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是《詩經(jīng)·國風·周南》中的第八篇,芣苢就是車前草。這首詩是當時人們采芣苢(即車前草)時所唱的歌謠。全詩三章,每章四句。 《芣苢》全詩采用重章疊句的復沓寫作手法,與《卷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全詩一唱三嘆,反復詠唱,一遍一遍地表達采摘芣苢的情景,初讀此詩,一種勞動時的歡樂之情躍然紙上,繼而,一種采摘芣苢的忙碌與熱烈場景就浮現(xiàn)在眼前。 (車前草) 《芣苢》原詩如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原詩注釋:1、芣苢(fú yǐ):植物名,即車前草,幼苗嫩葉可以食用,種子和全草可以入藥。 2、采采:采而又采。詳細的翻譯可參看《卷耳》讀后感的解釋。 3、薄言:薄,急急忙忙的樣子。言,語氣助詞,沒有實意。 3、有:取也。 4、掇(duō):拾取。 5、捋(luō):以手掌握住條狀物體向一端滑動,使其表面物脫離,詩中指用手握住車前子的花穗,使車前子的子實脫離花穗。 6、袺(jié):用衣角兜起東西。 7、襭(xié):將衣襟掖于腰帶以兜東西。 (《詩經(jīng)·芣苢》·插畫圖) 譯文:采摘車前草了,快快采摘起來呀。采摘車前草了,趕快采摘起來呀。 采摘車前草了,掉地上的拾起來。采摘車前子了,從花穗上捋下來。 采摘車前子了,裝在衣襟兜起來。采摘車前子了,掖起衣襟兜回來。 (車前草) 詩意賞析:《詩經(jīng)》中的許多詩,排章布局都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尤其慣用復沓的形式歌詠主題。《芣苢》這首詩的重章疊句是非常明顯的。全詩三章。共六句。 而“采采芣苢”就重復了六次,先以第一章為例:“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p> “采采”可以解釋為“采而又采”,第一句中的“薄言”中的“薄”就是急急忙忙的意思。言是無意義的語助詞?!安芍痹谝饬x上與前句無大變化。還是采摘車前草的意思。 第一句與第二句中的“采采芣苢”完全重復?!氨⊙圆芍焙汀氨⊙杂兄敝挥幸蛔种?。而且只是兩個表示采摘車前草的動作的詞語。第二章和第三章竟是第一章的復沓,這樣的復沓在整篇《詩經(jīng)》中也絕無僅有。 換句話說,全詩三章六句,只有六個表示采摘車前草子實的動作的詞語——“采、有、掇、捋、袺、襭”。乍一看這首詩,只是單調(diào)的重復,但這種看起來很單調(diào)的重復,卻又有著不加修辭的效果——直白。 這種簡單的重復、在回環(huán)往復的的詠唱中增加了一股樸素的厚重的音樂感。在六個動詞的變化中,能看出來采摘到的車前草的果實越采越多,從“薄言袺之”到“薄言襭之”,最后滿載而歸的過程。 詩中雖然沒有寫采車前草子實的人,但是讀起來卻能夠令人明白地感受到她們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詩歌的音樂節(jié)奏中傳達了出來。 歷代解析:《毛傳》說此車前草“宜懷任(妊)”即可以療治不孕;又一種說法,是認為此草可以療治麻風一類的惡疾。這兩種說法在中醫(yī)學上都沒有根據(jù)。 現(xiàn)在中醫(yī)以此草入藥,是認為它有清熱明目和止咳的功能,草籽據(jù)說可治高血壓。這還罷了,也可以勉強地說,《詩經(jīng)》時代的人是相信車前草是可以治療不孕或麻風的。 (《詩經(jīng)·芣苢》·詩意圖) 清代學者郝懿行在《爾雅義疏》中所說的一句話:“野人亦煮啖之。”此“野人”是指鄉(xiāng)野的窮人??梢姷搅饲宕?,還有窮人以此為食物的。在朝鮮族(包括中國境內(nèi)和朝鮮半島上的),以車前草為食物是普遍的習俗。 春天采了它的嫩葉,用開水燙過,煮成湯,味極鮮美。朝鮮族是受漢族古代習俗影響極大的民族,朝語至今保存了很多古漢語的讀音。 可以推想,中國古代民間也曾普遍以車前草為食物,只是到了后來,這種習俗漸漸衰退,只在郝懿行所說的“野人”中偶一見之,但在朝鮮族中,卻仍舊很普遍。 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里寫到:“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薺菜花。諺云:三月戴薺花,桃李羞繁華。” 薺菜花實在說不上好看,只因薺菜是江南人所喜愛的野菜,對于窮苦人更是天之恩惠,故人們連它的花兒也生了偏愛。車前草較薺菜更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受老百姓的喜愛。 如清代詩學評論家、《詩經(jīng)原詩》的作者方玉潤之說,想必每到春天,就有成群的婦女,在那平原曠野之上,風和日麗之中,歡歡喜喜地采著它的嫩葉,一邊唱著那“采采芣苢”的歌兒。