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與中秋、明月相關的詩詞,第一時間總讓人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一首詞于瀟灑豪邁之間見兒女情長。其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被視為千古愛情詩詞中的佳句。其實,除了這蘇軾的這首詞,唐朝還有一位宰相寫過一首與“明月”、“愛情”相關的詩句,絕大部分的人都會背這首詩的頭兩句。 每逢中秋佳節(jié),在一些正式場合,很多人愛拿它來妝點門面,表達同根同源、企盼團圓的心聲。時間一久,大家就忘記了它原來還是一首愛情詩。它,就是唐代名相張九齡的——《望月懷遠》。一、望月“懷遠”懷的是愛人望月懷遠——唐·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詩文意譯:一輪明月自海上升起,天涯咫尺,你我同時仰望月輪。天涯的阻隔,勾起了愛人心中的怨恨,一整晚都在思念著彼此。想吹滅了燭光入睡,卻輾轉難眠,于是披衣賞月。月光之下,夜露清寒,衣服有一些浸濕的感覺。月色它是妻子贈予我的禮物。我抬手捧了一捧,可是它卻從指間溜走了。罷了罷了,還是回去睡覺,繼續(xù)在夢里與妻子相會吧。張九齡這首五言律詩,最受歡迎的就是前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看似用語簡單,但是顯得十分大氣。 其中第一句“海上生明月”,讓讀者先看到一個寬闊無邊的海平面,突然之間,一輪皎月從海平面升騰而起。景象之闊大,讓“海上”與“天涯”的人們不由得同時仰望。作者通過這種特寫,自然地突出了詩作“望月”的主題。接下來,再轉向細微,描寫兒女的相思之情。其中的亮點是通過“滅燭”、“披衣”、“捧月”等一系列的動作,表現(xiàn)愛人因為相思而不得見,欲睡而不成眠的苦惱。心情愁煩,像夜露浸潤了衣衫,讓人感覺有些不舒服,進而產生了幻想。想象月光是妻子贈送給自己的禮物,然后癡癡地伸手去捧它,卻怎么也捧不住。于是轉念想到:還是夢中好啊。不如回去做夢,在夢中與她相會。詩歌開頭兩句中的“海上”、“天涯”配合“明月”打造出一種三維立體的景象,有著極強的“時空感”和宏大的畫面感,足以讓人自動把“明月”與“思念”進關系,進而產生共情。因此作者后面寫到的那些相思佳句,往往會被人忽略。 在中國古詞中“懷遠”其實被視作“懷內”的代名詞。特指思念妻子。古人創(chuàng)作著不少關于明月與愛情的詩篇。例如樂府詩《昭昭素明月》中寫道:“昭昭素明月,暉光獨我床。憂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長?!币约昂髞硖K軾的:“轉朱閣,依綺戶,照無眠?!倍际窃孪孪嗨嫉拿?。有了珠玉大前,張九齡這首詩的后幾句雖然出彩,卻也沒有顯得十分出眾。于是時間一久,大家漸漸忽略了后面的句子,只記得大氣磅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二、六朝古韻添新風張九齡擅長在詩歌的開篇,運用簡潔、平易的詞匯點題,營造出一種宏大的故事背景。除了“海上生明月”,張九齡還有兩句名詩,曾經以一種特別好玩兒的方式在傳播??催^金庸《連城訣》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哥翁喊上來,橫池不敢過”。在《連城訣》里面,戚長發(fā)故意把《唐詩劍法》改名為《躺尸劍法》,把其中的唐詩名句串改后教給自己的徒弟狄云。其中,開頭的就是張九齡《感遇十二首》中的這一句詩。原文是:“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 “孤鴻海上來”也和“海上生明月”一樣,非常具有畫面感。后者是通過海平面的“直線”與明月的“圓形”打造了一幅圖畫,而前者則是海平面的“直線”與“孤鴻”的一個點營造出來的宏大畫面。讓人一見就產生一種海闊憑魚躍,長空任鳥飛的觀感。張九齡的詩歌最出彩的是五古,但是五律中的《望月懷遠》卻在六朝古韻上呈現(xiàn)出一種新風。熟悉張九齡詩歌的人都知道,他的《感遇》寫得特別有味道?!短圃娙偈住返谝皇拙瓦x他的“蘭葉春葳蕤”,第二首就是他的“江南有丹橘”。他擅長通過古詩,描寫品性高潔的士人。 前面提到的《感遇十二首其四》,即“孤鴻海上來”也是貶低高力士、李林甫等人,歌頌自己高尚品格的作品。但是他在《望月懷遠》中卻完全拋棄了《感恩》中那種孤芳自賞與自我標榜。改用了六朝時代的舊題,借明月來描寫兒女相思之情。歷代詩評家在評價這一首詩時,都只說張九齡《望月懷遠》格律嚴謹、風格清淡,對仗工整。實在是感覺它好,卻仿佛也沒有好到哪里去,夸無可夸。然而,它卻被人競相傳誦了一千多年,其秘密就在詩的頭兩句。六朝古詩描寫愛情纏綿浪漫,可少了張九齡開篇的那種“大氣”??上в捎凇昂I仙髟?,天涯共此時”的氣象過于磅礴,導致這一首詩的前后風格略有一些脫節(jié)。 但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張九齡對六朝古韻進行的革新。誰說在壯闊雄渾的背景下,不能訴說兒女相思呢?后世的蘇東坡就用他的詞作《明月幾時有》成功地做到了。結語蘇東坡的《水調歌頭》豪邁而不失柔情,既是詠月表達個人志向的佳詞,也是敘述相思的名篇。但張九齡憑借《望月懷遠》開篇兩句意象壯闊的詩句,攜六朝古韻之新風,也笑傲詩國一千余年。如今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不再被簡單理解為對愛人的思念。因為張九齡詩中意象表達的闊大,讓它比《水調歌頭》更加適用于正式的場合,所以反復被提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代表的是對四海游子歸家的期盼。炎黃同宗,華夏同源。一衣帶水,天海比鄰。名詩與佳節(jié)正相映襯,相得益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