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生之家導讀:子宮脫垂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脫落出陰道口外者,可伴有陰道前后壁膨出,下面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概述】 子宮脫垂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到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脫落出陰道口外者,可伴有陰道前后壁膨出,本病以陰道內(nèi)脫出塊狀物,陰道分泌增加,二便異常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子宮落垂絕大多數(shù)發(fā)生于已婚已產(chǎn)者,工人以40~49歲最多,占37%~29%,次為30~39歲者,占25.14干部30~39歲最多,占50%子宮脫垂發(fā)生的產(chǎn)次,以第一,第二產(chǎn)后較高,分別為2.1%及20.87%產(chǎn)后過早勞動促使子宮脫垂發(fā)生,產(chǎn)后44天內(nèi)開始勞動,發(fā)生者占81.04%。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分娩所傷,或產(chǎn)后勞動過早,或產(chǎn)育過多,或身體虛弱,老年久病,便秘努責,長期咳嗽等原因所致。其病理主要因虛致陷。任帶兩脈失于提攝,因陷致脫,甚至滑脫不收,屬中醫(yī)學“陰挺”范疇。本病的名稱,歷代醫(yī)家各有不同。如《巢氏諸病源侯論》稱“陰挺出下脫”(《千金方》)稱“陰脫”、“陰疾”、“陰菌”“陰痔” 等,《葉天士女科證治》稱“子宮脫出”,也有稱“子腸不收”或“產(chǎn)后肉線”的。現(xiàn)代醫(yī)學稱“子宮脫垂”。 【診斷要點】 ()臨床表現(xiàn) 1.陰道內(nèi)脫出塊狀物,勞動行走,站立咳嗽則脫落,睡臥時可收,嚴重時不能自行還納。 2.下墜感及腰背酸痛;脫垂患者常感腰背酸痛在其腰骶深部,下腹陰道外陰部墜脹感,久站,走路與勞動時加劇,經(jīng)平臥休息可減輕或消失。 3.帶下增多,脫垂之子宮,宮頸脫出陰道口外。加以摩擦損傷,紅腫潰爛,黃水淋漓,帶下色黃量增多,如膿或夾血水有穢臭氣。 4.二便異常,尿頻尿急,甚至排尿困難,或尿失尿禁。便秘或大便困難。 (二)檢查 讓病人采取膀胱截石位,醫(yī)生進行視診,并囑患者用腹壓下進行雙合診檢查,將子宮脫垂分為三度。 1度輕:子宮頸距處女膜緣少于4cm,但未達到處女膜緣。 1度重:子宮頸已達處女膜緣,于陰道口即可見到。 2度輕:子宮頸已脫落出陰道外,但宮體尚在陰道內(nèi)。 2度重:宮頸及部分宮體,已脫出陰道外。 3度:子宮頸及子宮體全部脫出陰道口外。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本病因虛而致,辨證重在辨氣虛,腎虛或虛中夾實。如子宮脫垂而有少氣,神疲小腹墜者,多屬氣虛,經(jīng)常腰酸腳軟,腹墜溲勤者,多屬腎虛。脫垂子宮表面潰爛帶下淋漓者,屬兼夾濕熱。 (二)治療原則:以益氣升提補腎固脫為治則除內(nèi)治外,還必須配合外治之法,尤其是2.3度脫垂者,外治更為重要。 (三)分型治療 1.氣虛型 癥狀,陰中有物突出,臥或收入,勞則墜出更甚,小腹下墜,神疲少氣,面色少華,或心悸氣短,或小便頻數(shù),白帶增多,舌質淡苔薄白,脈虛細。 治法:補氣升提。 方藥:補中益氣湯藥加味。 處方:黨參15克,黃芪30克,甘草6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9克,白術15克,金櫻子30克,烏梅15克。水煎服。 加減:兼血虛者加鹿角膠15克(烊化),熟地黃15克,腰脹酸痛,加續(xù)斷15克,杜仲10克,桑螵蛸15克,苡仁30克,子宮脫出,表面潰爛,按正虛濕熱處理。 2.腎虛型 癥狀:陰中有物脫出陰道口外,久脫不復,腰酸腿軟,小便頻數(shù),夜間尤甚,小腹下墜,頭暈耳鳴,舌淡紅脈沉弱。 法治:補腎固脫。 方藥:大補元煎加味。 處方:黨參15克,山藥30克,棗皮15克,熟地15克,杜仲10克,當歸10克,枸杞子15克,炙甘草6克,菟絲子15克。 加減白帶量多者加金櫻子,芡實各30克,煅牡蠣30克,命門火衰,元氣不足者,加補骨脂15克,肉桂6克,附子6克,陰虛內(nèi)熱舌質紅脈細數(shù)者加知母10克,地骨皮15克,生地15克。 3.濕熱型 癥狀:子宮脫出陰道口外,紅腫潰爛,黃水淋漓,心煩口渴而苦,小溲熱赤,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或滑數(shù)。 治方:清熱利溫,佐以升提。 方藥:龍膽瀉肝湯加味。 處方:龍膽草6克,黃芩10克,山梔20克木通10克,車前子30克,澤瀉生地各15克,當歸10克,柴胡10克,炙甘草6克,升麻9克。水煎服。 按語:本型乃子宮脫垂之標證,因子宮長期脫出陰道口外所致,治療當先清利濕熱以治其標,繼以升提固氣或補腎益氣,以治其本。 附:單方、驗方。 內(nèi)服方: (1)棉花根30克,枳殼30克,煎服,每天一劑。 (2)升麻10克,牡蠣30克。共研細末每日3次,每次6克。 (3)升麻4克(研末),雞蛋1個。將雞蛋頂端鉆一個黃豆粒大小的圓孔,把藥末放入蛋內(nèi)攪勻,取白紙一小塊蘸水,將蛋孔蓋嚴,放蒸籠內(nèi)蒸熟,去殼食用。每天1次,10天為1療程,間隔2天,再服第二療程。 (4)地龍七條,黃酒適量。地龍瓦上焙干,研為細末,黃酒沖服,每日1劑。 外治法: (1)生枳殼60克,蓮蓬殼60克,煎水坐浴。 (2)蛇床子30克,烏梅30克,煎湯坐浴。濕熱重者加黃柏30克,苦參30克,枯礬60克,白芷20克,川黃連10克。先熏后坐浴。按本方適用于子宮脫出并有濕熱感染者。 (3)丹參30克,五倍子,訶子各15克。煎湯熏洗坐浴。 蓖麻子10粒,去殼搗爛,敷百會穴。(頭發(fā)剪去)外加熱敷。如子宮上縮,立即把藥去掉,一日一次。 又內(nèi)服驗方: (1)升提固脫煎(內(nèi)服方) 處方:黨參15克,黃芪30克。水煎先熏后坐浴。早晚各一次,每次10~20分鐘。 如陰戶潰破者,外摻五棓子粉,七天為一療程。 (2)益氣升提湯 處方:生黃芪30克,黨參15克,升麻10克白術15克,益母草30克,枳殼2克,地骨皮10克,石榴皮15克。 適用證:脾虛氣陷之子宮脫垂。 (3)升宮湯:黨參50克,白術、茯苓、烏梅金櫻子、寄生各15克,炙甘草、升麻、柴胡各10克附片6克,黃芪30克,當歸30克,杜仲15克。 適用證:子宮脫垂,陰道前后壁膨出,小腹下墜,腰脊酸痛,神疲乏力等癥。日1劑,水煎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