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利刃割體痕易合,惡語傷人恨難消?!?/span> 一個人的言語,雖然是無形的,但是在有些時候,言語是有著巨大的能量的。 處于困境中的人,最需要的,是別人的鼓勵。 如果在此時,有人用惡毒的話語潑涼水,那么,不管過了多久,他都難以忘記當(dāng)初的傷害。 一個自卑的人,最需要的,是別人的欣賞與認(rèn)可。 如果在此時,有人用言語打擊他,使他的自卑感雪上加霜,那么,很可能會使他一蹶不振。 “富人贈送金銀,賢人贈送話語?!?/span> 話語,有時候比金銀更加寶貴。 關(guān)系近,不是“口無遮攔”的資本有的人,一旦與別人的關(guān)系走得近了一些,便會口無遮攔,甚至以揭別人的短處為樂。 孔子說:“小人難養(yǎng),近之則不遜,遠(yuǎn)之則怨?!?/span> 就是說:小人是難以相處的,距離近了,他就會對你不尊重;距離遠(yuǎn)了,他又會抱怨你疏遠(yuǎn)他。 有的人,揭了別人的短,還不允許別人生氣。別人若生氣了,就是心胸狹窄,開不起玩笑。 這種拿別人的短處取樂、還認(rèn)為理所當(dāng)然的行為,只能是令人想要遠(yuǎn)離,最終招致眾人的厭惡。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都不喜歡別人拿自己取樂,又為何要拿別人取樂呢? 關(guān)系再近,傷人的話,依舊是傷人的話,不會變成好話。 多少親近的關(guān)系,就是因為關(guān)系一近,就肆無忌憚,口無遮攔,導(dǎo)致了關(guān)系的破裂。 《增廣賢文》中說:“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不管關(guān)系有多近,都能保持尊重,管住嘴,那么,相處到老也無怨。 不揭人短,管住嘴,是一個人最大的自律。 我是為你好,不是“口無遮攔”的借口古人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span> 有的人,便拿著這句話,當(dāng)作自己“損人”的擋箭牌。 他們擺出一副“為你好”的架子,卻口出惡言,你若開口反駁,他們便會搬出“我是為你好”、“忠言逆耳”來批判你“不知好歹”,令你啞口無言。 披著“善良外衣”的惡,比赤裸裸的惡,更難以對付。 披著“善良外衣”的惡,你首先需要揭露他們似是而非的“善”,這是不容易的。 很多人,便只能是“啞巴吃黃連,有口難言”。這便讓這種人更加得意、猖狂。 他們和真正的善,最大的區(qū)別在哪里呢? 就在于側(cè)重點不同。 就拿“忠言逆耳”來說,他們的側(cè)重點,不是“忠言”,而是“逆耳”,他們打著“忠言”的幌子,也會說幾句所謂的“忠言”,但是主要是行“逆耳傷人”之實。 而真正為你好的人,“逆耳”是迫不得已的,甚至?xí)选澳娑钡男Ч档阶畹??!爸已浴辈攀撬麄兊膫?cè)重點,能夠讓你有所醒悟,才是他們最為關(guān)心的。 以行善之名行惡,是對善,最大的侮辱。 說話直,不是“口無遮攔”的理由有的人,在傷害完別人之后,說一句“我說話直,你別介意啊?!?/span> 別人是否介意,要看你說的話,傷害別人是深還是淺,并不是一句話,就可以消除對別人的傷害。 既然知道自己說話直,會傷害到別人,那么,為何不選擇沉默呢?為何非要傷害別人以逞自己的口舌之快呢? 這不是自私嗎? 一個人說話直,會傷害到別人,不是坦率,而是情商低,甚至是自私,根本就不在乎別人的感受。 而真正的坦率,是該說的時候,不隱瞞,不該說的時候,能夠選擇沉默。 信口而言,無所顧忌,傷人而不自省,不是坦率,是情商低,甚至是沒有教養(yǎng)。 “三年學(xué)說話,一生學(xué)閉嘴”。一個人能夠選擇在適當(dāng)?shù)臅r機選擇沉默,不僅是一份善良,更是一份智慧、一份涵養(yǎng)。 |
|