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三國時代的歷史中,曹操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他能成為群雄之一,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在很早的時候, 曹操作為一名宦官之后,既沒有雄厚的家世背景, 也沒有什么地盤可依靠, 甚至在董卓竊據(jù)朝廷之時,他也不過是一個逃出京城的落魄校尉而已。 可是六年之后,曹操的人生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成為中原一霸, 還和雄踞四州的袁紹掰起了手腕,最后以弱勝強,占據(jù)了北方幾乎每一寸土地。 他能在短短六年的時間里,有如此重大的變化,其實離不開他的“張良”——荀彧(xún yù)。 荀彧才德兼?zhèn)?,是曹操的首席謀臣,他也的確給了曹操諸多關(guān)鍵的支持: 勸說曹操'迎奉天子'到許縣的,是荀彧; 呂布偷襲曹操的兗州時,拼命為曹操守住三個城邑的,是荀彧; 官渡之戰(zhàn)時曹操心生退意,給曹操“打氣”、讓他不必害怕的,是荀彧; 為曹操舉薦鐘繇、荀攸、陳群、郭嘉等大量人才的,是荀彧; 曹操在外邊打仗,坐鎮(zhèn)后方搞后勤的,還是荀彧, 可以說,每當曹操走到一個重要的岔路口,為他指引方向的都是荀彧, 他既是曹操的張良,卻也是曹操的蕭何。 曹操能得到這樣一個杰出的謀略家輔佐,無疑是幸運的, 即使在人才輩出的時代,又能找出幾個荀彧這樣的人來? 然而,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張良)的荀彧,其結(jié)局卻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他在曹操的事業(yè)開始輝煌的時候,突然去世了, 陳壽只含糊地說荀彧是“以憂薨”,荀彧所憂的是什么事,陳壽不曾明說, 卻在下面緊接著寫了一句:謚曰敬侯。明年,太祖遂為魏公矣。 這是否就是暗示我們:荀彧之死,與曹操做魏公有關(guān)呢? 讓人無限遐想的,還是東晉史學(xué)家孫盛編著的《魏氏春秋》里面的說法, 據(jù)說是曹操命人送吃食給荀彧,可荀彧打開后,看到盒子里面卻是空的, 便認為這是曹操要他自裁,就立刻飲毒而卒了........ 孫盛也不曾說明這個說法是哪來的,聽起來更像是街頭巷尾傳聞的故事, 然而,荀彧作為曹操創(chuàng)業(yè)時期勞苦功高的重要謀士,卻不曾被列入曹操太廟里, 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就使得曹操和荀彧之間的關(guān)系成為一大“謎團”, 兩人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荀彧又為什么突然去世了? 其實,荀彧和曹操之間的關(guān)系,早在曹操做“魏公”這樁事發(fā)生前,就有了問題。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荀彧出身于潁川荀氏,一個典型的士族世家, 其祖父荀淑名氣之大,令人咋舌, 當世名賢李固、李膺等都拜荀淑為師,荀淑也是以品行高潔著稱, 八個兒子更是個個都是才子,被人們稱為“荀氏八龍”。 荀彧的父親荀緄做過濟南的國相, 他在荀彧年少的時候,便給兒子訂了門親事——宦官唐衡的女兒, 這門親事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唐衡貪暴,本想把女兒嫁給汝南傅公明,不料遭到傅公明拒絕, 于是把女兒許給了荀緄的兒子荀彧, 荀緄對宦官很是忌憚,接受這門親事也是無奈之舉,卻也使得荀彧成為別人眼中的笑話。 