏昏燈火話平生》 《草草杯盤供語笑 昏昏燈火話平生》一詞引自宋朝王安石《示長安君》: 少年離別意非輕,老去相逢亦愴情。 草草杯盤共笑語,昏昏燈火話平生。 自憐湖海三年隔,又作塵沙萬里行。 欲問后期何日是,寄書塵見雁南征。 這首詩是王安石記錄與胞妹王文淑久別重逢的場景,王文淑遠嫁長安縣,被封長安縣君。大意是,年少時對離別就很重視,老來重逢更是頗為感傷。家中雖只有粗茶淡飯,也充滿歡聲笑語,在昏暗的燈光下回憶過往時光。時隔三年有了這次見面,但是王安石馬上就要遠赴遼國萬里之行,若問下次何日再相會,須等大雁南飛送信來。 豐子愷畫中,兩位老友久別重逢,略備茶飯,挑燈夜敘,暢談離情,旁邊窗臺上小貓在專心聽主人家聊天,一旁的兒童爐前煮茶,用竹筒吹氣助燃。充滿了生活氣息。 豐子愷《留客題詩夜煎茶》 《留客題詩夜煎茶》是豐子愷自配詩畫。畫的結(jié)構(gòu)與上一幅《草草杯盤供語笑 昏昏燈火話平生》很相似:夜晚時刻,老友對面而坐,有窗戶、有兒童吹火煮茶。在月光如水的夜晚,為了多留住來客時間,給主人題詩作詞,主人拿出家中好茶,喚出小女生火煮茶,熱情地挽留客人。 豐子愷《茶店一角》 《茶店一角》作于40年代,在一個茶店里,三教九流,有老者、青年、和尚、鄉(xiāng)紳模樣的各色人等,坐在一起喝茶談天,有一位“藍衣男”,正在講話,其他人很專注的神情,畫面形象生動。江浙、四川等地的茶館都是這樣的場景,不管什么身份坐在一起喝茶,大家就是平等的。柱上懸掛了“莫談國事”,表明那個時期國民黨政府壓制民意,禁止在茶館店中討論國事。用的印章是“石門豐氏”。 豐子愷《吃茶》 上面這幅簡筆的《吃茶》,線條簡單,三人茶館方桌上喝茶聊天,臉部只畫了鼻嘴,未點睛,但神態(tài)自然傳神。 好鳥枝頭亦朋友 一鉤新月天如水 豐子愷茶畫還有幾幅,意境深遠,富有禪意。一幅是下面的《好鳥枝頭亦朋友》。 豐子愷《好鳥枝頭亦朋友》 《好鳥枝頭亦朋友》一句引自宋代詩人翁森的《四時讀書樂》: 山光照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fēng)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 大意是:陽光照在堂外的欄桿,流水淙淙繞著長廊流過,乘涼歸來的人們,沐浴著春風(fēng)送來花香,一邊走一邊吟唱著詩歌。停在枝頭的鳥兒,那是伴我讀書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啟發(fā)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歲月,人生只有讀書是最好的事。讀書的樂趣在哪里?就如綠草長到窗前而不剪除,到了讀書忘我的境地。 畫中,柳樹下石桌上,一男子置一壺兩杯,仿佛與他人同飲,但畫中只見一人并無茶友。對面柳樹枝上有鳥,朝男子張嘴鳴叫,正是與男子同飲的“茶友”。 豐子愷《鄰叟閑來無個事 一支煙管一杯茶》 這是豐子愷自配茶詩的畫作,畫中老者手持煙管,桌上一杯茶,旁邊兩小孩正在吃蘋果,地上還有兩只雞正在覓食,老者、孩童、雞和諧相處,自得其樂。 豐子愷畫作中,還有一幅重要的茶畫,也是他的漫畫處女作,就是《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此畫作于1924年,當(dāng)時在上虞白馬湖畔春暉中學(xué)擔(dān)任老師的豐子愷,創(chuàng)作了此畫,好友朱自清看到后,把這幅作品發(fā)表在他和俞平伯合辦的刊物《我們的七月》上,這是豐子愷首次公開發(fā)表的漫畫作品,在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后來在鄭正鐸、葉圣陶和茅盾等友人的鼓勵下,1925年結(jié)集出版了《子愷漫畫》,從此開創(chuàng)了中國漫畫的先河。 