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信仰”,叫做回家過年
雨果曾經(jīng)說過:信仰,是人們所必須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會有幸福。信仰是什么?信仰其實就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托,信仰能夠帶給我們一些正面的,積極的力量!很多人說中國人是缺乏信仰的,但其實中國人是有信仰的,但是中國人的信仰不雷同于西方的宗教,而是一種作為中國人特有的情懷,叫做回家過年。回家過年是中華兒女自古以來的傳統(tǒng),每逢春節(jié),在外的游子都會回家過年,與家人團聚,共享佳節(jié)。 家是我們最安心的港灣,出門在外難免會有磕磕絆絆,在外漂泊了一年,最終都要回到家里,享受家庭的溫暖。如果說我們背井離鄉(xiāng)在外漂泊打拼是為了實現(xiàn)夢想,榮歸故里,那么過年回家就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炙熱的信仰,回家過年能夠為我們帶來家庭的溫暖和心靈的慰藉,讓我們能夠在新的一年里面更好的出發(fā),更好的生活。小的時候過年對我們來說只是能夠拿到壓歲錢,又長大了一歲,或者是能夠無拘無束地放鞭炮,逛廟會。但是當我們長大了離開了家鄉(xiāng),回家過年就成為我們淡淡的鄉(xiāng)愁,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種信仰。過年其實也是一種儀式感的體現(xiàn),這個儀式感不是給別人看的,是讓我們自己去反思的,是提醒我們、督促我們?nèi)ジ玫纳睢?strong>過年是給游子的一張船票,只有漂泊的人才懂得回家過年的意義。 年關(guān)將至,年味也濃了起來,街道上掛起了紅紅的燈籠,到處張燈結(jié)彩,入目都是一片紅色。春節(jié)對于中國人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但是漂泊在外即使周圍都是一片過年的熱鬧場景,但是身處異鄉(xiāng)難免會產(chǎn)生淡淡的鄉(xiāng)愁,仿佛周圍的熱鬧與自己無關(guān),這時回家過年就成為一種執(zhí)念,一種信仰。小的時候是非常喜歡過春節(jié)的,因為在春節(jié)我們可以穿新衣,放鞭炮,置辦年貨,貼春聯(lián)。家里的親戚朋友也都回到家鄉(xiāng),家里充滿歡聲笑語。那時的春節(jié)年味比現(xiàn)在要濃一些,孩子們成群結(jié)隊地穿梭在大街小巷,鄰里街坊見面第一句必定會說上一聲“過年好”,闔家團圓,守歲拜年,已經(jīng)成為我們中華民族刻在骨子里的傳統(tǒng)。長大以后,同樣盼望著過年。在新春佳節(jié),我們可以暫時忘掉工作中的煩惱,忘掉一年的疲憊和挫折,在家庭的溫暖和節(jié)日的氣氛中不斷的調(diào)整自己的身心,從而用最好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親情是最被我們看重的一種情感。而過年回家就是親情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我們從古至今的一種信仰。過年回家最大的意義還是團聚,盡管春節(jié)出行不便,飛機火車一票難求,但是大家都滿懷焦急和期待,只為回到那溫馨的港灣,享受一年中難得的團圓。行李雖重,道路雖難,但是我們不會放棄過年回家,那是因為我們知道家里一定會有人在等著我們,他們會因為我們的歸家而歡喜,會為我們忙前忙后給我們疲憊的心足夠的慰藉,過年了,我們回家就是一種“愛”的態(tài)度,是一種國人獨有的信仰。我們的情感中有對“家”的惦念。過年是情感皈依的一種儀式,但凡你還有家在,再是遙遠的路程、再是華麗的都市,都擋不住回家的心。正所謂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外打拼的游子在新春佳節(jié)即將來臨之際,看著到處濃濃的年味,難免會生出獨在異鄉(xiāng)的鄉(xiāng)愁,“回家過年”這短短的四個字,是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一年中的期盼。回家過年已經(jīng)成為了人們的一種信仰,一年到頭,忙忙碌碌,磕磕絆絆最渴望的就是家庭的溫暖。回到家里我們仿佛還是從前那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周圍是熟悉的親戚朋友,所到之處都是熟悉的事物,我們可以放下戒備,盡情享受節(jié)日的歡愉和生活的美好。城市的霓虹再亮、建筑再雄偉、人群再擁擠,但終究比不上我們的家。回家的路再難,工作上的難題再多,也阻擋不了我們回家過年的腳步,從我們踏上回家旅途的那一刻開始,我們的心里已經(jīng)放下了兩肩的重擔,仿佛從踏上歸家旅程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jīng)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期盼著家人的團聚和新年的驚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