荀彧面對這些譏諷,置若罔聞,世間的閑話何其多?人生很貴,不值得糾纏瑣事,不如省下心思多讀書。 漸漸地,方圓百里都聽說荀家又出了一名才子荀彧,甚至南陽名士何颙見到荀彧,更是驚呼:王佐才也! 別說無人再譏諷他,反而都想把自家的女兒嫁給他, 據(jù)說荀彧不僅生得一表人才,還喜歡熏香,走起路來渾身飄散著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氣, 完美地詮釋了什么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 家中有未嫁女兒的人家動心也是有緣故的,荀彧成名之時,宦官唐衡身子早已埋進了黃土里, 這門親事大可以作罷, 然而令世人沒想到的是,荀彧仍舊娶了唐衡的女兒,并且終其一生,未曾納妾, 足以見得荀彧這個人,品性高潔注重承諾,并且“從一而終”。 諸君北面,我自西向荀彧在本郡被舉為孝廉,做過掌管御用紙、墨、筆等物的“守官令”(189年), 這一年九月,董卓廢掉少帝劉辯,立劉協(xié)為獻帝,不久董卓自為相國, 荀彧見狀,自請調(diào)任立京,前往亢父縣做縣令,成功脫身, 他到了亢父縣之后,又果斷掛印棄官回了老家。 荀彧回到潁川后,勸說家鄉(xiāng)的人趕快搬離潁川這個容易陷入戰(zhàn)亂的“四戰(zhàn)之地”, 但大家都留戀故土,不愿意離開, 這時正趕上同鄉(xiāng)的韓馥派人來接他們,荀彧于是帶著族人跟隨韓馥的人馬離開了潁川前往冀州避難, 留下的人后來大多被董卓的部將李傕所殺害、搶走了。 荀彧到達冀州的時候,袁紹也在, 他聽說名滿天下的荀彧到了,頓時喜出望外,還十分隆重地接待了荀彧, 但是荀彧并沒有因為這個原因,就投入在袁紹門下, 哪怕他的弟弟荀諶和同郡辛評、郭圖都選擇了追隨袁紹, 荀彧依舊是不動聲色, 他有自己的理想,這個理想很崇高,如今天下打亂,各割據(jù)勢力斗來斗去, 夾雜在其中的百姓苦不堪言, 荀彧覺得他該做點什么,而不是謀個一官半職偏安一角, 他想治亂、想讓一切回到“正軌”,但是他覺得袁紹這個人,不是一個能夠成事的人, 是辦不到的。 也是這個時候,曹操走進了荀彧的視線。 那會兒,正趕上袁紹剛成為伐董聯(lián)盟的“盟主”, 一群人各自帶著隊伍聲勢浩蕩地喊起了“討伐董卓”的口號,檄文也早就發(fā)了, 卻在關(guān)鍵時刻,幾十萬人馬聚集在酸棗遲遲不肯進兵, 唯獨當時不起眼的曹操,帶著少得可憐的兵馬,獨自前去討伐董卓, 結(jié)果曹操慘敗,自己還被流矢射中,差點丟了性命。 等他回到酸棗,看著無動于衷的人們,憤慨地說道:今兵以義動,持疑不進,失天下望,竊為諸君恥之! 索性走掉了,回去重新招兵買馬,駐扎在了河內(nèi)郡, 討伐董卓之事,也就這樣不了了之。 對于曹操,荀彧也是早有所聞的,雖說曹操不是出身于名門望族, 但早年他在任職北部尉時(管理洛陽城北部治安), 嚴肅法紀、不避豪強是出了名的,無論權(quán)貴還是皇帝眼前的“紅人”,若是誰家親戚犯了法到了曹操這里,完全是不留情面當即法辦, 后來曹操在任職濟南國相期間, 仍舊是這么個雷厲風行的作風,堪稱東漢朝堂上的一股清流, 像曹操這樣的人,在自己最低微、落魄的時候,怒斥“諸君”一點也不奇怪, 雖說無功而返,卻也給荀彧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們成了朋友。 那么,這個時候荀彧是認定曹操了嗎? 恐怕還不完全是,畢竟對于一個有著“從一而終”信念、背負著家族責任的人來說, 還需要深思熟慮。 