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脅痛 江某,女,53歲,2012年2月20日初診。 主訴:右脅部疼痛不適1月余。 病史:患者有膽囊炎病史,1個月前因參加一次婚宴吃油膩過多而發(fā)病,開始癥狀是胸悶伴脅腹部脹滿疼痛不適,服用一些治療膽囊炎的藥后,脹滿減輕,但一直感到右脅部疼痛不適,時輕時重。1個月來,口服中西藥及輸液等多方治療始終療效不顯,心煩不安,求治。 刻診:右脅部疼痛不適,嚴重時胸悶,飯后即脅腹脹滿。頭懵,困頓乏力,寐差,心煩,無寒熱,時出虛汗,無頭痛,口不苦,咽干,口渴,無干嘔和嘔吐,納可,大便前干后稀黏,小便可,舌暗紅苔白滑膩,脈弦,關(guān)尺沉細。 六經(jīng)方證病機辨析思路:胸悶,右脅部疼痛,時脅腹脹滿,咽干,心煩,時出虛汗,脈弦,為少陽病。樞機不利,少陽中風(fēng)。 胸悶,腹脹滿,頭懵,大便稀黏,舌苔白滑膩,脈沉,為太陰病,水飲上逆。 困頓乏力,寐差,脈沉細,為少陰病。 心煩,口渴,舌暗紅,為陽明病。 大便前干后稀黏,為寒熱錯雜。 六經(jīng)辨證:太陰少陰少陽陽明合病,屬厥陰。 病機:陰陽不和,樞機不利,水飲上逆于胸腹,水熱互結(jié)于心下及脅下成痞。 治療:柴胡桂枝干姜湯合金鈴子散:柴胡30g,桂枝20g,干姜15g,全瓜蔞30g,黃芩20g,生龍骨、生牡蠣各20g,炙甘草15g,醋元胡30g,川楝子15g。3劑,每日1劑,水煎分3次服。 二診:患者高興地說,藥后諸癥皆明顯好轉(zhuǎn)。效不更方,上方繼服6劑,諸癥悉除。 六經(jīng)方證病機辨析思路 厥陰病的證候要點就是必須具有陰陽兩經(jīng)以上合病的條件,并具備寒熱錯雜,或寒熱互結(jié),以虛寒為主者,如該案即是。 該案證候比較復(fù)雜,但用六經(jīng)框架一辨,就明晰了,這個病既有太陰寒飲、少陽樞機不利、少陰中風(fēng),還有陽明的一些微熱。 證候病機為陰陽不和,樞機不利,水飲上逆于胸腹,水熱互結(jié)于心下及脅下成痞。 臨床上,凡見寒熱錯雜者基本上都存在痞證。 厥陰中風(fēng)證的辨識,在辨為厥陰病的基礎(chǔ)上,只要見到少陽提綱證,并兼見中風(fēng)表證的證候,如身熱汗出、頸項強痛、耳聾或耳鳴等證候者,即可辨為厥陰中風(fēng)證。 《傷寒論》第147條說:“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fù)下之,胸脅滿微結(jié),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痹摪副鏋樨赎幉?,與條文證候基本吻合,證候病機也與柴胡桂枝干姜湯方證病機相合,所以用柴胡桂枝干姜湯調(diào)和樞機,調(diào)和陰陽,溫中散結(jié),化飲降逆,除滿止痛。 方中以全栝樓替換栝樓根。 《本草綱目》引《別錄》說栝樓“治胸痹”。 明末清初醫(yī)家劉若金在《本草述》中說:“栝樓實,陰厚而脂潤,故于熱燥之痰為對待的劑,若用之于寒痰、濕痰、氣虛所結(jié)之痰,皆無益而有害者也。” 清代著名醫(yī)家張璐在《本經(jīng)逢原》中說:“栝樓實,其性較栝樓根稍平,而無寒郁之患?!?/p> 因患者偏于胸悶,所以以栝樓實寬中散結(jié)、清熱化痰,以加強治療胸膈痰滯、氣機不暢。 胡希恕先生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胸痹時,常易栝樓根為栝樓,實為經(jīng)驗之談。 我一般臨證時,力求第一診辨證準確,立方后如果見效了,基本上就不更換主方了,復(fù)診時只是據(jù)證稍微加減個別藥物,這樣不會變動方子的大格局,實踐證明這個思路是正確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