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機會親自去太空一飽眼福,只能在地面上用肉眼或者望遠鏡欣賞一下夜空美景。 夜空中閃動的光點都是星星,它們幾乎都是位于銀河系中的恒星,就像太陽那樣,能夠自行發(fā)光。夜晚由于沒有太陽,天空中除了肉眼可見的星星,就只剩月亮。月亮并不會發(fā)光,它只是像金星那樣能夠反射太陽光。 到了白天,太陽出來了,星星也就消失了。不過有時候白天仍然能夠在天空中合適的角度看見月亮,以及極少數(shù)的星星。 夜晚的天空幾乎漆黑一片。白天的天空若萬里無云,則是湛藍色的。 當我們到達外太空時,向遙遠的宇宙深處望去,卻是另外一番景象,整個太空漆黑一片。 不管是阿波羅登月照片,還是宇航員的太空出艙直播,照片或者視頻中的背景清一色是漆黑一片的太空。 那太空看起來為什么漆黑一片呢?是因為沒有太陽照射嗎? 如果沒有太陽照射,沒有光,那些照片或者視頻也很難拍攝??梢?,太空漆黑一片,跟是否被太陽照射并沒有多大關系。 宇宙中有數(shù)不清的恒星,像太陽這樣會發(fā)光發(fā)熱的恒星,僅銀河系中就至少有上千億顆。那為什么它們無法將太空照亮,太空仍然漆黑一片? 其實,太空看起來漆黑一片,是因為太空中空空蕩蕩的基本上空無一物,屬于真空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每立方米的空間內(nèi)就只有熙熙攘攘的幾個粒子。就算有陽光照射,沒有反光物,光線也入不了人眼,當然看不見。即使有一小部分光線被反射映入了眼簾,也很微弱。這樣,眼前的太空自然漆黑一片,看起來除了一些星星,什么都沒有。 白天在地表看不到漆黑一片的太空,而是藍藍的天空,自然是因為太陽的緣故。整個地球表面被一層厚厚的大氣覆蓋,陽光穿過大氣層時會發(fā)生瑞利散射。這些光進入人眼后,我們就看到了藍色的天空。如果沒有這一層大氣,那么也就沒有藍天了。 當然,大氣的成分不同,天空的顏色也是不同的。比如火星天空的顏色就與地球上不同。 宇宙實在太遼闊、太空曠了,這些恒星之間相距甚遠,距離以光年計數(shù)。這些恒星發(fā)出的光芒確實很耀眼,不過也只能照亮有限距離范圍內(nèi)的空間。以太陽系為例,距離太陽越遠,太陽在天空中的可視面積也就越小,從海王星軌道處來看,太陽已經(jīng)變成了太空中的一顆星星。 因此,從整體上來看,太空其實一直都沉寂在黑暗之中。 太空中的陽光既然很少被反射,那它們最終照向了哪里? 太陽是一個點光源,發(fā)出的光向四面八方傳播,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亮度等數(shù)值都會下降。 宇宙雖然空曠,但也并非完全空無一物。只要傳播的距離足夠遠,太陽等恒星發(fā)出的光在傳播的過程中也很有可能被星際介質(zhì)吸收,最終消逝在漆黑一片的太空中。 太陽所在的位置距離銀河系中心還有2.6萬光年。通常星系中心區(qū)域的恒星密度最高,如果地球成為銀河系中心地帶的某顆恒星的行星,那地球上的夜空將會比現(xiàn)在亮上許多。 亮是亮了,這無形中也增加了風險,因為銀河系中心區(qū)域恒星多,太空輻射也多。輻射太多,并不利于生命的誕生及繁衍。太陽距離銀河系中心并不近,而且地球恰好只圍繞著一顆恒星運轉(zhuǎn),并且距離適當,對此,我們應該感到慶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