那真是令人心曠神怡的情景。生活雖是艱難的事情,卻總有許多快樂在這艱難之中。 小話詩詞認為:其實只要了解一下《詩經(jīng)》所處時代的歷史就會知道,那個時候老百姓的生活是很清苦的。只要了解了那個時候的歷史,就不會鬧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話了。 當時老百姓的餐桌上可以食用的蔬菜是很少的,我們現(xiàn)在所能食用到的很多蔬食都是漢時從西域傳入的(黃瓜、大蒜、胡蘿卜、黃豆、香菜、芹菜、扁豆、蠶豆等),有些疏食是隋唐時期才傳入中國的(茄子、菠菜等),而有些疏食甚至到了明代才傳入中國(玉米、土豆、花生、辣椒、西紅柿、豆角等)。 這就不難想象出,西周早期,尤其是初春時節(jié),正好是青黃不接的時間,老百姓就只有挖采野菜進行充饑了,我們現(xiàn)在將當時老百姓所吃的叫野菜,而且好多的野菜都淡出了人們的餐桌。 但是在那個時候,是正兒八百的疏食,這從《詩經(jīng)》中許多篇章的記載中就能看出來(下面,小話詩詞會做詳細的介紹)。 其實《芣苢》這首詩就是反映《詩經(jīng)》所處時代的人們的清苦生活的一首詩,也有些苦中作樂的味道。其他的解釋要么拘泥于說經(jīng),而牽強附會,要么就是望文生義,脫離實際。 還有一點,詩經(jīng)時代的人們采摘的目的,要比我們所想像的復雜,是為了生活,為了生命,有時甚至是為了祭祀,因為有些植物是藥食兼?zhèn)涞?,有些植物是祭祀活動中要用到的,所以說詩經(jīng)時代的采摘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勞動,那樣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是讓人神往的,別有一番韻味和意境。 《詩經(jīng)》中有關采摘的詩句,也不完全是描寫勞動場面,經(jīng)常是用來詩人比興的載體,引出詩人的議論或者感慨。 《詩經(jīng)》時代老百姓所食用的蔬菜介紹:一、見于《周南·關雎》中的“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荇菜就是指睡蓮,一種淺水性植物,莖葉嫩時煮后可食用。荇菜還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藥效,見下圖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 二、見于《周南·卷耳》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卷耳就是指蒼耳,莖葉嫩時煮后可食用。蒼耳的果實是總苞長有勾狀的硬刺,會粘附在家畜、動物、或人的衣服上,利于種子的散布。見下圖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三、見于《召南·草蟲》中的“陟彼南山,言其采蕨”,蕨就是蕨菜,蕨菜葉芽、嫩莖營養(yǎng)豐富,水煮后可涼拌食用,蕨菜的根狀莖有很高的淀粉含量,可以制作蕨根粉,是一種美味的食材。見下圖 (“陟彼南山,言其采蕨”) 四、《小雅·采薇》中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就是野豌豆,野豌豆是《詩經(jīng)》中的出現(xiàn)次數(shù)很多,算是詩經(jīng)時代的明星植物。 野豌豆的莖葉嫩時煮后可食用,根可以生吃,煮熟后味道更佳,野豌豆植株俊美秀麗,花色淡雅,還可作為觀賞花卉,全株還具有藥用價值,可以補腎調(diào)經(jīng),祛痰止咳。見下圖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五、見于《鄴風·谷風》中的“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荼就是指苦菜,莖葉嫩時煮后可食用。是一種藥食兼具的植物,中藥名稱敗醬草,有抗菌消炎、解熱、明目的功效,見下圖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六、見于《鄴風·谷風》中的“誰謂荼苦,其甘如薺”,薺就是指薺菜,也叫薺薺菜,地丁菜,莖葉嫩時煮后可食用。薺菜是野菜中的珍品,口感柔嫩,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見下圖 (“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七、見于《鄘風·桑中》中的“爰采葑矣?沬之東門”,葑就是蕪菁,俗稱大頭菜,莖可食用,還可用來制作咸菜或泡酸菜,見下圖 (“爰采葑矣?沬之東門”) 八、見于《鄴風·谷風》中的“采葑采菲,無以下體”,菲就是指蘿卜,莖可食用。