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崇拜,信奉天地、日月、水火、四瀆、五岳、五鎮(zhèn)、先農(nóng)、社稷等神,并立壇廟祭祀,皇帝在天壇祭天、泰山封禪便是典型例子。對圣哲先賢也極為崇敬,并建祠廟,如孔子文廟、關羽武廟、岳飛廟、武侯祠等。民間還有供奉各類神靈而建的海神廟、火神廟、天后宮、城隍廟、藥王廟等。這些壇廟內外,常建牌坊,以烘托神圣、崇高或森肅的氣氛和意境。民間信仰水、火、天、地等神靈,于是一代一代建造神廟,樹立牌坊。 佛山祖廟,祀北帝真武,北屬水,又是水神,有自然神祠內涵。明景泰三年(1452)皇帝賜封廟為“靈應祠”。民間因其“歷歲久遠,且為諸廟之首”乃稱祖廟。現(xiàn)存建筑為光緒二十五年(1899)重建。祖廟坐北朝南,前院寬大,中軸線上,南端戲臺稱萬福臺,東西兩側有出入口,“靈應”坊為三間(進深二間)十二柱四樓木石坊,位于祖廟與萬福臺之間,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坊額上書“靈應”二字,屋脊灰塑花卉異獸,為嶺南風格。在寬敞的前院中,牌坊可供休憩、遮陽、避雨,并分隔和美化了祖廟的前導空間。廣東佛山祖廟“靈應”牌坊,明間重檐廡殿頂,次間歇山頂,有石臺基,除檐柱用石料外,均為木構 祖廟位于蘆苞鎮(zhèn)北,背倚龍坡山,南臨北江河,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間,光緒十四年(1888)奠定現(xiàn)狀,以北亭廟居中為主。廟前河對岸屹立一座石坊,為三間四柱沖天式,明間坊頂圓雕火焰寶珠及二臥龍,額上刻“禹門”二字,柱上楹聯(lián):“誰扼大江廣津利濟;邊依圣廟古跡留芳。”蘊含有治水“廣津利濟”之意。廣東三水胥江祖廟前的“禹門”牌坊,背面為“萬派朝宗”四字海神廟又稱波羅廟,是古代祭海的場所,始建于隋開皇十四年(594)。船舶出入廣州都要到廟中祭南海神,祈求平安,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史跡所在。神廟中軸線頭道門前即海不揚波石坊,為三門四柱沖天式,造型簡樸無華,額題“海不揚波”,祈禱海上風平浪靜,以保航海安全。廣東黃埔南海神廟“海不揚波”石坊,為南海神廟頭道門。南海神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