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五湯”涵蓋了少兒常見病,對成人不夠用。茲篩選郭老化裁過的十個急性病方劑,名之曰“急性病十方”。供參考。 大黃牡丹皮湯(標(biāo)準(zhǔn)方) 肘癰、流鼻血、咳血、中耳炎、紅眼病、急性盲腸炎、牙齦腫痛、高血壓頭疼、腦出血、頭油頭汗 大黃10克(后下)、牡丹皮30克、白芍30克、當(dāng)歸30克、桃仁30克(打碎)、桂枝20克、梔子30克(打碎)、懷牛膝20克、川穹20克、甘草15克; 上部出血嚴(yán)重的可加白及30克阿膠30克促進凝血; 急性盲腸炎可加芒硝20克; 痔瘡出血,可去梔子懷牛膝川穹,加茯苓40克艾葉炭30克; 如伴有發(fā)熱惡寒,去大黃,加銀花30克、連翹30克、牛子30克、麻黃12克。成人兩次分服。 大黃牡丹皮湯(簡方) 不發(fā)燒(無向外趨勢):咽痛、紅眼病、鼻血、耳腫、牙疼、口腔潰瘍等。 大黃10克(后下)、紫草20克、牡丹皮30克; 以上藥物用開水浸泡兩小時,浸泡期間攪拌數(shù)次,取汁服用。成人兩次分服。 婦人下部出血 阿膠30克、艾葉炭20克、川芎30克、當(dāng)歸30克、白芍30克、生地30克;成人兩次分服。 胃下垂、肝下垂、子宮下垂、脫肛、腸套疊、腸粘連 柴胡30克、黨參40克、枳殼20克、厚樸20克、升麻20克、黃芪40克、白芍30克、茯苓40克、桂枝30克、甘草15克; 如遇急腹癥則去黃芪茯苓升麻,加黃芩20克、芒硝15克、大黃10克;成人兩次分服。 四逆腹疼,脈弦細(xì),疼發(fā)時手足逆冷。疼劇時冷汗肢厥,疼定時手足復(fù)溫。四逆散證的胃和腸的蠕動幾乎在一個停止的狀態(tài)。往往因生氣著急引發(fā)。 柴胡30克、枳殼30克、白芍36克、桂枝30克、黃芪30克、黨參30克、炮附子8克、甘草15克;成人兩次分服。 頭疼吐涎沫:前額眉棱骨部位疼,疼時睜不開眼,疼時吐涎沫。 吳茱萸25克、生姜25克、大棗10個(破開)、黨參45克、半夏25克、茯苓40克、甘草15克;成人兩次分服。 辨證: 處方: 桂枝甘草湯(簡方) 心悸或胸悶 桂枝50克、甘草25克;煎煮取液后視情況一次頓服或兩次分服。 外用萬應(yīng)膏或外洗方 三餐本能粥或濕疹食療方 服用“急性濕疹方A”三天, 三天后服用“急性濕疹方B” 外用萬應(yīng)膏或外洗方 三餐本能粥或濕疹食療方 早晚服用“慢性濕疹方” 伴有局部發(fā)熱的急性濕疹前三天服用 牡丹皮45克、桂枝25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金銀花25克、連翹30克、牛蒡子25克、茯苓45克、澤瀉20克、白術(shù)25克、蒼術(shù)25克、麻黃12克、大黃12克(后下);成人分兩次服用。 前三天服用“急性濕疹方A”后未完全好,繼續(xù)服用此方。 牡丹皮35克、桂枝20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金銀花20克、連翹30克、牛蒡子20克、茯苓40克、澤瀉20克、白術(shù)20克、蒼術(shù)20克、紫草20克、桃仁20克、當(dāng)歸20克;成人分兩次服用。 半年以上復(fù)發(fā)的慢性頑固性濕疹;或者急性濕疹經(jīng)AB方調(diào)理后不再局部發(fā)熱轉(zhuǎn)入慢性。 茯苓40克、薏米50克、白扁豆30克、白術(shù)20克、蒼術(shù)30克、五味子35克、黨參30克、柴胡35克、黃芪30克、干姜15克;成人分兩次服用。 濕疹或皮膚瘙癢 薄荷20克、雞血藤30克、當(dāng)歸20克、艾葉20克、苦參30克、蛇床子20克、花椒20克、百部20克、大黃40克(藥快煎好5分鐘前再放入); 煎藥取液多次涂于患處。 山藥30%,薏米30%、白扁豆30%、枸杞百合蓮子10%; 放在一起打漿煮粥吃,每餐不少于100克。 手中逆冷、腫疼 白術(shù)50克、當(dāng)歸50克、桂枝100克、黃芪100克、白芍50克、細(xì)辛30克、茯苓50克; 煮水泡手腿腳,可重復(fù)使用。 急慢性泌尿系感染;婦科炎癥、帶下、瘙癢、異味。 柴胡30克、茯苓40克、蒼術(shù)30克、甘草10克、當(dāng)歸30克、豬苓30克、澤瀉30克、桂枝30克、黃芪40克、牡丹皮30克、黃連20克、黃柏30克、苦參30克; 治療泌尿系統(tǒng)感染時去當(dāng)歸桂枝黃芪蒼術(shù),加大黃10克(后下)、知母30克;如有發(fā)熱惡寒加銀花30克、連翹30克、牛子30克;3倍劃線中藥即為“炎癥坐浴方”;成人兩次分服。 無熱惡寒,但欲寐,脈沉細(xì),手足厥逆。 炮附子10克、茯苓40克、白術(shù)20克、黨參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干姜20克、甘草15克,成人兩次或三次分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