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生死”是大事,從古代皇陵的奢華程度足以看出,古人對于喪葬文化的重視程度。 在原始社會時期,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深信靈魂不死的觀念,《孟子》中說“上世嘗有不葬其親者,其親死,則舉而委之于壑”。 也是有了這種觀念以后,衍生出埋葬親人的習俗,隨著時代發(fā)展,人們不再積土做墳而是講究墓室精良、葬品豐盛、葬禮隆重,并流行人殉、夫妻合葬等習俗。 家族的龐大衍生出數(shù)十代于一地的家族墓地,產(chǎn)生了祭祖習俗等等。 如果說殯葬文化是人類一切文明的起源,那么葬禮和祭祖是孝的一種延續(xù),但祭祖并不是“常回家看看”許多地方上墳都是有講究的,通常在忌日、正月十五、清明節(jié)、農(nóng)歷七月十五以及大年三十等。 上墳當日起身到達掃墓地點,盡量實用素食,衣著整齊素嚴,以示對先人禮貌和尊重,面對先人墓地清理雜草、增添松土。 最后還要在墳墓上邊壓些紙錢,墊上磚頭,讓其他人知道此墳是后人的,最后晚輩對著墳墓叩頭行禮祭拜。 除此之外,墳墓重地是陰靈安居之所,切記打鬧嬉戲,污言穢語,亂動其他墓碑祭祀物品。 當然除了這些祭祀禁忌外,老祖宗還警告后人“上墳身帶兩件寶,子孫多福財氣到”,分別是哪兩件寶,有道理嗎? 01孝衣 很多人看到這兩字會感到疑惑,印象中 孝衣不是僅在先人去世三年內各種活動才穿的嗎?為什么上墳時候也要穿著。 其實這和禁忌并無太大關系,而是彰顯后輩對家人的孝道。 受儒家思想影響,飲水思源,落葉歸根是我們傳統(tǒng)孝文化的核心,《論語》中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箯淖置嬉馑伎梢钥闯觯J真辦理喪事,深切懷念先祖,社會風氣才會歸于濃厚。 當家里親人去世后,生者唯一希望就是他們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好,進而上墳時帶去祭品也是彰顯孝道一種方式。 再加上古人認為靈魂是存在于另一個平行時空中的,后輩所做的一切他們看到后會很開心,從而保佑整個家族興旺,財運和福氣自然是滾滾而來。 另外,孝衣還在古代還有另外一種名稱叫“引路人”,陰陽交泰老祖宗出現(xiàn)后能夠接受家人的思念,如果上墳時穿了孝衣,思念會跟隨祖先去往另一個世界,沒有穿孝衣,這些思念會迷失方向。 02玉器 玉器是很常見的飾品,在古人眼中有辟邪的作用,正所謂“石之美者謂之玉”,它是大自然巧奪天工的藝術品,為什么說玉器是第二樣寶貝呢? 是因為祭祀先人的時候,也是陰氣最重的時候,老祖宗是很相信有神鬼之說的,因此戴玉器是為了不沾染任何的晦氣,沒有了陰氣和邪氣的干擾,玉器也成了好運的代名詞。 結語 這就是老祖宗所說:上墳身帶兩件寶,子孫多福財氣到,其中兩寶的含義,其實不論身著怎樣的服裝去上墳都是可以的,只要去祭奠先人都是孝道的一種體現(xiàn)。 但這句話流傳至今,也蘊含了另一層面道理,是古人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將其寄托在祖先庇佑下。 可以現(xiàn)在科學角度來看,人死如燈滅,死了就是死了,沒有庇佑子孫的能力,不過,孝是中國傳統(tǒng)美德,終究是不能忘記先人的。 |
|
來自: 數(shù)字人生6688 > 《民間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