我覺得真正讓荀彧下定決心的,是另一件事情的發(fā)生: 袁紹回到河北后,開始籌劃將漢室宗親幽州牧劉虞擁立為帝。 當時不少人支持這個提議,他們覺得漢獻帝被奸臣董卓控制著又遠在西面的長安, 生死不明,不如換個皇帝。 曹操聽聞怒不可揭,當即表態(tài):諸君北面,我自西向! 意思是,你們向北邊迎立劉虞,我自尊奉西邊的獻帝。 就是曹操的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荀彧,這一刻他與曹操有了共同的目標——匡扶漢室, 于是荀彧轉(zhuǎn)往東郡,投奔了東郡太守曹操,他要和曹操一起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 死心塌地跟著曹操曹操剛起家的時候,沒什么資本,根本就擠不進袁紹、袁術(shù)、董卓、劉表、公孫瓚這些人的行列里, 甚至還要依附著袁紹,也就是袁紹的“小弟”級別。 荀彧的輔佐,對曹操來說是如虎添翼,荀彧并不單單只是謀士, 我們看荀彧的簡介, 他被稱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 所謂戰(zhàn)略家,就是能夠著眼于整個局勢,又能放眼于未來, 制定己方的戰(zhàn)略方針、合理分配力量與資源,引導(dǎo)己獲得勝利的人, 荀彧就是這樣的人, 曹操的現(xiàn)狀并不是他擔憂的,只要曹操充滿理想且正義,荀彧就愿意死心塌地跟著曹操。 這一年荀彧29歲,被曹操任命為司馬(191年), 對于董卓這顆大毒瘤,該如何解決,曹操很是頭疼,這時荀彧說:董卓肆意暴虐,必將以亂亡告終。 意思是這樣的人沒什么可擔憂的, 果不其然,一年后(192年)董卓就被呂布刺死,可見荀彧看問題看得十分透徹。 這一年,青州黃巾軍殺害了兗州刺史劉岱,曹操被鮑信等人舉薦為了兗州牧, 他與鮑信合軍進攻黃巾軍,不料鮑信戰(zhàn)死,所有壓力全都頂在了曹操身上, 但他沒有退縮,反而作戰(zhàn)更加勇猛,“設(shè)奇伏,晝夜會戰(zhàn)”, 最終擊敗了黃巾軍,并獲降卒三十余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 曹操,終于有了逐鹿天下的實力, 雖然史書上沒有寫荀彧是否做過什么,但想來也是出了不少“奇謀”, 接著曹操又跟著袁紹打袁術(shù)、陶謙、公孫瓚, 漸漸在一個紛亂的局勢中,占據(jù)兗州站穩(wěn)了腳跟。 這樣一個結(jié)果,讓荀彧感覺很欣慰,也很慶幸自己跟對了人, 曹操不僅斗志滿滿,重要的是善于采納別人的建議,這或許也是荀彧沒有選擇袁紹的原因之一, 這個局面預(yù)示著曹操的未來,只怕是會越來越好,荀彧此后更是死心塌地要幫助曹操成功。 曹操與荀彧,一個在外領(lǐng)兵,一個留守,可謂搭配得十分默契。 這一年(194),曹操因為父親死在了徐州兵士的手里,率兵前去攻打陶謙, 沒曾想,陳宮、張邈反叛,還暗中迎來呂布占據(jù)兗州,當時留守兗州的大多數(shù)將領(lǐng)紛紛反叛響應(yīng)呂布, 荀彧得知這個情況,冷靜地整肅軍隊、設(shè)置防務(wù),又火速將夏侯惇調(diào)回, 保住了三座城,這對曹操奪回兗州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好歹讓從徐州匆忙趕回來的曹操,有了個落腳地兒, 若是荀彧在這個時候扔下這個爛攤子自己跑了,曹操基本上萬劫不復(fù)了。 在曹操與呂布爭奪兗州期間,不幸鬧了饑荒,雙方暫時休了兵, 這時正趕上陶謙死了,曹操就動了前去爭奪徐州的心思, 他想著先把糧草充足的徐州奪下后,再調(diào)過頭來打呂布奪回兗州, 這也不怪曹操饑不擇食,當時已經(jīng)到了他生死存亡的關(guān)鍵時刻,再弄不到糧食, 青州軍可就要成餓殍了........ 比起焦急萬分的曹操,荀彧卻是要冷靜得多,他說了很長一段話來勸說曹操要冷靜、不要沖動:
