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acxi 正是因為懂得道德的高地上“高處不勝寒”,所以魯迅先生永遠不會為了批判而批判。“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很多時候我們對陌生人的悲歡根本不關心,也許是因為沉溺于個人世界,也許是因為沒有多余的心力,我們做出對他人關心的姿態(tài),也許是在營造一種假性親密關系。我們并不了解對方的真實感受和想法,也沒有真正的興趣去了解前因后果和各種細節(jié)。對方的境況、性格、閱歷和經歷的不同,早就無法有效的溝通。“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 若要一個人對他人的困境做出關懷,首先這個人基礎的生活物質是得到保障的,以及更為重要的是健全的人格或圓滿的精神狀態(tài)。如果讓一個“自身難?!钡娜烁挥型硇?,這個人會更痛苦??赡芪也辉父袊@人性冷漠,對于很多無力之人而言,冷漠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他們的選擇。除了加強“徒勞無功的喧囂”這層意思之外,也許是對自身冷漠的自嘲,也只是一時的感嘆,帶著些許一些疲倦的情緒。“都跟我有關” 奈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泥沼,除了哀嘆,誰都救不了你。唯有自渡,他人愛莫能助。有些反復的情緒重復與人提起,又如何?別人始終不是你,永遠不知你心中苦。一次就夠,不過多與他人重復提及。內化、與自己和解、相處,化解自己的情緒,這才是自助與自渡。休要把自己的悲歡與他人分享,他人享你之樂,尚可;倘若悲情哀嘆過多,也會成為他人的笑柄。人性不可深究。古人說“知己知彼”,實則,重點不在“彼”,而是“己”,把關注點放在自身,而不是別人。“初噬告,瀆則不告” 周易中的話,意思是一事不要反復起卦,否則會影響預測結果。對于自身的悲歡也是如此,初告后不再告(一次就夠,一次足以)。如果是親人,可以坦誠相告;好友或懂你的人就說到七分,對方懂的自然懂;碰到不懂或裝不懂的,你就算拿出十二分真心坦誠告之,也無用。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條獨立的鎖鏈,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時而悲傷,時而歡喜。這種“不相同”是正常且合理的狀態(tài),也無須諷刺為冷漠。共情的始域和止域,處在什么位置、怎么做比較好,取決于個人,把快樂分享他人、把痛苦藏在心里,有智慧、懂進退的人更能適應生存之法。樓下的男人病得要死 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 對面是弄孩子 樓上有兩個人狂笑 還有打牌聲 河中的船上有女人 哭著她死去的母親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我只是覺得他們吵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