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學(xué)無憂。唯之與阿(e),相去幾何?善之與惡(e),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bo)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儽儽(lei)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余,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dan)兮其若海,飂(liu)兮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且鄙。 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摘自《道德經(jīng)》第二十章 解 不要學(xué)那些世智辯聰,只要單純過順天之道的生活,人就能過很幸福很快樂的生活。 一句討好的話,一句逆耳的話,實在差別不了多少,但世人卻很在乎,而被耍得團團轉(zhuǎn)。 善與惡能絕對區(qū)分嗎?當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對同一件事情是善是惡的界定,可能迥然不同。 世人所形成的是、非、好、壞、善、惡的道德觀,未必正確,但不能不尊重。 宇宙大道太博大精深了,很少人能了悟。 世人忙忙碌碌的鉆營各種名利權(quán)勢,追求榮華富貴的生活,都好像很快樂。我老子卻淡泊那些名利、不去鉆營,只像個嬰兒,與世無爭,過著淳樸快樂的生活。 不被名利權(quán)勢所系縛,到處游走,像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 從世俗的眼光來看,大家好像很富裕;我看起來像貧窮人家,空無所有。我老子在這個世界,是個異類。在俗人眼光中,是個愚笨之人。不去經(jīng)營名利權(quán)勢,只過與天地合一的生活。 世俗人看起來才華橫溢,獨我看起來愚昧、笨笨。 世俗人看起來精明能干,獨我看起來憨憨、傻傻。 淡泊名利兮,心如大海。 如清風(fēng)自在兮,以宇宙為舞臺。 世間人都追求成為很厲害、很有作為你的人。 獨我老子看起來像個老頑童,沒什么作為。 世間人熱衷于追求功名利祿,我卻與世間人不同,只重視回歸道,與天地父母合一。 摘自《道德經(jīng)妙解》郭永進著 道德經(jīng)妙解 得 出世與入世的生活之道 這一章都是老子出世的大道、心態(tài)、境界。 單純的過順天之道的生活,就可以獲得快樂和幸福。這里關(guān)鍵是理解順天之道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境界,我們從原文和妙解可以總結(jié)三種情況 1.好話與壞話,世人會起好壞之心,繼而有了各種好與壞的判斷和作為。 2.善與惡的區(qū)分界定,因個人之心不同而不同。 3.道德觀不同,是非、好壞、善惡的世人觀念不管對與錯,都得尊重,不能不顧及。 三生萬物 世人的好壞、是非和善惡觀念,眾人都熙熙的追求,'如享太牢'喻指人們照搬照吞顯學(xué)成見就像享用著盛宴的美食一樣;'如春登臺'則形容人們奔赴'陽光道'所指向的'天堂世界'就像春天里奔赴可沐浴春風(fēng)、臨眺美景的高臺一樣。但是老子卻淡泊,像個嬰兒。 這種世人皆追求的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老子的修煉卻在淡泊名利、心如大海、海納百川,以宇宙之道為舞臺。道是沒有這三種觀念的,是兼愛天下的,沒有區(qū)別的給與世人和世物愛,如水一般滋潤萬物,老子追求與天地父母合一,天地人合一的狀態(tài)。 出世修道,就是要沒有俗人的一般的是非觀念,價值觀念,世界觀念,但是我們天生在世間生活,就自然有了這些好與壞、善與惡、是與非,如何出世修道呢? 陽明心學(xué)給了這個修道圣人的心法,就是在心上去格物,從心來格理,心的是非已經(jīng)有了世人的三種情況,唯有以心即理,從心來格物,追求其中的規(guī)律,就是在不斷的修道,成為老子一樣的得道之人。 心即理示意圖 古代出世之道可以去鐘南山修道士,隱士;去佛教修和尚、師太,皈依佛門;入世之人,可以學(xué)儒家,到社會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還有一些人讀了書回到家鄉(xiāng)研究中醫(yī)、科學(xué)和地理,比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yīng)星的《天工開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他們都是成就了累世之功的偉人,并且有書物品傳于后世,他們也是“得道之人”,西方的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天文學(xué)家、數(shù)學(xué)家,也都是“得道之人”,近代的偉人,思想家、革命家、專家、學(xué)者、企業(yè)家等等,都是可以理解為入世與出世的“得道之人”,萬古留存,與天地合一。所以順天之道的生活,就是順著天道賦予的生命軌跡去生活、學(xué)習(xí)和發(fā)展,我們都是幸福和快樂的“得道之人”。 問題又來了,我的順應(yīng)天道的生命價值又是什么呢?去哪里去尋找? 順應(yīng)天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