大意就是, 眼下不能去打徐州,而是要穩(wěn)定兗州,現(xiàn)在雖然殘破,但兗州地跨黃河、濟水,是天下要沖, 若是丟下兗州去打徐州,倘若打不下來,咱們該在哪呆著?不就“無家可歸”了么, 更何況東邊徐州的糧食已經(jīng)收割完了,肯定是要防著你的,去了也是白去, 咱兗州的糧食可還沒收割呢, 到不如出兵攔截呂布,讓他不能過來,咱們乘機把糧食都收割了,讓呂布去操心這個問題, 等糧食收齊了,再一鼓作氣干掉呂布! 曹操采納了荀彧的建議,果真打敗呂布順利收回了兗州。 即使這樣,曹操還是個“新人”,比起老牌諸侯既沒聲望也沒什么優(yōu)勢可言, 他想把漢獻帝接到許縣, 可當他說出這個想法時,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他們覺得這事兒風險太大了,搞不好偷雞不成蝕把米, 這時荀彧講話了:擁戴天子以順從民心,這是大順;秉持大公無私之心以使天下豪杰歸服,這是大略;主持正義以納英才俊杰,這是大德....... 其實說不好這個時候曹操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荀彧想的卻是把漢獻帝接過來,趁著天下沒生叛離之心的時候,及時扶正朝廷..... 無論兩人心思是不是契合,但方向是一致的——迎奉天子(196年), 不過從后面發(fā)生的事來看,兩人的想法相去甚遠! 曹操和荀彧,出現(xiàn)意見分歧曹操這一手確實高明,在別人看來,曹操依舊是匡扶天下的一貫志向, 他對漢獻帝還是不錯的,曹操給他立了朝廷,造了宮殿,供應(yīng)了一切開銷, 豐衣足食,境況要比當了韓暹、楊奉的傀儡,好上不少, 這一點讓荀彧很是欣慰,總歸前期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之后荀彧又為曹操推薦了許多人才,像荀攸、鐘繇、陳群,他們每個人都在曹操的成功之路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曹操對荀彧也很好,后來還堅持封他“萬歲亭侯”(203年), 作為一個基本上算是整日跟文書打交道、沒時刻跟隨曹操出生入死的人, 荀彧被封侯,這種現(xiàn)象在當時來說是空前的,足見曹操對他的重視程度, 也就不奇怪,為什么曹操在前線作戰(zhàn),往往還要給荀彧寫信了, 荀彧,就是曹操的“定心丸”。 然而,好景不長....... 曹操起兵初衷,是為了討伐奸臣董卓,匡復(fù)漢朝。 其后,由于賞罰分明,威德足以服眾,也的確為天下的忠臣義士所矚望, 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用漢獻帝的名義去攻打袁紹,無疑也是有利于統(tǒng)一的,我們也很難說他完全不對, 然而, 曹操在官渡戰(zhàn)勝袁紹后,有人提了這么一個建議: 應(yīng)恢復(fù)古代區(qū)劃,設(shè)置九州,那么冀州所控制的地盤廣大,天下就會服從您了。 本來曹操是想這么做的, 但是注意一下荀彧的反應(yīng)——他反對, 并且說了這么一段話:
