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我們該怎樣理解老子說的“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為什么口口聲聲說“你放心”和“沒問題”的人越不讓人放心,越容易出問題?為什么很多老板因為膽大而成功,卻又因為膽大將自己和企業(yè)帶上死路?為什么半斤的魄力必需配八兩的謹慎? 想收聽上面音頻,請點擊上面綠圈 《道德經(jīng)》第63章最后,老子告訴我們: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老子說:輕率的承諾一定很少誠信,一開始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做起來就一定會碰到很多困難。 所以圣人是事前把事情想得難一點,最終在做的時候,才顯得容易,不那么難。 01. 老子的這段話是對“為大于其細,為難于其易”的引申和發(fā)揮,同時也很好的回答了63章開頭所說的“為無為,事無事”。 為什么有道的圣人,他們做起事情來看起來非常地自然,非常地輕松和從容,不那么折騰,仿佛非常容易?。 那是因為他們在做這件事情之前,就已經(jīng)把未來可能碰到的困難,都盡可能多的想到了。 所以對所有的困難有心理準備,有行動的方案,這是一方面。 另外一方面,雖然要想做成這件事有很多困難,但是圣人可以梳理這些困難,從中找到一個容易的起點。 從這個起點開始做,一點一點的把難的事情,一個一個化掉。 所以我們普通人只看到圣人做事情成功時候的輕松和從容,沒有看到他們事前籌劃、謀劃、觀察、分析準備時候所做的努力。 02. 讀了第63章最后這句話,我們要提醒自己,因為老子告訴我們,如果以后碰到一些隨口承諾的人,我們要當心。 第二個,我們在別人面前,向別人發(fā)出承諾之前,盡可能要三思。因為輕諾必寡信,張嘴容易,說出去容易,但是做到難,兌現(xiàn)難。 我們先把老子的話放一下,去看一看《論語》中孔子關于言和行的一些論述。 “聽其言,觀其行”這個大家都知道。還有。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span> 還有“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還有“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更有名的一句話是“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同樣是圣人,孔子也給了我們反復的告誡,就是言行一定要一致。 千萬不能說的多,做的少,說出去做不到,那樣就會失信了。因為世界上最遠的距離就是從知道到做到。 所以在生活當中,越是碰到那些張嘴閉嘴說:“沒問題”,“你放心好了”這樣的人要加以萬分的小心。 因為越是說沒問題的人,在過程當中越容易出問題。越說請你放心的人,越不讓人放心。 輕易張嘴就承諾,輕易說沒問題的人,就是因為他們一開始把問題看得太容易了。 他們只發(fā)現(xiàn)簡單和容易,這是表面,沒有看到簡單和容易背后其實是躲著復雜和困難的。 03. 其實老子這句話,我們細讀了之后有這樣一個總結(jié):普通人總是喜歡先易后難,而圣人多是先難后易。 怎么理解?也就是普通人往往只看表面,只看當下。而圣人能夠看內(nèi)在本質(zhì),能夠看到遠期的發(fā)展變化。 表面上容易,背后往往躲藏著困難,表面簡單內(nèi)在很有可能包裹著復雜。圣人能看到這一點,普通人看不到。 因為圣人能夠看到內(nèi)在,能夠看到遠期,所以他會提前預估各種可能性,哪怕是概率極小的風險,他也會重視,提前下手處理并且做好預案。 不是圣人碰不到困難,是因為他提前為困難做好了準備,所以才顯得不困難。 04. 把這段話讀完了之后,在2016年6月12號,我寫下了這樣一段心得,想送給那些做領導的,做老板的朋友們。 任何事情都是難易兩面,見其易者,不可忘其難。人活一世,言行合一,言而有信是很難很難做到的,因此一定不能輕易張口。 想要對任何人有承諾,一定要在話出口之前再三思考,多問自己幾個該不該?能不能?多想幾個萬一。 特別是重大決策,一定不能只將眼光放在成功的誘惑上,更應該多想想萬一失敗會有什么后果,會有什么連鎖反應。 當列出有利的成功因素之后,更應該至少花七成的精力研究可以導致自己失敗的那些可能性,一個一個加以論證后,提前做好預案。 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要勇敢,要膽大,不怕死,才有可能成功。 但是,當他取得一定成功之后,如果依然膽大,依然不怕死,很有可能將自己和企業(yè)送上死路。 因此,只有膽小、怕死者,方能保住其成功的果實。 如果只有膽大沒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與小心,就算是成功,那一定是暫時的。 只有半斤的魄力配上八兩的謹慎,成功才有可能更長久。 |
|
來自: 新用戶1777903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