是人們一年四季常能吃到的蔬菜。蘿卜還有開胃助消化的功效,蘿卜切絲曬干后,可以長時間儲存起來到了冬季食用。見下圖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九、見于《衛(wèi)風·載馳》中的“陟彼阿丘,言其采蝱”,蝱就是貝母,嫩時莖葉煮后可食。見下圖 (“陟彼阿丘,言其采蝱”) 十、見于《魏風·汾沮洳》中的“彼汾沮洳,言其采莫” ,莫就是指酸模,也叫野菠菜。莖葉鮮嫩時煮后可食。見下圖 (“彼汾沮洳,言其采莫”) 十一、見于《魏風·汾沮洳》中的“彼汾一曲,言其采藚”,藚就是指澤瀉,莖葉鮮嫩時煮后可食用。見下圖 (“彼汾一曲,言其采藚”) 十二、見于《陳風·澤陂》中的“彼澤之陂,有蒲與蕳”,蒲就是指蒲草,嫩苗煮后可食用。見下圖 (“彼澤之陂,有蒲與蕳”) 十三、見于《陳風·澤陂》中的“彼澤之陂,有蒲與蕳”,蕳就是指蓮子,蓮子具有很好的藥食兼?zhèn)湫?,蓮子富含淀粉,熬粥食用是不錯的選擇,而且還具有補脾止瀉,養(yǎng)心安神的藥用價值。見下圖 (“彼澤之陂,有蒲與蕳”) 十四、見于《小雅·南有嘉魚》中的“南有樛木,甘瓠累之”,瓠就是指瓠瓜,果實可食用,是非常普遍的一種蔬菜。見下圖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 十五、見于《小雅·南山有臺》中的“南山有臺,北山有萊”,萊就是指灰菜,幼苗嫩葉煮后可食用。見下圖 (“南山有臺,北山有萊”) 十六、見于《小雅·菁菁者莪》中的“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莪就是指莪(ē)術(zhū),俗名叫做姜黃,是有名的香料。根莖研磨成黃色的粉末,可以為食物增色,幼苗嫩葉煮后可食用。見下圖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十七、見于《小雅·采芑》中的“薄言采芑,于彼新田”,芑就是指蒲公英,幼苗嫩葉煮后可食用。是一種很美味的野菜,而且蒲公英還有清熱的功效,對目赤、咽痛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見下圖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 十八、見于《大雅·綿》中的“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堇(jǐn)就是指旱芹。幼苗嫩葉煮后可食用,香氣濃郁、味道鮮美,有平肝、清熱、祛風、利水的功效,經(jīng)常使用旱芹,對預防高血壓疾病十分有益。見下圖 (“堇荼如飴”) 十九、見于《小雅·我行其野》中的“我行其野,言采其葍”,葍(fú)就是指打碗花,根莖可蒸食。見下圖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 二十、見于《大雅·文王有聲》中的“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芑就是指水芹,幼苗莖葉煮后可食用。見下圖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 二一、有如《周南·釆蘋》中的“于以釆蘋,南澗之濱”,中的蘋就是指生于水邊的大萍,莖葉嫩時煮后可以食用,蘋還是詩經(jīng)時代祭祀活動中常用的祭品。見下圖 (“于以釆蘋,南澗之濱”) 二二、有如《小雅·我行其野》中的“我行其野,言采其蓫”,蓫(chú)就是指羊蹄菜,也叫皺葉酸模,幼苗嫩葉煮后可食用。見下圖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 二三、有如《小雅·采菽》中的“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和《小雅·小宛》中的“中原有菽,庶民采之。”,菽就是大豆,見下圖 (“采菽采菽,筐之筥之”) 總結從《芣苢》一詩中,我們看到了詩經(jīng)時代采摘車前草的過程,我們也知道了車前草是當時人們餐桌上的一種蔬菜。由此我們走進了《詩經(jīng)》,通過詩句逐一看到了當時老百姓餐桌上的蔬食,也由此我們得以知道詩經(jīng)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況。 總之,《詩經(jīng)》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后代詩歌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和意義,其中對現(xiàn)實主義的描寫成為了研究詩經(jīng)時代的社會與歷史的重要依據(j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