荀彧說得很明白, 如果把河?xùn)|、馮詡、扶風、河西、幽州、并州等地囊括進冀州, 必定人人害怕不能保住自己的地盤,擁有自己的軍隊,進而可能就會發(fā)生叛亂, 眼下要緊的還是消滅袁氏勢力,之后是劉表,等天下完全平定后,再計議恢復(fù)古制。 于是九州之議作罷。 這件事看似不太起眼,其實很關(guān)鍵, 這是曹操和荀彧在曹操己方問題上,第一次出現(xiàn)意見分歧, 我們看所謂“有人提議”,這個人是誰?史書上沒有寫,這反倒是更像曹操自己的打算, 他想為自己增加地盤, 荀彧這個時候在想什么?他說得不錯,天下還沒平定呢,談這些還早著呢, 可又何嘗不是察覺了曹操的心思,他說“愿公先定河北”,這個“愿”字雖然是“希望”的意思, 但也可以理解為“提醒”曹操別忘了初衷,按理說照著曹操的兵力, 這些州若是反叛,他完全有實力去平定,荀彧反對這么做,是否不想曹操勢力過大,除掉所有能抗衡他的人? 曹操仍舊是可以很理智地控制自己的野心,但是他從這件事上, 似乎對荀彧的想法了解得更深刻了, 當然他還是重用著荀彧,客觀上來說,荀彧給出的理由是無可挑剔的, 眼下袁氏殘余勢力還在,荊州還有劉表,的確不是個給自己再添亂的時候。 可是曹操雖然收拾了袁氏家族,又“幸運”地趕上劉表病死了, 偏偏不幸在赤壁輸給了劉備、孫權(quán)等人,弄得統(tǒng)一的大業(yè)功敗垂成, 這倒算不得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勝敗本就是兵家常事, 可曹操灰心之余,倒行逆施,竟打算自封為“魏公”(212年)! 荀彧之死建安十七年(212年),有董和等人,找荀彧秘密商談, 說是想上書漢獻帝為曹操進爵“國公”、“加九錫”(九錫是古代帝王對大臣的九種賞賜,有車馬、衣服、樂器、武士、弓矢等,這是對大臣的最高禮遇), 荀彧聽聞此話驚得目瞪口呆, 在漢朝的歷史上,只有一個非劉姓被稱“公”的人——篡漢的“安漢公”王莽, 曹操的心思,昭然天下, 荀彧不免寒心,或許此前早就察覺了曹操的心思,但是荀彧還是寄希望于這不是曹操的想法, 是別人的想法,因此他說道: 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他又說,曹操本來是為了“匡朝寧國”才糾集“義兵”;他一向“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我們不可以違拗他的本意。 是啊,荀彧起初認識的曹操,便是這樣一個“忠誠”的,志在“匡朝寧國”的曹操, 并不是一個以匡扶朝廷為幌子,實際上想做王莽的曹操。 但他想錯了,這的確是曹操的想法。 因此,這一年曹操在征討孫權(quán)之前,十分罕見地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后,曹操乘機把他留在了軍中, 荀彧的處境,或許更符合“身在曹營,心在漢”, 這支曹軍前往濡須時,荀彧因病留在了壽春, 許多人說荀彧是覺得自己到了目的地就會沒命,所以想方設(shè)法停在了半路上, 這個不好說....... 但是不久,荀彧就在壽春突然去世了, 在前面我們說過,相傳是服毒自盡,但陳壽說他的是憂慮而死,時年五十歲。 次年,曹操進封魏公。 我們猜測一下,如果荀彧是憂慮而死,那他憂慮什么呢? 從他的過往生平來看,荀彧不大像是憂慮自己的性命, 反到更像是憂慮漢室匡扶無望了! 如果他真是服毒自盡, 是否是曹操的意思,或者他是否送去了食盒,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荀彧之死,代表荀彧自己的想法, 漢室落到這個地步,他認為是他的錯, 一開始就選錯了人,之后又提議讓曹操迎奉天子,這個“漢賊”是他輔佐起來的, 這讓他難以接受,自責之下,就選擇了這么一條路。 或許,后來荀彧沒有被列入曹操的太廟里,也是曹魏對荀彧這個漢室忠臣的最大尊重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