豐子愷《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黑白版 當(dāng)時《文學(xué)周報》主編鄭振鐸先生曾評價此畫:“一道卷上的蘆簾、廊上一個小桌,桌上一把壺,天上一鉤新月……雖是疏朗的幾筆墨痕,我的情思卻被帶到一個詩的仙境,我的心上有種說不出的美感”。畫中的桌上茶壺與茶杯,在一鉤新月如水的映照下,顯得如此寂寥,使人想起相聚時的喧鬧,形成巨大的對比和反差,生發(fā)出人聚人散、悲歡離合、人生無常的感慨,和對聚也歡欣、離也惆悵的嘆息,以及對人生苦短、唯有天地永恒的悲憫。這種意境與“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的原作——宋朝謝逸《千秋歲·詠夏景》意涵是非常貼近的。 豐子愷《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彩色版 《人散后,一鉤新月天如水》一詞引自宋朝謝逸《千秋歲·詠夏景》:“楝花飄砌。蔌蔌清香細。梅雨過,萍風(fēng)起。情隨湘水遠,夢繞吳峰翠。琴書倦,鷓鴣喚起南窗睡。密意無人寄。幽恨憑誰洗?修竹畔,疏簾里。歌余塵拂扇,舞罷風(fēng)掀袂。人散后,一鉤淡月天如水”。作者謝逸(1068-1113),字無逸,號溪堂,宋代臨川人(今江西撫州),江西詩派代表人物。這首詞描寫的是淡淡的惆悵與濃濃的思念,在初夏時節(jié),楝花飄落,梅雨已歇,思念遠方佳人。彈琴讀書都感困倦,南窗小睡也倍感百無聊賴。就是在竹林旁呼朋喚友,縱情歌舞,待人群散去,新月如水,仍是惆悵寡歡。 豐子愷在《漫畫創(chuàng)作二十年》總結(jié)自己二十幾年漫畫創(chuàng)作過程,“約略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是描寫古詩的時代,第二是描寫兒童相的時代,第三是描寫社會相的時代,第四是描寫自然相的時代。但又交互錯綜,不能判然劃界,只是我的漫畫中含有這四種相的表現(xiàn)而已”。豐子愷的茶畫,以詩配畫,以畫配詩,不僅予人視覺愉悅,又因趣味橫生,意境悠遠,令人激起思想共鳴。 朱光潛在評價豐子愷的人品與畫品時提到:“他(豐子愷)的畫里有詩意,有諧趣,有悲天憫人的意味;它有時使你悠然物外,有時使你置身市塵,也有時使你啼笑皆非,肅然起敬?!漠嫎O家常,造境著筆都不求奇特古怪,卻于平實中寓深永之致”。 “子愷的文化教養(yǎng)是既廣且深的。……形成他的人品和畫品的主要還是中國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他熟悉中國詩詞,又從弘一學(xué)過書法,下過很久的功夫。他告訴過我,每逢畫藝進展停滯,他就練寫章草或魏碑,練上一段時期之后,再回頭作畫,畫就有些長進,墨才入紙,用筆才既生動飛舞而又沉著穩(wěn)健,不至好像飄浮在紙上。從子愷的例子我才開始懂得中國詩畫同源和書畫同源的道理”。 朱先生對豐子愷詩畫(也是對茶畫)的評價,再恰當(dāng)不過了。 六羨齋主于壬寅年正月初三 參考文獻: 1、豐子愷,《豐子愷漫畫全集》《豐子愷散文》《緣緣堂隨筆》 2、朱光潛,《緬懷豐子愷老友》 3、劉萍萍,《豐子愷茶畫研究》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xué)2019年碩士論文 4、竺濟法,《青山個個伸頭看,看我庵中吃苦茶——淺析豐子愷涉茶漫畫之禪意》 |
|
來自: 六羨齋主 > 《我發(fā)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