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們回顧楚漢相爭的這個事情的時候,都會不斷的感嘆為什么最后奪得天下的人是劉邦這樣一個流氓地痞。對于這個問題,很多的人將最終的勝利歸咎于劉邦會用人,畢竟我們確實看到在劉邦的身邊有很多的謀士和將領(lǐng)。 所以劉邦才能夠從一個農(nóng)名從一個流氓成為了地地道道的皇帝,但是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最初在劉邦身邊的那些將領(lǐng)比如樊噲、蕭何、曹參很多都是秦朝時期的一些小官。自從跟隨劉邦之后就開始逐漸的成就一番事業(yè)。 當劉邦最終成功之后,我們反過來看劉邦身邊的這些人,其實在秦朝末期的時候都是一些隨處可見的官員和屠夫。難道就這么好運氣,恰巧他們都不是一般人,恰巧都出現(xiàn)在同一個地方。顯然并不是這樣的,這些人按理說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人,但是為什么跟上劉邦之后就成了牛人了吶? 這個問題我們正好弄錯了方向,我們不應(yīng)該從結(jié)果來看,而是從過程來看。其實劉邦當初得到沛縣的時候,很多的士兵和官員都投靠了劉邦。這些人相當于劉邦的最初的骨干,也是劉邦相對來說比較信任的人。 所以這些人稍微有點才能的人,都會在后來的戰(zhàn)爭中得到鍛煉。比如樊噲、張倉等人的領(lǐng)兵才能并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在不斷的帶兵的過程中學(xué)會的。同理蕭何等人的才能也是在后期得到了很多的鍛煉。 劉邦能夠看到這些人身上的才能,并不是說這些人一年開始就是一個人才,而是劉邦看到了他們身上有一些才能。再加上后來的長時間戰(zhàn)爭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和加強。所以最終我們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能力和發(fā)揮,都成了漢朝的開國功臣和牛人。 同時劉邦用人的時候,并不看你的出身,而是看你有沒有才能,這樣用人方式在中國的分封制度存在了八百多年的時間中是相當?shù)碾y得。比如項羽就是當時的另外一種用人制度的典型代表,那就是先不看你是不是有才能,而是先看你是不是貴族出身。正是因為這樣,韓信這樣的沒落貴族并沒有受到項羽的重視,即使后來項羽敗在韓信手上的時候也沒有因為沒有重用韓信而后悔。 正是因為這樣,很多出身一般的人,看到在劉邦這里能夠混處個名堂,于是紛紛投奔劉邦。所以劉邦失敗了很多次,都能夠很快重新振作起來,拉起一支軍隊。當然這也和蕭何的后勤做得好有關(guān)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