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原著很能讓人洞悉人性,尤其是在閱歷不足的情況下,多讀讀《知否》原著,對識人真的大有裨益。其中淑蘭的婚姻很有代表性,孫秀才那種家庭,用明蘭造出來的話說是“軟飯硬吃”,放到現(xiàn)在來說就是鳳凰男家庭。 也許,我們不應該用一些標簽來定義一個人,但給人貼標簽其實又可以讓我們快速地借用刻板印象來認識一些人,以免走彎路或遇到不必要的麻煩。下面以淑蘭的相公孫秀才為例分析一下這種男人的特點。 孫秀才這種男人,表面看上去自然是斯文的,正因斯文,又是讀書人,又年紀輕輕中了秀才,于是盛家長房太太李氏才對他有好感。又因長房盛維家是商戶人家,家里凡有事,總是尋盛紘一家?guī)兔?,而盛紘的妻子王氏是個小心眼的,給了李氏幾次眼色看,于是李氏更希望自家也出個讀書人,因此相中了孫秀才。 明蘭曾私下忖度,當時的孫家,寡母洗衣,童子中試,即使家境貧寒,但如能多多貼補點嫁妝,日后女兒淑蘭還是有好前程的,李氏錯就錯在未能細細考察孫氏母子的德行和人品。 才華和人品從來都不是必然相關聯(lián)的,而德行和人品與斯文粗獷的言語行為同樣也沒有必然的關聯(lián)。但人們往往會因為刻板印象和暈輪效應認為一個言談粗俗的人一定內(nèi)在不堪,并認為一個舉止斯文的人一定人品不錯,這種片面且主觀的印象導致很多人在婚姻關系或其他交往中受挫受騙。李氏和淑蘭就是如此。那么如何識別孫秀才這種人呢? 這種人有一種最明顯的特點,不僅習慣撒謊,而且經(jīng)常文過飾非,給自己的過錯找借口。 孫秀才放著家里賢惠的正室太太和納來的良妾不管不顧,就連家里五六個通房和良家姨娘也留不住他的心,嫌她們無才無貌也無趣,他自己跑去外面找了個舞姬歌姬,十分喜歡,還稱贊對方是“奇女子”。他這是明擺著的貪心好色口味重。 但孫秀才這種人反而往往因為理虧而給自己找借口來掩飾自己的過錯,他不將原因歸結(jié)到自己身上,反而怪到淑蘭頭上,說自己這樣在外頭找小妾是因為淑蘭沒有子嗣,且淑蘭無才無德無貌,又絲毫不懂吟詩弄賦那些風雅之事。 看上去孫秀才說得很有道理,畢竟古代講究不孝有三無后乃大。可是,細細一想會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首先,孫家婆母讓淑蘭夜夜伺候自己,給自己端茶倒水。其次,即便為子嗣計,家里還有二十來個偏房妾室放著,也都是良妾,怎能傳宗接代,怎么就都“無趣”了?更何況真為子嗣計,找個歌姬舞姬之類帶回家,真不怕人笑話? 所以孫秀才這種人,雖說有那么點口才,但那口才全沒用在正路上,全用來給自己文過飾非找借口了。 這種男人可以把一件事說得天花亂墜,甚至可以顛倒黑白,正像他和淑蘭合離的時候反而還對淑蘭說:“你無才無貌,本不與我相配,當初便是我家錯許了婚事,如今這便好好地去了,以后配個殺豬種地的,可要賢惠些了?!?/span> 這種人仗著自己略有點功名或本事,便不把天下人放在眼里,明明拿著岳父家的錢財銀兩花天酒地,騙來岳父家的莊子田產(chǎn)鋪子享受生活,使著妻子帶來的婆子丫頭和嫁妝,卻反而還不把妻子和岳家放在眼里,臨到合離時,卻又還要攥著岳父家的錢財銀兩和妻子的大筆嫁妝不放,哪有一點讀書人的樣子? 這種人高己卑人,看自己哪哪兒都好,看別人哪哪兒都不行,要么是覺得他人的種種行為“有辱斯文”,要么是覺得給自己帶來巨大利益和好處的妻子無才無貌寡淡無趣,再不就是嫌那些良妾沒滋味,也是可笑。 這種人屬于小人得志,這種人在得意忘形后的所作所為才是最令人鄙薄厭棄的。 當初淑蘭的母親李氏為女兒擇婿,只看中了孫秀才是讀書人,盼著他有朝一日再得功名,自家臉上有光。李氏的盤算其實沒錯,李氏雖看上孫家是讀書人,可也未曾憑白坦圖孫家的好處,而是以錢財?shù)茸鳛榻粨Q,愿意供給孫秀才讀書的一切費用,按理說雙方屬于價值互換,誰也不占誰便宜,可誰知那孫秀才是見利忘義之人,李氏相走了眼。 孫家母子這種情況,給眾多女性及其父母的借鑒是,切勿因刻板印象就輕易看好一個人,也不要因暈輪效應隨意美化一個人。 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僅憑第一印象就認為凡是讀書人就是通情達理、善良仁義、正直無私的人,凡是經(jīng)歷過苦難的人就是懂得感恩的人,這種情況也許確實存在,但想必不是人人都有緣遇見,因此在相處時,不妨多花點時間考察對方人品,多觀察相處中的細節(jié),再下定論也不遲。 人性是復雜的,而識人的眼光也不容易練就,但當我們知道世上還有這類人這類事時,自己遇到類似情況能多斟酌一下,多考慮一下,也就可以避免上當受騙了。 參考資料:《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作者關心則亂,中國華僑出版社。 作者:端雅。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紅樓夜思。從書里,看更廣闊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