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倪玉婷 孔伯華名家工作室
小兒體質(zhì)特點
《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樞》逆順肥瘦篇:“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毙簹庋K腑、骨肉筋脈都處于嬌嫩狀態(tài),生理功能尚在發(fā)育當中,生長迅速,與成人有許多不同。《顱囟經(jīng)·脈法》:“凡孩子三歲以下,呼為純陽,元氣未散也?!薄夺t(yī)學正傳·小兒科》:“夫小兒八歲以前曰純陽,蓋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故肺金受制而無以平木,故肝木常有余,而脾土常不足也?!薄稖夭l辨·解兒難》:“小兒稚陽未充,稚陰未長也?!笔状螌⑿悍Q為“稚陰稚陽”之體。由于臟腑嬌嫩,生理功能尚不十分健全,易受喂養(yǎng)狀況、環(huán)境因素影響,寒熱虛實變化明顯?!度f氏家藏育嬰秘訣》:“五臟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腎常虛,心熱為火同肝論,嬌肺遭傷不易愈?!薄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蓋小兒雖為少陽之體,而少陽實為稚陽。”總體來說,小兒體質(zhì)特點包括:肝常有余,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腎常不足。
小兒咳嗽特點
當外邪入侵小兒身體時,容易傷及肺、脾、腎,并且”易感易變,易虛易實。在治療的過程中,應當重點在祛邪的基礎(chǔ)上補益脾肺。由于小兒身體發(fā)育的特殊性,特別是5歲以下的小兒多不會咳痰動作,常使痰液潴留氣管,反復吸入,以致咳嗽頻作,甚至痰鳴喘息,不得躺臥,更有甚者導致憋悶、口唇青紫,古有探吐導痰之法,但是現(xiàn)在基本已經(jīng)廢棄。醫(yī)院多給予霧化,效果差強人意,更予以輸液抗炎,導致閉門留寇,外邪深伏,以致脾胃俱傷,病情遷延,體質(zhì)更傷,勢必病情反復,如此惡性循環(huán),遺害深矣。
兒科特點
古代醫(yī)家將小兒科稱為“啞科”,認為小兒病最難治。這就是啞科的難處,第一,問不清。第二,小兒好動,很難安靜摸脈。這就要求兒科醫(yī)生有特別強的耐心及責任心。
體會
筆者從事中醫(yī)兒科工作多年,深感兒科醫(yī)生之不易,特將治療小兒咳嗽感悟略述如下,如有謬誤,敬請指正。首先要注意固護小兒陽氣。小兒為“純陽之體”但又是“稚陽”,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食物當中寒涼太過,加上醫(yī)院每每輸液、抗生素等的使用更讓小兒陽氣受傷匪淺,因而在小兒咳嗽治療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固護陽氣。與此同時又會面臨小兒外感容易寒熱虛實變化的問題,小兒病變迅速,易化火化熱,因而要特別小心用藥的寒熱配伍,甚至要求用藥須要有預見性,根據(jù)小兒個體情況合理調(diào)整藥物的寒熱配伍,這也就要求醫(yī)者要熟悉病程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對每種邪氣對不同體質(zhì)小兒影響程度有個預判。最后是用藥要照顧脾胃,小兒“脾常不足”,現(xiàn)在物資豐足,小兒于家庭都是寶,少有飲食缺乏者,大多是有積滯,日久耗傷脾胃,因而小兒咳嗽,尤其是久咳、反復咳嗽者,要注意“土不生金”的因素。
驗案舉隅
案一
2019年10月16日來診:張某,3.5歲,反復咳嗽3個月。經(jīng)過兒童醫(yī)院抗菌消炎、霧化吸入等治療后好轉(zhuǎn),但稍不注意又反復,現(xiàn)白天咳嗽多,有痰難咯出,活動時明顯,鼻塞,納眠可,二便調(diào)。查:一般可,咽稍紅,雙扁桃體Ⅱ度腫大,鼻黏膜淡白,可見鼻痂,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痰鳴音。舌淡紅,苔薄白膩,脈沉弦滑。
處方:生麻黃4g,炒杏仁(后下)8g,生石膏(先煎)10g,前胡10g,川貝4g,炙百部10g,炙紫苑10g,炒萊菔子15g,蘇子10g,地龍6g,茯苓15g,炙甘草10g。6服,水煎服。
2019年10月24日二診:藥后咳嗽明顯好轉(zhuǎn),偶爾咳嗽,偶有鼻塞,納眠可,二便調(diào),查:一般可,雙扁桃體Ⅰ度,鼻黏膜淡紅,可見少許鼻痂,心肺(-)。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滑有力。
處方:白芷10g,炒杏仁(后下)8g,前胡9g,炙百部10g,川貝母3g,炒萊菔子15g,蟬蛻6g,蘆根15g,炒枳殼10g,柴胡6g,炙甘草10g。7服,水煎服。
該患兒反復咳嗽,多次于醫(yī)院抗菌消炎、霧化吸入等治療,癥狀可以緩解,但不日又反復,首診給予麻杏石甘湯加味,癥狀明顯好轉(zhuǎn),二診隨病情調(diào)整用藥,2次而愈,至今1月余,隨訪未再復發(fā)。
案二
2019年9月28日首診。患兒林某,5歲,咳嗽2天,有痰,白天基本不咳,夜間咳甚,納眠可,大便干,日2次,舌淡紅,苔白厚膩,脈弦滑細。
處方:生麻黃4g,炒杏仁(后下)8g,生石膏10g,前胡10g,炙百部10g,川貝母4g,炒萊菔子15g,蟬蛻6g,焦神曲15g,炒枳殼15g,生苡仁15g,炙甘草10g。4服,水煎服。
該患兒外感后咳嗽,用藥寒溫兼顧,既固護小兒陽氣,又防外邪化熱,兼顧脾胃,4服藥痊愈。
按:咳嗽病因復雜,古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臨床表現(xiàn)也紛雜難辨,作為“啞科”醫(yī)生,小兒病最難治,然而小兒生機旺盛,病變迅速,用藥恰當,痊愈也最為迅速。筆者體會首當要注意的就是“固護陽氣”,其次對疾病進展有預測,預先切斷傳變途徑,三是注意保護脾胃,在此基礎(chǔ)上組方立法要不拘一格,“有余者瀉之,不足者補之”,臨床隨證運用諸法,效果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